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海关云核查25分钟搞定6单,17地试点已启动!
提到“海关”这两个字,很多企业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严谨、高效,但也伴随着一些传统印象,比如实地查验耗费人力物力,流程相对固定等等。然而,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咱们国家的智慧海关建设可是一刻也没停步!新媒网跨境获悉,就在不久前,宁波海关所属的慈溪海关,就率先完成了一项意义非凡的试点作业——海关远程视频核查。这不仅是宁波关区的头一遭,更给全国的跨境贸易带来了全新的便利体验。
想象一下,一家食品出口企业,在慈溪的各个乡镇分布着好几个农产品种植基地。按照传统模式,海关关员要逐一奔赴现场,实地察看从农业投入品到作物长势,从土地边界到生产细节的方方面面。这中间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企业也需要提前协调好人员和车辆,多少都会影响日常生产。
但这次不一样了!慈溪海关的关员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通过高清摄像头与宁波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远程连线。屏幕的另一端,企业的工作人员带着设备穿梭在5个分散的出口食品备案种植场,实时、清晰地展现着地头的真实情况。海关关员通过远程视频,就能对企业的种植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云验核”。平均每个种植场只用了短短25分钟,当天就高效完成了涉及这家公司的6个核查作业单。这效率,这便捷,是不是听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远程视频核查,让海关服务更“智慧”
那么,这项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海关远程视频核查”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海关核查人员运用现代远程视频技术,来完成原本需要实地进行的核查作业。这可不是简单的打个视频电话,背后有一整套严谨的技术和流程支撑,确保核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种核查方式,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作为实地核查的补充,两者灵活结合,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核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保证监管质量不打折扣。它深刻体现了我们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的不懈努力。
目前,全国共有17个海关先行试点这项新模式。大家看,像石家庄、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青岛、武汉、长沙、广州、深圳、拱北、黄埔、南宁、重庆、乌鲁木齐海关,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它们的先行先试,为全国范围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这项“云服务”。想适用远程视频核查,企业得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要同意采用这种方式,毕竟核查过程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其次,企业要具备相应的视频核查条件,比如稳定的网络环境、清晰的摄像设备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是非失信企业。这也在提醒我们所有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是享受各种便利政策的基石。
哪些情况不适用?安全与严谨始终摆在第一位
任何一项创新举措,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守住风险底线。海关远程视频核查虽然高效,但并非包罗万象。为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些情况下,海关仍会坚持实地核查的传统方式,或者不适用远程视频核查。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企业是不能适用远程视频核查的:
首先,如果核查事项本身就属于“风险类”,比如涉及高风险商品、易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等,海关会更加谨慎,通常会选择更全面、更深入的实地核查,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海关总署或直属海关组织的一些专项行动,或者特定文件中明确要求必须实地核查、联合抽查的,那也得严格按照规定来。这些指令往往是针对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重点监管,目的性很强,不能随意变通。
再者,如果在核查过程中,有些关键的作业事项,确实无法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完整、准确地完成,比如需要进行现场采样、精确测量、或者对某些物理特性进行判断,那么海关也会果断调整为实地核查。毕竟,核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事实,不能因为追求形式上的便捷而牺牲实质上的准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如果在之前的远程视频核查中,有过弄虚作假的行为,被调整为实地核查的,那么后续再次申请远程核查时,就可能因为信用问题而不被适用。这再次强调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一旦失信,付出的代价是长远的。
最后,如果海关经过评估,认为存在其他不适宜采用远程视频核查方式开展的情况,也会作出相应的决定。这体现了海关工作的灵活性和专业性,一切以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为准绳。
流程详解:远程核查,企业如何配合?
