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特种环氧化物:中国狂占52%,20亿掘金!

2025-10-29AI动态

Image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其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其中,特定环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为多种工业应用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市场动态尤其值得我们关注。这类产品在电子、涂料、复合材料以及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需求的增长,往往是区域经济活力和产业升级的晴雨表。深入了解这一市场的消费、生产、进出口及其价格趋势,不仅能帮助我们洞察当前产业生态,更能为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们在全球市场中把握先机提供有益参考。

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市场概览与展望

根据海外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特定环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市场(涵盖含有三元环的环氧化物、环氧醇、环氧酚、环氧醚及其卤化、磺化、硝化或亚硝化衍生物,但明确不包括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预计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增长。到2035年,该市场的销量有望达到60.9万吨,市场总价值预计将达到20亿美元。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反映了区域工业的持续发展,也预示着相关产业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消费量已达到48.6万吨,市场价值约为13亿美元。同期,该地区的生产量更高,达到58万吨,其中中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贸易结构来看,亚太地区整体呈现净出口态势,出口量达34.9万吨,明显高于25.5万吨的进口量。这意味着该区域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对外输出了大量的相关产品。

市场未来十年的表现预计将延续当前趋势,从2024年到2035年,市场销量预计将以2.1%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持续扩张,到2035年末达到60.9万吨的规模。在价值方面,市场预计将以4.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其名义批发价格下的市场价值将达到20亿美元。这一稳健的增长预期,为相关企业描绘了积极的市场前景。
市场价值(十亿美元,名义批发价格)

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的消费趋势

2024年,亚太地区特定环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消费量显著增长,达到48.6万吨,比上一年(即2023年)增长了5%。从2013年到2024年的数据来看,总消费量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但在此期间也伴随着一些明显的波动。其中,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突出,同比增幅达到9.8%。尽管2022年消费量曾达到49.3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消费量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市场价值收缩至13亿美元,比上一年(即2023年)下降了1.6%。这一数据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总体而言,消费价值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市场价值曾在2022年达到16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价值有所下降。

各国消费情况

在亚太地区,中国是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最大消费国,2024年的消费量达到21.2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44%。这突出显示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对该类基础化工产品的巨大需求。印度的消费量排名第二,达到9万吨,约是中国的二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消费量为4.7万吨,占总量的9.8%。

以下表格展示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消费量和消费价值:

国家/地区 2024年消费量 (千吨) 2024年消费价值 (百万美元) 2013-202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 2013-2024年消费价值年均增长率
中国 212 660 +2.7% -2.5%
印度 90 145 +3.0% +1.1%
韩国 47 (未提供具体数据,但位列前三) +2.7% (未提供具体数据)
越南 (未提供具体数据) (排名第三) (未提供具体数据) +1.0%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7%。同期,印度和韩国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和2.7%。这表明这些国家在过去十一年中对该类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反映了其工业生产的活跃。

在人均消费方面,2024年亚太地区人均消费量较高的国家/地区包括:韩国(每千人916公斤),中国台湾地区(每千人517公斤)和马来西亚(每千人335公斤)。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这些经济体在电子、高科技制造等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对高性能材料有着更高的需求。从2013年到2024年,在主要消费国中,韩国的人均消费增长率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为2.4%。

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的生产状况

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生产量显著增加,达到58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7.4%。在过去的十一年里(从2013年到2024年),总生产量呈现出显著的扩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7%。尽管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整体增长态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生产量增长最为迅速,增幅达11%。截至2024年,生产量已达到历史新高,并有望在近期保持增长。

在价值方面,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生产总值(按出口价格估算)为16亿美元。总体而言,生产价值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生产价值的增长最快发生在2019年,增幅达到15%。2022年,生产价值曾达到20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生产价值有所回落。

各国生产情况

中国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是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最大生产国,2024年生产量达30.3万吨,占地区总产量的52%。中国的产量不仅远超其他国家,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世界工厂”的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泰国,生产量为11.1万吨,约是中国的四分之一。日本以4.1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总产量的7.1%。

以下表格展示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生产量:

国家/地区 2024年生产量 (千吨) 2013-2024年产量年均增长率
中国 303 +7.5%
泰国 111 +4.9%
日本 41 -2.0%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的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期,泰国的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9%。然而,日本的生产量则呈现出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0%,这可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或成本因素有关。

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的贸易动态

进口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特定环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进口量飙升至25.5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19%。从2013年到2024年的数据来看,总进口量呈现显著增长,在过去的十一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4%。期间,进口量增长最快的是2018年,同比增幅达30%。2024年的进口量达到峰值,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价值方面看,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进口总额为4.09亿美元。总体而言,进口价值呈现温和增长。增长最快发生在2018年,进口价值同比增长83%。2022年,进口额曾达到6.71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值有所回落。

