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短剧成年礼!迪士尼押注中国巨头,2亿用户市场洗牌

2025-08-30Tiktok

Image

提到“资本热词”,我们总能嗅到一丝风口的味道,尤其是在充满活力的海外短剧市场,最近可谓是风起云涌。就在不久前,一个重磅消息激荡业界:迪士尼加速器项目(Disney Accelerator)公布了2025年度入选企业名单,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公司DramaBox从数千家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家入选企业中唯一的中国力量。

要知道,能参与这个项目的公司,不仅能获得一笔宝贵的投资资金,更有机会与华特迪士尼公司旗下各部门的行业精英深度交流,探索未来合作的无限可能。这份名单一经公布,迪士尼便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发布,引来众多外媒争相报道,足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DramaBox随后也迅速转发了迪士尼的官方声明,向外界清晰阐述了此次合作的深层含义。他们言简意赅地将这次“双向奔赴”定位为:该计划旨在支持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致力于重新定义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者。DramaBox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正通过制作竖屏短剧,革新着移动优先的叙事模式。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团队成员已超过400人,足迹遍布美国洛杉矶、韩国、日本等地,并且还在持续壮大中。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为当下移动互联网一代打造最令人沉迷的娱乐节目。

将目光放长远,结合近期海外短剧领域涌现的几起投融资乃至上市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迪士尼选择DramaBox,绝非偶然,它更像是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这似乎在昭示着,曾经被不少人视为“草根内容”的短剧,如今正在被全球顶尖资本重新审视和定义。

当资本的滔天巨浪开始涌入海外短剧这条新赛道,一切都变得不同了。迪士尼这样的娱乐巨头亲自下场布局,九合创投这类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聚焦,甚至还有不少头部制作公司正摩拳擦掌,准备冲刺上市……热钱与优质内容的碰撞,正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大变革。

那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资本盛宴中,它将如何重塑海外短剧的生态格局?资本究竟押注了哪些核心价值?那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又具备着怎样的共性特征呢?今天,新媒网跨境获悉,我们将深度剖析近期几个短剧相关方的资本化案例,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资本进场,更大规模的热钱涌入?

很多人会好奇,迪士尼究竟看中了DramaBox的什么?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行业头部地位。迪士尼加速器总经理邦妮·罗森(Bonnie Rosen)曾明确表示:“迪士尼加速器从数千家入围公司中,欣然接纳这四家公司,它们已证明自己是各自垂直领域的领导者。”资本逐利是天性,迪士尼的这次押注,绝非空穴来风。DramaBox目前在全球短剧市场处于断层领先的第一梯队。自2023年4月上线以来,其业务已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突破2亿大关,月活跃用户也高达5000万。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DramaBox以1550.6万的单月下载量和4168.7万的单月收入,分别位居海外短剧应用下载量榜首和收入榜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DramaBox的收入仅次于ReelShort,这两家是目前唯二单月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的海外短剧应用,而位列第三名的应用收入尚在1000万量级。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DramaBox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其次,所在赛道的足够新颖,也是迪士尼考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从迪士尼加速器项目本身说起了。这项计划已经走过第11个年头,主要面向那些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处于成长期,并且拥有创新技术和商业理念的初创企业。它的目标是弥补华特迪士尼公司在某些领域的经验不足,并致力于对科技和娱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据悉,迪士尼加速器计划每年春季(3月或4月)开放申请,2025年的项目周期定在7月至11月的演示日。每个加速器群组通常由大约5到8家公司组成,入选公司不仅能获得投资资金,还能享用迪士尼创意园区的联合办公空间,并得到迪士尼高管的导师支持和指导。今年,迪士尼在官宣动态中特别强调,此次入选企业体现了迪士尼在创新领域的多元投资方式,为那些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且与迪士尼未来娱乐愿景高度契合的优秀新兴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字是迪士尼加速器项目反复强调的核心。今年入选的公司阵容,也切实诠释了这一点:Animaj公司打造了创作和发布动画的AI数字平台,其YouTube系列作品每年吸引超过220亿次观看,每月独立观看人数高达2.4亿;DramaBox则代表着近两年新兴的竖屏短剧这一内容形态,它与当前移动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完美契合;Haddy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大型工业3D打印工厂;而LIMINAL Space则专注于开发全息3D LED显示技术,旨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娱乐体验。自2014年以来,已有超过60家全球公司通过迪士尼加速器获得资助,其中包括Epic Games、Eleven Labs、Kahoot!、Attentive、StatusPro、AudioShake等等——其中不乏专注于AI等新技术应用的公司,足可见迪士尼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

