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政:住宅光伏覆盖超50%!BIPV市场爆发。抢占中国新商机!

新媒网跨境获悉,中国光伏产业近期动态频频,从头部企业深化环保合作到制造端的技术升级,再到地方政府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以及大型项目组件采购的最新进展,一系列事件共同勾勒出行业发展的多元图景。
通威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 共推北极保护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作为一体化光伏制造商,通威集团近日宣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启动一项合作计划,旨在共同推动北极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此次战略合作聚焦提升北极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保持一致。双方的合作范围广泛,将涵盖“多年海冰”区域的长期监测、在社区层面推广人类与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共存实践,以及推进科学监测与决策支持工具的研发。
通威方面表示,其已成为首家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北极保护项目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是首家在此领域进行长期气候与能源合作的光伏企业。此举标志着中国光伏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国际知名环保组织的合作,通威不仅能够借助专业力量深化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环保实践,也为其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更积极角色提供了平台。
此次合作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将光伏产业的发展与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紧密结合。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冰川融化、生态退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有着直接影响。通威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旨在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支持科研监测,为减缓北极地区的环境恶化提供解决方案。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担当。
上个月,明晟(MSCI)将其2025年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级上调至BBB。此评级的提升,反映出国际资本市场对通威在可持续发展实践方面努力的认可,也为公司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支撑,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伴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在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也日益受到关注。通威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为其他中国光伏企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即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投身全球环保事业,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
SYP浮法玻璃生产线升级:聚焦TCO玻璃与薄膜光伏
浮法玻璃制造商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集团(SYP)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旨在对其位于大连和天津的两家工厂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这项改造计划涉及总投资4.0475亿元人民币,其中3亿元人民币将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升级完成后,这些生产线将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其中包括智能汽车安全玻璃以及用于钙钛矿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TCO(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
SYP在募资文件中强调了薄膜光伏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应用中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明确指出了TCO玻璃在薄膜组件中的关键作用。公司进一步指出,通过此次生产线升级,TCO玻璃的技术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使其能更好地适应BIPV场景的应用需求,并提高与客户要求的匹配度。
TCO玻璃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钙钛矿和碲化镉电池,因其柔性、弱光发电性能好以及颜色可调等特点,在BIPV领域具有独特优势。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物外立面或屋顶,实现建筑自身发电,是未来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SYP此次投入巨资升级生产线,正是在捕捉这一市场前沿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此次升级改造不仅是对现有生产线的简单优化,更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战略布局。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BIPV市场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SYP通过提升TCO玻璃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将为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提供更高质量、更具定制化的产品,从而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此前,SYP于上个月宣布完成了大连工厂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炉窑节能改造和自动化升级。这表明公司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方面持续投入,并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在玻璃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一系列的升级改造举措,共同构筑了SYP在光伏玻璃特别是高端薄膜光伏玻璃市场的竞争优势。
重庆出台新建建筑光伏覆盖强制要求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期发布了一项关于建筑可再生能源整合的新政策,对新建建筑的光伏安装设定了最低覆盖要求。这项政策旨在推动建筑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新规,对于新建住宅建筑,可利用屋顶面积的推荐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覆盖率应超过50%。对于非可达屋顶或坡屋顶,目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应超过80%。
在新规的框架下,新建公共建筑的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总面积,必须至少占建筑适用面积的15%。对于医院和学校等特定类别的公共建筑,这一要求提高至最低50%。
针对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的最低标准设定为50%。这些具体的指标,清晰地划定了各类新建建筑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的底线,确保了政策的可执行性和落地效果。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重庆市的这项政策,是中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在新建建筑中强制性推广光伏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提升建筑的能源自给能力,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重庆市的BIPV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它为光伏组件制造商、安装商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商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筑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也需要将光伏系统集成视为建筑设计的标准环节,从而推动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和绿色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普及。未来,随着更多城市跟进出台类似政策,BIPV有望成为光伏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川600兆瓦光伏组件采购结果公布:N型双面组件受青睐
四川省光伏项目开发商甘孜乡城哲新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其599.77兆瓦组件采购项目的招标结果。此次招标主要针对N型单晶双面双玻组件。
根据当地光伏媒体智慧光伏的报道,共有6家公司入围:协鑫集成以0.743元/瓦的报价入围,亿晶光电以0.743元/瓦的报价入围,隆基乐叶以0.757元/瓦的报价入围,通威以0.750元/瓦的报价入围,中来光电以0.743元/瓦的报价入围,以及晶科能源以0.756元/瓦的报价入围。
所有投标的平均报价约为0.748元/瓦。
此次招标结果反映了当前中国光伏组件市场的一些显著特点。首先,N型组件已成为大型地面电站项目的主流选择。N型技术相较于P型在转换效率、双面率、温度系数等方面具有优势,更能满足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的要求。其次,双面双玻组件在招标中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其在提升发电量和延长组件寿命方面的优势得到项目开发商的广泛认可。
平均报价0.748元/瓦,在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光伏组件价格已从历史高位显著回落,但项目开发商对度电成本的极致追求,使得组件价格依然承压。此次招标中,多家一线组件厂商的参与及报价,也从侧面印证了N型组件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普及率。
甘孜乡城哲新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开发方,此次大规模采购将为其在四川地区的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提供核心设备保障。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在光伏发电领域也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此次采购的组件将用于助力当地的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结构优化。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ongqing-new-policy-50-plus-pv-bipv-opportunity.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