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媒策略助中国企业玩转全球展会,锁定78%采购权!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参加一场国际性的行业展会或专业会议,是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球每年举办的各类贸易展会数以万计,其中不乏吸引高价值参会者的行业盛事。通常,约有78%的参会者拥有采购决策权,46%身居企业高管职位。在这些高度集中的商业机会面前,一套精准高效的社交媒体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成功的核心原则在于:以教育和价值分享为先,而非即时销售转化。 制造企业参与展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成当天的交易,更重要的是建立品牌心智份额,为未来的采购奠定基础,培养有价值的行业关系,并驱动潜在客户发现企业及其产品。因此,企业的社交媒体团队应当扮演行业观察者的角色,提供客观、高价值的行业洞察和趋势分析,而非直接的销售推销。
展前社交媒体策略布局
一场展会的成功,往往在会前4至6周就已经开始搭建。这一阶段的扎实工作,对于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至关重要。
1. 设定聚焦目标
在发布任何内容之前,企业必须明确可衡量的社交媒体目标。避免仅仅追求“品牌曝光”,而应具体化,例如:
- 总曝光量: 衡量内容触达受众的广度。
- 内容“收藏”或“分享”量: 反映内容价值和受众传播意愿。
- 精准互动量: 聚焦于目标受众的评论、转发和消息。
这些具体目标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衡量品牌传播的实际效果,并据此优化海外推广策略。
2. 内容规划与排期
展会前期的内容发布,旨在将企业塑造为行业内积极的领导者。根据爱德曼品牌信任报告显示,8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买产品前需要对品牌建立信任感。因此,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内容证明自身不仅仅是众多参展商之一,更是值得信赖的行业伙伴。这对于在国际市场建立品牌声誉,提升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度具有深远意义。
3. 互动内容策略:民意调查与图表
企业可以发布互动性内容,例如民意调查或简洁的图表,向目标受众提问,了解他们在展会关注领域内遇到的最大挑战。例如,针对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可以提问:“在您的自动化产线上,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什么?”这类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受众参与,收集市场真实需求,同时展现企业对行业痛点的关注与理解。通过此类互动,企业能更精准地了解国际客户需求,为展会期间的交流做好准备。
4. 趋势预测内容策略
发布一份简短的图文或文章,预测“未来三大趋势”,随后重点推广将在展会上探讨这些趋势的企业高管。这不仅能吸引对前沿技术和市场动向感兴趣的潜在客户,还能将企业的专家与行业热点紧密关联,提升专业形象。对于谋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前瞻性地分享行业趋势,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技术领先者的地位。
5. 展会“生存指南”内容策略
企业可以创建一份非商业推广性质的实用指南,专注于提升参会者的体验,例如“展会不容错过的行业领袖演讲”。这类内容旨在帮助参会者更好地规划行程,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从而在潜在客户心中留下积极、友好的印象,而非仅仅是推销产品的角色。
6. 话题标签(Hashtag)策略
为了让企业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上更易被发现,需要精心制定话题标签策略。除了使用官方展会话题标签进行活动相关互动外,更应大量运用与企业所在行业及展会主题高度相关的、具有广泛发现潜力的通用话题标签(例如#FutureOfManufacturing、#SupplyChainSolutions、#IndustrialAutomation)。同时,标记相关行业组织和展会合作伙伴,借力其受众群体,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精准的话题标签运用,是中国制造企业提升国际线上曝光度的重要手段。
展会现场实时品牌报道
在展会现场,社交媒体团队的核心职责是扮演客观的行业记者,而非直接的销售代表。据新媒网跨境了解到,96%最成功的B2B内容营销者认为,受众将其组织视为可信赖的资源。这意味着企业在展会现场发布的社交媒体内容,其重点应是提供价值和洞察,而非单纯的产品宣传。
1. 从现场事件中创造内容资产
社交媒体团队应积极捕捉和记录展会现场的宝贵信息,将其转化为多样化的内容资产:
展会现场观察:
- 形式与焦点: 分享对展会新趋势、技术亮点、行业讨论热点的观察与分析。例如,可以发布短视频或图文,介绍某项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前景,或分析供应链韧性成为热门话题的原因。
- 核心目标: 彰显企业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思想领导地位。
专家金句:
- 形式与焦点: 捕捉并分享参展商、演讲嘉宾或行业领袖的精彩观点和数据,配以简洁的引用或短视频片段。
- 核心目标: 利用权威人士的见解为企业内容增信,吸引对深度思考感兴趣的专业受众。
关键收获:
- 形式与焦点: 提炼每日或特定主题的讨论要点、重要数据和未来展望,以列表或信息图形式呈现。
- 核心目标: 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受众提供展会精华,巩固企业作为行业知识分享者的形象。
“巡馆”快照:
- 形式与焦点: 分享展会现场的活力瞬间,如新颖的展台设计、热门产品展示、观众互动场景等,配以生动描述。
- 核心目标: 营造展会的真实氛围,吸引线上受众的兴趣,展现企业积极参与行业盛事的姿态。
2. 通过社交媒体驱动互动
展会期间的社交媒体互动,旨在深化对话并延长内容生命周期:
- 开放式回复: 在发布内容时,鼓励受众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更深入的行业讨论。例如,“您认为这些趋势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制造业?”