华特迪士尼公司创新副总裁大卫·明(David Min)一语道破了核心:“新技术的出现对娱乐行业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通过迪士尼加速器计划,我们为迪士尼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架构,使其能够拥抱这些技术,并以观众期望的速度创造全新的叙事体验。”基于这样的认知来解读此次迪士尼对DramaBox的投资,迪士尼的投资意图和DramaBox入选的原因,便不难理解了。

当前,海外短剧这块“蛋糕”正被逐渐炒热。上个月,海外短剧市场迎来了两个里程碑式的“首次突破”——全球总下载量首次突破1亿次,达到了1.08亿次;总收入也首次突破2亿美元,达到了2.09亿美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迪士尼自然不会错过DramaBox这个行业头部玩家。但同时,市场热起来也意味着,对于新的中小玩家而言,行业门槛正在无形中被抬高。在对多位海外短剧从业者的调研过程中,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海外短剧资源正逐渐向头部或“家底殷实”的专业玩家聚拢,这也是不少受访者的共同感受。因此,这个阶段进场的,大多是不差钱的主,比如家大业大的迪士尼。即便万一DramaBox发展未如预期,这份风险也在其承受范围之内。

“万一真爆了也能搭上顺风车,谁知道短剧是不是下一个苹果。”一位接近金融行业的匿名人士如此向我们说道,道出了资本在面对新兴市场时的考量。

另一方面,此举对于迪士尼而言,更是一次生态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从企业基因来看,迪士尼无疑是一家在全球泛娱乐领域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其投资领域也相对垂直。而处于影视范畴的竖屏短剧,显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投资标的——它既与迪士尼当前庞大的生态体系不冲突,又与公司对未来娱乐愿景的构想高度契合。

“这是一个完善生态链的动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手握大量IP和技术资源的迪士尼处于上游,而各种具体的娱乐内容形态则处于下游。“现在下游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你肯定不能放过。”

可以说,迪士尼选择DramaBox的动机,正是当前海外短剧资本化的一个缩影——押注新赛道中的佼佼者,以期博取更高的收益几率,并加速热钱在行业中的循环流动。

就在上个月,中国公司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老股东九合创投领投。其投资逻辑也与上述思路大致相符。据悉,井英科技旗下AI短剧App“Reel.AI”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1000万美元,新剧《Lost Before I Found You》再次成为登上海外热榜的AI短剧。业内普遍认为,资本方持续押注的是其在内容生态构建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潜力。

然而,在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残酷生存法则呢?

海外短剧相关方积极寻求资本化

相对而言,海外短剧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本化的寻求显得更为积极,甚至可以说有些迫切。

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海外短剧的买量成本和制作成本(包括搭建专业团队的成本)都在持续上升,其中买量成本甚至已经增长了2到3倍。与此同时,各方面的收入却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可观。早在去年,中文在线发布的半年报就显示,ReelShort的运营主体CMS(枫叶互动)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0.86亿元人民币,但净利润仅约229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利润率只有2.1%左右——即便是在其稳坐出海“一把手”时期,ReelShort在利润层面也只能算是薄利。此外,从业界反馈来看,各家海外短剧平台的用户留存率普遍不高。可以说,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处于投入阶段,并且在内容生产、用户获取、人才争夺、舆论引导等各个维度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再加上,相比已经成熟的国内短剧市场,因“代理商垫款、回款周期短”的良性循环模式实现了自我造血,海外短剧现阶段的生存环境稍显“严峻”。账期长、少有垫款等难题,始终像一把悬在从业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年年初,北美地区的短剧制作方就切身感受到了“年关难过”的滋味。进入2024年12月份之后,许多海外短剧都抢在圣诞节档期上线。但恰恰在这个时期,很多操盘短剧平台的中国公司迎来了年度封账期、中国农历春节假期和新年预算审批期。这意味着前一年的预算无法及时出账,筹备到一半的项目也只能被迫取消,即便制作方已经提前预付了场地费用。这对于制作方来说,就得顶着巨大的压力去垫钱,想方设法过年。北美制作方Journey Entertainment(旅程娱乐)的创始人高峰,曾粗略计算过一笔账,一个项目垫款十几万美元,如果一个月同时开8个项目,公司就得垫款超过80万,乃至近百万美元。账上的现金流呈现出惊险的曲线。对于制作公司而言,暂时收不回来的一两百万美元,约等于六个项目白干。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足以让一家小的制作公司资金链直接断裂。

