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广告有坑!百万美金这样蒸发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跨境电商和海外广告投放无疑是众多中国企业“出海”逐梦的重要路径。然而,在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中,也伴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流”。今天,我们新媒网跨境就来跟大家聊聊,在海外广告投放领域,那些曾经或正在存在的特殊“操作”,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持清醒,规避风险,走向更为稳健、合规的未来。
曾经的“汇率差”套利:一段特殊时期的故事
相信不少投身跨境领域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早年间通过“汇率差”来降低广告成本的故事。这并非什么高深的秘密,而是特定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一种现象。比如,在一些汇率波动剧烈、官方汇率与民间交易价格存在巨大差异的地区,例如曾经历过特殊经济时期的尼日利亚或者南美洲的阿根廷,这种操作一度盛行。
当时,这些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就像坐过山车,官方牌价和地下市场的兑换比率之间,往往存在着令人咋舌的巨大鸿沟。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就为一些嗅觉敏锐的代理商提供了“商机”。
具体来说,操作模式是这样的:当您作为广告主,需要投放海外广告时,会向代理商支付美元。而代理商,则会利用他们手中的当地货币,或者通过地下市场将美元兑换成当地货币,再支付给像Google、Facebook这样的广告平台,为您的广告账户充值。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Google和Facebook等广告平台在计算广告消耗时,通常会根据官方公布的汇率,将当地货币折算成美元计费。举个例子,假设当时某个国家的官方汇率是1美元兑换10000奈拉(此处汇率仅为举例,非真实数据),那么您向账户充值100美元,在广告平台看来,就是充值了1000000奈拉。您的广告投放成本和效果,也都是基于这个官方汇率来计算的。
然而,代理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用您支付的100美元,在地下市场兑换到了2000000奈拉。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拿出其中的1000000奈拉充值给平台,剩下的1000000奈拉就成了他们赚取的差价。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代理商往往会从中拿出一部分,以“返点”的形式回馈给广告主。比如,他们可能会给您30%的返点,相当于将赚取的差价中的30%(即300000奈拉)返还给您。
当然,实际的合作形式会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代理商可能会直接让您只支付80美元,却能获得100美元的广告账户额度;或者您支付100美元,却能得到130美元的可用额度。这些都是为了在汇率差中挤出利润空间,并与客户分享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这样的操作中,代理商也并非毫无成本。他们还需要处理当地的税费问题,比如增值税(VAT)和预扣税(WHT)等。起初,这类业务的利润空间可能高达20%至30%。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竞争日益激烈,后期的利润率逐渐被压缩到仅剩3%至5%左右。这足以说明,任何一种“套利”模式,一旦被广泛利用,其利润空间都会迅速萎缩。
至于代理商如何解决资金的跨境流动,以及美元如何转换为当地货币等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环节更为复杂,甚至触及一些敏感领域,在此不便展开细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资金的合规流转始终是跨境业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那么,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汇率差”套利模式,为何最终走向了终结呢?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是广告平台方面的打击和调整。以Google为例,平台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与合规性,直接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比如,他们可能会对使用特定国家账户却在其他地区进行投放的行为,加收一项特殊的“本地费”,这项费用往往是不透明的,需要等到广告消耗结束后,根据实际汇率差来最终核算。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加了代理商的风险,一旦计算失误,很可能导致亏损,从而让代理商望而却步。
其次,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汇率差逐渐缩小,乃至消失。当官方汇率与民间汇率的差距不再足以覆盖当地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税费时,这种“套利”模式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最终代理商因为无利可图而选择退出。
回首那段时期,“汇率差”海外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许多中小广告代理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让他们得以迈入更正规的业务阶段。同时,它也“盘活”了许多依赖广告投放的工具型产品客户。对于那些通过正常投放难以盈利的业务,高返点的海外户让它们看到了盈利的曙光,通过海外户投放节省的成本,可以被重新投入到扩大投放规模中。
然而,正如任何一种非主流的盈利模式一样,一旦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或者面临平台规则的调整,便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时至今日,由于利差的消失,几乎已经没有代理商专门依赖“汇率差”进行操作了。即便有,也只是在极小的范围内,用于一些本地合规业务的投放。这再次证明了,短期的“套利”并非长久之计,合规经营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拒付”风波:隐藏在“免费午餐”后的陷阱
除了汇率差,在海外广告投放领域,还曾出现过一种名为“拒付”的现象,它比汇率差更为直接,也更具风险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些海外的代理商,或者某些广告主,利用平台给予的后付费额度或者信用卡绑定机制,在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后,选择不支付账单,最终“跑路”。
这里面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正经”代理商的“不正经”操作。有些代理商可能在Google或Facebook获得了大额的信用额度,比如100万美元。但当他们发现经营不善,主营业务不怎么赚钱时,就萌生了“金盆洗手”的念头。这些代理资质本身可能无法带来可观的变现价值,于是,一些代理商会选择将这笔巨额信用额度“套现”。他们会将其提供给一些客户,通过额外返点来刺激客户尽快消耗掉这笔额度。因为如果不刺激消费,这100万美元的额度可能只能消耗掉30万或40万美元。一旦这笔钱被客户在短时间内消耗完毕,代理商收取了客户支付的广告费,却选择不向广告平台支付款项,最终携带这笔资金“失联”。这无疑是对广告平台信用的巨大滥用,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冲击。
第二种情况,则是更加个体化、更具欺骗性质的“绑卡模式”。一些不法分子,手头可能拥有大量的信用卡,甚至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虚拟信用卡或盗用的他人信用卡。他们会将这些卡绑定到广告账户上,起初进行小额投放,以此来建立账户的“信用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广告额度。一旦账户的额度提升到可观的水平,他们便会在短时间内集中消耗完这笔额度,然后通过停用信用卡、挂失等方式,造成无法支付账单的“拒付”。这类操作在Facebook等平台上较为常见,其中涉及到盗用信用卡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
