邮件没过时!它才是数字营销的唯一“身份证”!

2025-10-15Klaviyo

Image

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被各种新兴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所包围。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互动,也让不少企业高层在制定季度预算时,忍不住抛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是不是该加大对App的投入了?”“社交媒体才是流量的洼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里!”“电子邮件总感觉有些过时了,我们是不是在上面投入太多了?”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市场逻辑。App和社交平台确实承载着即时性、高参与度以及贴近用户的巨大潜力,对它们的投入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在诸多光鲜亮丽的数字化渠道中,电子邮件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它非但没有被取代,反而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默默支撑着App和社交媒体,成为整个用户数字体验的基石。

如果您在团队中听到过类似的疑问,甚至自己也曾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您并非孤例。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邮件送达规则日趋严格,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悄然改变着收件箱的生态,这些都使得人们对电子邮件的未来产生了不确定性。但新媒网跨境获悉,即便面对种种挑战,那些深耕邮件营销数十年的行业专家们依然坚信,现在绝不是削减邮件投入的时候。因为这样做,不仅会是一个战术上的失误,更可能动摇维系客户策略的唯一通用、强大且基于用户许可的沟通渠道。

七大理由,揭示电子邮件的不可替代性

电子邮件并非与新兴渠道相互竞争,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洞察不同代际的用户行为、品牌忠诚度以及互动模式,从而理解电子邮件为何至今仍是数字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电子邮件:数字世界的通用标识

    想象一下,如今有多少数字活动离不开电子邮件?App需要下载、安装、授权;社交媒体则依赖关注、滑动刷新以及算法的“眷顾”。即便如此,如果用户不经常查看App或不允许通知,信息也很容易石沉大海。但电子邮件不同,它只需要一个地址,而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至少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如同数字基础设施一般,贯穿于几乎所有的线上体验。无论您是在为一位银行客户办理开户手续,向消费者发送订单通知,还是确认密码重置,电子邮件都是那个将所有数字触点串联起来的“普通话”。它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开启了用户与品牌之间最基础、最普遍的沟通大门。它的存在,让数字世界变得更加顺畅和可控。

电子邮件的重要性

  1. App与社交媒体:广度有余,通用性不足

    社交平台无疑能带来巨大的流量、病毒式传播的潜力以及文化上的即时性。它们在信息快速扩散和建立品牌声量方面表现出色。然而,App和社交媒体的局限性也同样明显。例如,在App的推广过程中,用户下载转化率可能面临高达70%的“摩擦”。这意味着,从了解到下载,再到真正成为活跃用户,中间存在着巨大的流失。许多潜在用户可能因为存储空间、隐私顾虑或仅仅是觉得“没必要”,就放弃了下载。

    社交媒体的“脆弱性”也日益凸显。算法的不断调整、平台政策的变化,都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品牌的触达能力。一个曾经高效的传播路径,可能在某个早晨醒来后就变得不再有效。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的粉丝,实际上是平台所“拥有”的,而非品牌自身完全掌控的资产。

    反观电子邮件,它既无处不在,又完全归品牌所有。邮件直接送达用户的收件箱,与个人紧密绑定,而非受制于某个算法。App和社交媒体在通用性和自主控制性方面,都难以与电子邮件匹敌。当然,电子邮件也有其自身的“摩擦点”,比如营销人员需要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提供其常用的主邮箱地址,而非一个随便注册的“一次性”邮箱。然而,这个门槛,相比起引导用户下载并持续使用一个App而言,仍然要低得多,也更具普遍性。

  2. 电子邮件与App:行为逻辑的深层差异

    我们不妨从用户心理层面来思考品牌与客户的互动模式。安装一个App,往往意味着用户做出了一种“承诺”,它暗示着用户对品牌拥有一定程度的忠诚。但忠诚度并非一成不变,它有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式。

    首先是进入门槛与后续执行力的考量。用户安装App可能出于一时兴趣或某个活动激励,但要让他们持续打开、使用App,则需要品牌付出更多努力。许多App最终沦为手机里的“数字摆设”,很少被用户主动想起。而电子邮件则不同,它更像是用户默认的“待办事项”清单,即便不立即打开,它的存在也提醒着用户品牌的信息。

    其次是渠道的持久性。一个App可能随着手机更换、系统升级或用户喜好变化而被卸载,一旦卸载,品牌就失去了这个直接的触点。但电子邮件地址一旦获取,通常会伴随用户很长时间,即使更换设备,邮箱地址也不会改变,这为品牌提供了更长期的沟通基础。

    最后是习惯的养成。打开邮件查阅信息,是大多数网民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就像查看新闻、阅读文章一样自然。而使用某个特定App,则需要更强的动机和更频繁的互动才能形成习惯。

    这些深层心理因素叠加,使得电子邮件虽然不像App那样“光鲜亮丽”,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它会按时出现,并被用户习惯性地查阅。与其他渠道结合使用时,电子邮件总能在社交热潮退去后,悄无声息地推动着转化,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稳定而持续的连接器。

如何通过电子邮件营销提升客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1. 代际差异下的真实反馈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年轻一代会随着诸如TikTok(抖音海外版)、Snapchat、Discord等新平台崛起,逐渐抛弃电子邮件。然而,实际数据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电子邮件在不同世代人群中的使用率,比我们想象的要稳定得多。