- 作为信息枢纽: 积极回应受众的疑问和评论,将企业社交媒体账号打造成展会信息和行业洞察的交流中心。
- 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 邀请参会者分享他们的展会体验、观点或与企业展台的互动,并转发优秀UGC,扩大传播影响力。
- 监控对话: 密切关注与展会、行业及企业相关的社交媒体讨论,及时发现热点话题、潜在客户需求或行业反馈,以便快速响应。
展后跟进与常青内容建设
展会结束后24至48小时是关键时期,需对展会期间获取的价值进行整合,并持续激发关注。
1. 总结所学所得
- 趋势洞察: 汇总展会期间观察到的行业新趋势、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企业自身定位进行分析,形成有深度、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 后续教育: 针对展会中受众普遍关注或提出的问题,规划后续的内容,提供更深入的解决方案或教育性资料,保持与潜在客户的联系。
2. 内容再利用,创造长期价值
最大限度地利用展会期间生成的内容,使其在未来数月内持续发挥价值:
- 长视频内容: 将展会期间的采访、演讲、产品演示等片段剪辑成高质量的长视频,发布至YouTube、B站等平台,作为企业内容资产。
- 信息图: 将复杂的展会数据、趋势分析或技术亮点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图,便于快速传播和消化。
- 销售漏斗顶端(TOFU)磁铁内容: 制作白皮书、行业报告或案例研究等深度内容,作为获取潜在客户信息的“诱饵”,例如要求用户通过邮箱注册下载。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策略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精准海外客户信息尤为有效。
3. 衡量与报告
展后报告必须与最初设定的认知度目标紧密关联:
- 分析展会期间及后续30天内,内容分享量、总曝光量和粉丝增长情况。
- 追踪社交媒体帖子导向新发布的常青内容(如报告、白皮书)的流量,评估哪些社交渠道在初期引发了高质量的兴趣。这能为中国制造企业优化海外市场营销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线上虚拟展会策略
虚拟展会需要以互动为核心的策略,以弥补缺乏实体存在带来的不足。针对线上环境,企业需调整其方法:
1. 展前推广
重点推广演讲者和主题的价值(例如,“解锁焊接AI的未来”),而非仅仅是平台本身。利用LinkedIn活动页面追踪报名人数,并营造社区氛围。这对于克服地理障碍,吸引全球观众参与,是中国制造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重要策略。
2. 实时报道
在线上会议期间,通过社交媒体大力推广问答环节,鼓励观众提问,驱动实时互动。同时,使用展会话题标签,实时发布关键引用和统计数据。
3. 展后点播内容
完整的会议录播是宝贵的TOFU资产:
- 大力推广: 将录播内容在社交媒体、EDM等渠道进行持续推广,触达更多潜在受众。
- 微内容创作: 从录播中剪辑出精彩片段、核心观点或教程,制作成短视频或图文,进行二次传播,延长内容的生命周期。
内容创作最佳实践速览
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 使用中立、教育性的语言: 避免提及产品价格或直接的销售号召(如“请求演示”)。内容应将80%的精力放在行业洞察上,20%聚焦于企业自身。切勿听起来过于推销,或使用带有攻击性的竞争语言。
- 使用高质量的图文与专业的视频: 精良的视觉内容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受众注意力。
- 及时分享,把握时效: 现场内容发布需要速度和即时性,以便捕捉当下热点。
- 以好奇心驱动互动: 在评论区提出更多问题,而非仅仅提供答案,激发深度对话。
- 关注行业竞争态势: 客观地报道(通用化地)行业内的趋势,展现企业对行业格局的全面把握,而非仅仅关注自身。这有助于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展现其专业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mfg-social-strategy-global-expo-78-buyer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