高峰曾感慨道:“我在想,我的同行有多少已经撑不住了,去年北美还有四十来个制作单位,现在可能就只剩下十多个了。”

新媒网跨境的调研过程中,韩国短剧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困境——有韩国短剧从业者透露,部分短剧平台轰轰烈烈进场,又在短时间内因资金链问题铩羽而归,令人唏嘘。

因此,在海外短剧市场上,“活下去”成了最优先级的任务,而资本化则被视为其中一块宝贵的“浮木”,至少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资金链的持续健康。高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我已经45岁了,我需要比年轻同行考虑得更长远。”在2024年10月萌生推动公司上市的想法后,他行动迅速。到了2025年3月,旅程娱乐就已经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并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对财务税收系统、公司股权架构、公司管理系统进行了调整和重组。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旅程娱乐在4月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并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文件,目前正在纳斯达克排队上市。

无独有偶,我们在井英科技的发展历程中,也感受到了资本化的强大助力。距离其最新一轮融资恰好一年之前,井英科技在2024年7月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百度集团投资。井英科技创始人朱江在获得百度投资时曾表示:“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源于应用场景的驱动。尽管全球AI领域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在开发最先进的基础模型上,但焦点正在逐渐转向实际应用。人们更关心的是哪些AI原生应用能够成为超级应用。”

彼时恰逢海外短剧爆发,井英科技迅速将AIGC视频生成模型Reel Diffusion投入到这一新生行业中,并计划发布全球首款AI短剧APP进军海外短剧市场,这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Reel.AI。今年春节前,井英科技出品的100%AI生成短剧《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成功登上海外短剧热榜。据悉,这部剧的制作成本不到真人短剧的20%,这无疑展现了AI技术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这场海外短剧的资本化浪潮中,资本的面孔与诉求早已分化,不同类型的资本带着各自的逻辑入场,使得这一周期呈现出明显而丰富的特征。

首先是投资方多元化。如果简单分类,现阶段比较常见的资本类型是产业资本和财务资本。

产业资本的布局往往带着鲜明的“生态卡位”特征,并不追求短期的爆发式回报。比如海外短剧平台资本化背景中的那批游戏公司、流媒体巨头和科技巨头等。迪士尼投资DramaBox,其本质就是为自己庞大的泛娱乐生态寻找新的增长极,也是宁可“打水漂”也要跟上风口,规避后期生态拼图缺一角的风险——其电影和流媒体业务主要覆盖长内容赛道,而短剧则能有效填补碎片化娱乐场景的空白。同理,那些投资StoReel的海外游戏公司,或许更看重的是短剧与游戏之间的流量协同效应。

财务资本则有所不同,它们一般是专业的投资方亲自下场,因看好行业前景而选择持有,大多需要为收益负责,比如先后投资井英科技的真格基金和九合创投。就拿九合创投来说,其领投井英科技的逻辑颇具代表性。这家早期科技风险投资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技术变革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擅长在“计算+”的交叉学科点位和跨界融合领域捕捉机遇。所以,九合创投押注井英科技,不仅仅是因为其短剧平台本身,更因为它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突出表现。作为百度创始团队“百度七剑客”之一,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的投资逻辑非常清晰:瞄准行业,寻找那些能将大模型能力与行业场景结合得最好的团队。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九合创投所投项目的AI含量都达到了50%,这足以说明其对AI+产业的高度重视。

其次是估值逻辑的转变。从现阶段的案例来看,资本化的关键词已经聚焦在“短剧”和“AI”之上,关注点也逐渐从过去单纯的“用户规模”转向更深层次的“盈利效率与技术壁垒”。对于资本和相关方来说,后者才是真正能够“延寿续命”的秘方。

可以说,无论是寻求融资还是冲刺上市,本质上都是市场玩家为了应对当前海外短剧行业环境不确定性变化的确定性举措。

资本重构海外短剧“新大陆”

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审视短剧资本化这件事情的,不只是我们国内的资方。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韩国和日本已经有部分资方表达了对短剧投资的浓厚兴趣,而印度更是已经抢先一步开始行动。根据市场研究公司Venture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25年印度短剧OTT平台的融资总额预计将达到4400万美元,相比2024年的2800万美元,实现了高达57%的显著增长。从公开融资记录来看,行业融资规模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印度短剧平台Chai Shots于今年7月获得的500万美元投资,创下了目前已知单笔最高融资纪录,引人注目。

海外短剧的发展土壤决定了其独特的资本化需求。除了部分已经找到足够细分的区域市场或用户群体,以及少数现金流宽裕的短剧平台或许能够偏安一隅外,那些在激烈竞争区域市场同台竞技的海外短剧平台,都难免面临资本化的选择题。这也就引申出两个核心问题的探讨:什么样的短剧企业需要寻求资本介入?以及什么样的短剧企业更容易得到资本青睐?