    • Z世代(约81%):即便他们是新兴社交平台的原住民,电子邮件在日常学习、工作申请、重要通知接收方面,依然保持着高使用率。
    • 千禧一代:他们普遍将电子邮件视为工作和专业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接收电商促销、账单通知的重要渠道。
    • X世代:对他们而言,电子邮件是互联网早期就已形成的习惯,是连接家庭、朋友和商业伙伴的稳定方式。
    • 婴儿潮一代(接近95%):作为传统媒体的过渡一代,他们对电子邮件的依赖度极高,视为获取信息、保持联系的官方渠道。
    • 阿尔法世代:虽然他们正处于成长初期,但未来进入学业和职场,电子邮件也将成为他们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一致的模式:每个世代都会将App和社交媒体用于即时娱乐和社交,但电子邮件却始终作为“官方记录”的渠道而存在。它承载着更正式、更重要、更持久的信息,是数字世界中的“定海神针”。

  2. 忠诚度的信号:安装与收件箱的深度解析

    许多研究表明,安装一个App更多是一种初步的意向信号,而非忠诚度的确凿证明。真正的忠诚度,需要通过用户持续打开App、使用其功能或兑换奖励等行为来衡量。如果App无法持续提供价值,它很快就会变成手机里无人问津的“数字库存”。用户只需长按屏幕,轻轻一点,App连同其所有数据便会瞬间消失。

    相比之下,电子邮件提供了一个更为持久和坚韧的触点。即使一封邮件未被立即打开,其主题行也能在收件箱中持续展示品牌的存在,保持品牌可见度。这就像是一个潜在的提醒,等待用户有空时查阅。

    更重要的是,一封精心策划、内容相关的电子邮件活动,可以有效重新激活那些久未使用的App用户,提醒他们App的价值所在,从而弥补忠诚度上的缺口。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品牌,并非在App和电子邮件之间做选择,而是巧妙地运用电子邮件来强化和延伸App所构建的忠诚度,实现渠道间的协同效应。

构建客户忠诚度的电子邮件营销技巧

  1. 自主掌控、合规运营与渠道韧性

    电子邮件列表是企业重要的第一方数据资产,完全归品牌所有。这意味着,无论您将来更换邮件服务提供商(ESP)、客户数据平台(CDP)还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您的用户名单都能无缝迁移,而不会丢失您的受众。这与社交平台形成鲜明对比——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所有权归平台而非品牌。App商店则在App的安装分发中扮演着中介角色,掌控着一部分渠道。但电子邮件地址是可移植的、具有强大韧性的,并且直接与您的客户绑定。

    从合规性的角度来看,电子邮件营销在全球范围内都遵循明确的许可框架,例如美国的CAN-SPAM法案、欧盟的GDPR以及加州的CCPA等。这些法规旨在保护用户隐私,规范邮件发送行为,促使企业在透明和负责任的前提下运营。而App和社交媒体,在隐私保护、数据共享以及算法透明度方面正面临着日益严格的审查。在一个“Cookie”逐渐消亡、平台数据政策日益收紧的时代,电子邮件作为最持久的自有渠道,其价值显得尤为突出。它赋予了品牌直接与客户沟通的自主权,降低了对第三方平台政策变化的依赖风险。

  2. 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思考

    对于那些正在权衡预算、制定渠道策略的企业营销人员来说,以下几点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性启示:

    • 避免渠道内耗,倡导协同作战:不要将不同的营销渠道视为竞争对手。电子邮件、App和社交媒体各有优势,它们的最佳实践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提升用户体验和营销效果。
    • 超越安装量,深挖忠诚度的真正内涵:App的安装量固然重要,但它并非衡量客户忠诚度的唯一标准。更应关注用户在App内的活跃度、使用频率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等渠道进行的再互动,从而构建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忠诚度评估体系。
    • 洞察代际差异,量身定制沟通策略:理解不同世代用户对各类渠道的使用习惯和偏好。年轻人可能更青睐视觉化的社交内容,而年长者则更依赖正式的邮件通知。品牌应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沟通策略。
    • 将电子邮件打造为连接枢纽:将电子邮件视为所有数字触点之间的“连接组织”。它可以引导用户下载App,分享社交媒体内容,确认购买信息,甚至在其他渠道失效时,作为唯一的备用沟通方案。

    那些过度依赖App或社交媒体,却忽视电子邮件战略价值的企业,最终可能会发现自己疲于奔命地追逐算法更新,应对App的用户流失,并最终失去那个能够跨越不同世代、具备长久生命力的核心沟通渠道。毕竟,虽然获客常常能吸引大部分注意力,但真正推动业务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始终是客户的忠诚度。

持久的优势

电子邮件或许不够“炫酷”,但它却是数字营销的“基石”。它见证了无数平台的兴衰起落,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也经受住了App爆炸式增长和社交媒体算法驱动的混沌时代。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企业营销人员手中最通用、最基于许可、最具韧性的沟通渠道。

请记住,电子邮件拥有一个其他渠道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它是唯一的在线身份识别码。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像数字世界的“身份证”一样重要。因此,我们不应试图取代它,而是要不断地进化它、优化它。让App和社交媒体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而电子邮件,则应始终作为您客户沟通策略的核心。当社交热潮逐渐消退,当某些App被用户删除时,收件箱依然在那里,通用且值得信赖。

希望这些思考能帮助您消除团队中或您自己内心深处对电子邮件的疑虑。在下次面对这些“不适”的讨论时,您可以拿出这些观点,坚定地阐述电子邮件的价值。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mail-is-not-outdated-its-your-digital-id.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快讯】在App和社交媒体浪潮下,企业高层对电子邮件的投入屡生疑问。然而,新媒网跨境获悉,行业专家及数据均证实,电子邮件非但不过时,反而是数字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文章揭示七大理由,强调电子邮件作为数字世界的通用标识,拥有比App及社交媒体更强的通用性、自主掌控权和客户沟通持久性。它有效维系各世代客户忠诚度,保护企业第一方数据资产,并能与其他渠道协同作战,提升整体营销效果。专家呼吁,当前绝非削减邮件投入之机,而应将其视为核心沟通枢纽,确保品牌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连接。
发布于 2025-10-15
查看人数 18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