主要进口国

2024年,韩国(10.5万吨)和印度(7.4万吨)合计占据了亚太地区总进口量的约70%。这表明这两个国家对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需求旺盛,可能与其各自的工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紧随其后的是日本(3万吨)、泰国(1.4万吨)、中国台湾地区(1.3万吨)和中国(1.2万吨),这些国家和地区合计占总进口量的28%。

以下表格展示了亚太地区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量和进口价值:

国家/地区 2024年进口量 (千吨) 2024年进口价值 (百万美元) 2013-2024年进口量年均增长率 2013-2024年进口价值年均增长率
韩国 105 135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印度 74 103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日本 30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泰国 14 (未提供具体数据) +42.4% +31.8%
中国台湾地区 13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中国 12 55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从2013年到2024年,泰国在进口量增长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4%。这可能反映了泰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或其作为区域制造中心的地位日益提升。在进口价值方面,泰国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31.8%,表现抢眼。

进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604美元,比上一年(即2023年)下降了13%。整体来看,进口价格呈现温和下降趋势。价格增长最快发生在2018年,涨幅达41%。2022年,进口价格曾达到每吨2644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未能恢复增长势头。

不同国家的进口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进口国中,中国的进口价格最高,为每吨4405美元,而泰国则处于较低水平,为每吨1268美元。这种显著的价格差异,可能与产品类型、质量规格、供应链成本或特定的市场供需关系有关。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在价格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8%,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进口价格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出口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出口量约为34.9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19%。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量呈现显著扩张,在过去的十一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8.0%。在此期间,虽然也存在一些波动,但总体增长趋势强劲。与2013年相比,2024年的出口量增长了133.8%,达到了历史新高,并有望在近期继续保持增长。

从价值方面看,2024年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出口总额为6亿美元。在过去十一年中,出口价值呈现出活跃的扩张态势。增长最快发生在2018年,出口价值同比增长53%。2022年,出口额曾达到9.58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价值有所回落。

主要出口国

2024年,泰国(11.1万吨)和中国(10.4万吨)是亚太地区该类特种环氧化合物的主要出口国,两者合计占总出口量的62%。韩国(5.8万吨)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量的17%,紧随其后的是日本(14%)和印度(4.6%)。中国台湾地区以9.6千吨的出口量位列其后。

以下表格展示了亚太地区主要出口国的出口量和出口价值:

国家/地区 2024年出口量 (千吨) 2024年出口价值 (百万美元) 2013-2024年出口量年均增长率 2013-2024年出口价值年均增长率
泰国 111 135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中国 104 184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韩国 58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日本 (未提供具体数据) 130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印度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26.2% +20.8%
中国台湾地区 9.6 (未提供具体数据) (未提供具体数据) +3.1%

从2013年到2024年,在主要出口国中,印度的出口量增长速度最快,年复合增长率为26.2%。这表明印度在该类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在出口价值方面,印度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20.8%,表现同样抢眼。

出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719美元,比上一年(即2023年)下降了9.9%。在过去的十一年中,出口价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价格增长最快发生在2018年,同比增长32%。2022年,出口价格曾达到每吨3060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未能恢复增长势头。

不同国家的出口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供应商中,日本的出口价格最高,为每吨2586美元,而泰国的出口价格则处于较低水平,为每吨1216美元。这种价格差异可能反映了各国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定位的不同。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3.1%,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市场的整体增长态势,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为国内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机遇。

首先,中国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领先地位,意味着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且供应链成熟。对于从事相关化工品贸易的跨境企业而言,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可积极寻求区域内的出口机会,特别是向印度、韩国等需求量持续增长的市场拓展。中国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各国进出口价格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例如,中国相对较高的进口价格,可能暗示了国内对某些特定类型或高附加值环氧化合物的需求较大,而这些产品可能在国内供应不足或技术壁垒较高。跨境从业者可以关注这些细分市场,通过进口高质量或特定应用的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或是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升级来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再者,一些国家的快速增长,如泰国的进口量和印度的出口量,表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动态变化。中国跨境企业可以关注这些新兴的贸易伙伴,探索合作生产、联合研发或是建立区域分销网络等多种合作模式,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总之,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演变的领域。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持续关注这些市场动态,审慎分析数据背后的产业逻辑,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制造和中国贸易的全球化贡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pac-epoxides-china-52-dominate-2bn-goldrush.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下半年快讯:亚太地区特种环氧化合物市场预计未来十年持续增长,至2035年销量有望达60.9万吨,价值20亿美元。中国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市场呈现净出口态势。跨境企业应关注中国市场需求、各国进出口价格差异,并探索与新兴贸易伙伴的合作。
发布于 2025-10-29
查看人数 8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