对于广告主而言,如果贪图小利,使用了这些通过“拒付”方式获取的账户,即使前期得到了所谓的“返点”,其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法律和合规风险。一旦被平台追查,或者被相关部门定性为协助欺诈,那么所面临的损失和麻烦将远超当初的蝇头小利。新媒网跨境在此提醒大家,任何看似“免费”或“异常低价”的午餐,背后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风险。
账户“盗用”:防不胜防的安全漏洞
除了主动的“拒付”行为,还有一种更为被动的风险,那就是广告账户被“盗用”。这比前面提到的盗用信用卡来绑卡消费,性质更为恶劣和直接。它指的是广告主的Google账户、Facebook账户,甚至是企业管理平台(BM)直接被不法分子入侵和控制。
前段时间,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企业反映,他们的广告账户或企业管理平台被恶意盗刷,损失金额甚至高达数百万美元。这些被盗用的账户,往往会被不法分子迅速用于投放大量广告,通常是那些见不得光的、高风险的商品或服务。由于这些广告通常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将账户余额消耗殆尽,并迅速变现,因此它们很少会被拿出来作为“返点账户”出售给他人,以免夜长梦多。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余额户”,即账户中还有剩余资金的账户被低价出售。这其中一部分可能确实是一些长期不用的、被遗忘的账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其资金来源和账户归属可能存疑,甚至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对于这类账户,我们新媒网跨境建议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面对账户盗用的风险,广告平台方也在不断加强安全措施,比如多重验证、异常登录提醒等。但作为广告主,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定期检查账户安全设置,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透露账户信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客户退场”与“返货账户”:市场变动下的“尾货”
相较于上述几种风险较高的操作,“客户退场”和“返货账户”则显得温和许多,它们更多是市场自然变动下产生的一些“尾货”现象。
“客户退场”,指的是一部分广告主因为业务调整、转型,或者干脆选择退出海外市场,而导致他们的广告账户中还剩下一些未用完的余额。由于办理退款手续可能比较繁琐,或者为了快速回笼资金,这些广告主可能会选择将账户余额以折扣价转让给其他有需求的广告主。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规模通常不大,也难以形成气候,因为它并非一种有组织、可复制的模式。
而“返货账户”,则更具特定性。它通常指的是某些广告平台或渠道为了推广自身业务,会给合作方或大客户提供一些广告返利、赠送额度或“返货”。这些返利或额度往往有使用期限,一旦过期就会失效。为了避免损失,获得这些“返货”的客户便会急于将其消耗掉,有时甚至会打折出售给其他广告主。比如,早年间在某些短视频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些大客户手握大量即将到期的“返货”额度,便会将其折价出售,以加快消耗。
这类情况虽然不像前几种那样涉及明显的违规或欺诈,但新媒网跨境提醒大家,即便购买这类账户,也需要确保其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并且明确账户额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期限,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深的“灰与黑”:务必远离的雷区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情况,在海外广告投放的某些角落,还存在一些更为隐秘、更加触及法律底线的“灰产”甚至“黑产”操作。这些内容,由于其敏感性和潜在的危害性,我们不便在此展开详细描述,只能大致提及,作为一种风险提示。
其中一种可能性是,某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广告费用的支付和接收,来达到“资产转移”或“资金过滤”的目的。比如,一些来源不明的资金,通过支付广告费的形式进入广告平台,再通过与广告主的结算,以看似“正常商业往来”的方式,完成资金的清洗。也可能是某些老板,希望将资产转移到境外,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洗白”一些来路不明的资产。
对于广告主而言,如果您的广告费最终流向了这些有问题的代理商,或者不法分子,即便您是无意中卷入其中,也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相关部门进行倒查,查明资金流向,您可能会被牵连,甚至被追究协助诈骗或洗钱的法律责任。虽然我们并非法律专家,无法断定具体会承担何种法律后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面对这种高风险的交易,务必秉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能不碰就坚决不碰。因为任何一点蝇头小利,都无法与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相提并论。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和“诚信”的重要性。
结语:拥抱合规,方能行稳致远
以上所提及的,仅仅是海外广告投放领域中曾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特殊“返点”来源,它并非全面且绝对准确,更多是供大家了解市场复杂性的一面。新媒网跨境认为,大家看完,当个警示就好。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始终存在着大量的正规海外广告代理商。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规范的操作,赚取着应得的服务费,为大家解决着实实在在的难题。比如,国内企业在海外开户可能面临的诸多限制;国内账户难以灵活更换投放页面或产品;以及一些业务本身就在海外,必须支付美金给当地代理商以避免合规问题(例如许多美国公司,必须将资金支付给美国本地的代理商)等等。客户的需求千变万化,但选择正规、专业的代理商,始终是明智之举。
我们新媒网跨境再次强调,在追求广告投放效果和成本效益的同时,更应将“合规”放在首位。不要仅仅盯着那一点看似诱人的“返点”,而忽视了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只有坚守法律底线,遵守商业道德,拥抱合规经营,我们的跨境出海之路才能行稳致远,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mazon Echo Show 5 (newest model), Smart display with 2x the bass and clearer sound, Charcoal
$ 64.99

Blink Mini 2 (newest model) — Home Security & Pet Camera with HD video, color night view,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and built-in spotlight — 1 camera (White)
$ 3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White)
$ 2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Black)
$ 29.99

Ring Floodlight Cam Wired Plus — Outdoor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motion-activated 1080p HD video and floodlights, (2021 release) White
$ 11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