短剧企业需要资本化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融资需求、战略升级和风险与估值考量。简单来说,要么是为了“活下去”,要么是为了抓住机遇“赌一把增长”。而更容易得到资本青睐的短剧企业,也有着其鲜明的共性标签。除了前文提到的拥有技术护城河、商业模式确定性、团队可信度、赛道红利和发展阶段适配等情况外,还有一种相对“主观”但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看创始人或核心负责人对该行业的信念和远见,毕竟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投人。

以井英科技为例。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并非短剧出身,而是国内最早基于大模型探索视频生成的团队之一,其创始人兼CEO朱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深厚的技术专业背景,赋予了朱江及其团队极强的科技应用敏锐性,他们凭借AI与短剧的完美结合,迅速落地并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中脱颖而出。另一个海外短剧平台StoReel完成数百万美元战略融资的案例,多家媒体在报道时都会特别提及其背后强大的团队阵容。根据媒体消息:StoReel的创始团队来自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CEO埃里克(Eric)曾主导柠萌影视短剧业务建设,负责国内短剧架构与海外短剧内容体系搭建,并成功推动柠萌影视上市;COO兼CFO具备丰富的互联网运营与战略经验,以及深厚的投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CCO首席内容官为美籍华人,负责StoReel内容在本土化与跨文化适配方面的关键工作;CTO曾是AI公司技术负责人,拥有字节跳动和陌陌科技的深厚技术背景;而投放负责人更是曾带领短剧产品进入全球收入榜前20名。可以肯定,StoReel的成功资本化绝非偶然,而是其强大团队实力和战略眼光的必然结果。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资本的密集入场,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海外短剧的行业生态。曾经“小作坊式”的内容生产模式,将加速向“资本化、工业化”的现代模式转型,而这种转型带来的影响,正逐渐渗透到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竞争维度的全面升级。DramaBox寻求资本化,StoReel积极融资,这些都预示着行业的入场门槛正在被进一步拉高。可以预见,后续将会有其他平台跟进资本化,甚至有概率演变成海外短剧版的“网约车烧钱对垒”的商战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方整合将会加速,头部巨头的量级可能会出现飞跃,而那些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平台,要么被收购,要么在资金耗尽后黯然离场。

如果参考当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起初是工具方直接争夺用户和运力,中期演变为资本驱动下移动支付生态的“代理人之争”,后期则进入巩固市场地位的战略决战,最终形成了稳定聚合式平台的博弈格局,并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整个过程中交织着资本、技术、人才等诸多元素——如今的海外短剧竞争,已经逐渐迈向了中期阶段。

与此同时,技术变革也在加速。资本对AI技术的押注,有效减轻了技术迭代的高昂成本负担,或将推动整个生产链的重构,进而让AI短剧的产能加速突破,产生足以证明技术赋能有效性的代表作,甚至是爆款。比如,井英科技的AI短剧《Lost Before I Found You》再次登上热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译制剧格局也可能经历变动。迪士尼在投资DramaBox时特别强调其“原创故事能力”,这与DramaBox当前以译制剧为主的平台战略略有相悖之处。因此,DramaBox在接受迪士尼高层辅导的过程中,其战略方向是否会向原创内容倾斜,这一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或许可以被视为长期主义的资本,正在倒逼海外本土短剧发展、译制剧格局松动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综上所述,新媒网跨境认为,在“资本热词”的背后,可能就是海外短剧行业的成年礼。当“短剧”和“AI”成为资本化的高频词,当迪士尼与DramaBox的logo能够出现在同一份新闻稿中,海外短剧的资本化进程,已经逐渐超越了单纯融资拿钱的初级阶段。而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它追逐的是AI技术带来的降本增效,押注的是全球化市场的巨大红利,更期待的是内容生态的全面升级潜力。所以,这场海外短剧的资本化浪潮,才刚刚掀起精彩的序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01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国公司DramaBox入选迪士尼加速器项目,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标志着海外短剧市场受到全球顶尖资本的重新审视。迪士尼等资本的涌入,将重塑海外短剧生态格局,加速行业洗牌,并推动AI技术在短剧领域的应用,或将改变译制剧格局。海外短剧相关方积极寻求资本化,以应对买量成本上升和账期问题等挑战。
发布于 2025-08-30
查看人数 32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