了解了适用条件,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海关远程视频核查的具体流程是怎么走的。企业朋友们提前熟悉这些步骤,就能更好地配合海关,让核查过程顺畅高效。
第一步:事前通知。 海关核查人员通常会提前三天通知企业,确认是否具备开展远程视频核查的条件。这个阶段,海关会告知企业相关的要求,比如需要准备哪些设备、哪些资料等。企业可以趁这个机会,向海关咨询不清楚的地方,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步:核查准备。 企业接到通知后,就要按照海关的要求,提前做好设备调试和资料提交等准备工作。设备调试包括确保网络连接稳定、摄像头高清、音视频传输流畅等。资料提交可能包括电子版的生产记录、合同、出货单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整理好,以便核查时能迅速调取和展示。
第三步:核查开展。 到了正式核查那天,海关核查组会采用符合作业要求的平台或工具与企业进行连线。核查开始前,核查人员会出示执法证件,并通过位置定位、核对身份信息、授权书等方式,核实被核查企业及其代表人的身份,确保核查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果必要,海关还会使用专业的核查单兵设备,记录下核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确保全程可追溯、可回溯。
在视频连线中,企业人员会根据海关关员的指令,将镜头对准需要核查的区域,比如生产车间、仓库、种植地块等,并详细讲解相关情况。海关关员则会通过视频画面进行实时观察、提问,并核对企业提交的电子资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云端直播”,但又比直播严谨得多,充满了法律的约束和专业的审视。
第四步:处置及反馈。 远程视频核查结束后,海关核查组会根据核查情况制作相关的文书,比如核查结论、整改意见等。这些文书会通过电子、邮寄等方式,及时送达被核查企业签章确认。企业收到后,要认真阅读,如果有需要整改的地方,就得及时落实到位。
特殊情况:何时会转回实地核查?
远程视频核查虽然方便,但海关也留有“后手”。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确保核查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原本采用远程视频核查的方式,可能会被调整为实地核查。这体现了海关坚持原则、灵活应变的工作作风。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被核查企业无法按照要求配合完成远程视频核查作业,比如网络中断、设备故障频繁,或者在核查过程中,海关发现企业有弄虚作假、故意规避监管的嫌疑,那么为了查清事实,海关会立即停止远程核查,转为实地核查。
第二种,在审核企业提交的资料,或者视频核查的过程中,如果海关发现被核查企业存在较大的违法违规风险,比如数据异常、生产记录与实际不符等,为了防止风险扩散,海关也会及时调整为实地核查,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第三种,如果被核查企业对海关提出的整改要求,或者核查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双方难以通过远程沟通达成一致,那么为了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海关也可能选择实地核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查证。
第四种,经海关评估,认为存在其他不适合继续实施远程视频核查作业的情形时,也会作出调整。这再次说明,海关在核查方式的选择上,始终以确保监管效果和企业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绝不搞“一刀切”。
企业如何用好这项新政?诚信是金,沟通为桥!
海关远程视频核查的推出,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对广大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那么,我们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项新政策,为自身发展添砖加瓦呢?
首先,要积极配合核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远程视频核查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展现真实的场所和货物情况。千万不能做出提供虚假材料、拍摄虚假场所、故意避开或遮挡镜头等行为。一旦被海关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不仅核查会被调整为实地,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信用等级会受到严重影响,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守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其次,要密切与海关的沟通。 政策在不断更新,监管要求也在持续完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海关组织的培训,多向海关专家咨询最新政策和要求。通过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海关的工作动态和关注重点,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规避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让贸易活动更加合规、高效。记住,海关是监管者,更是服务者,很多时候,主动沟通就能解决很多潜在的问题。
最后,也是长期来看最重要的,要加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 企业的信用等级,在海关那里可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能享受哪些监管待遇,比如通关便利化程度、查验比例等等。我们要通过规范经营、诚信守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避免因任何违规行为影响信用评级,这不仅是为了享受远程视频核查的便利,更是为了企业在跨境贸易大潮中,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就像一张VIP通行证,能让你的“出海”之路更加顺畅。
新媒网跨境认为,海关远程视频核查试点工作的成功推进,标志着我国海关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降低了贸易成本,也提升了海关的监管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新”与“诚信”的深刻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项政策的逐步推广和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智慧海关带来的红利,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ustoms-cloud-check-6tasks-25min-17pilots-on.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