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强制捐赠!9月30日生效,标题巨变,旺季血亏!
眼下已是2025年下半年,随着黑五网一、圣诞购物季的脚步声日益临近,对于广大的跨境卖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年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冲刺全年业绩、实现销量跃升的关键窗口期。然而,今年的旺季似乎与往年有些不同,不少中小卖家心里隐隐透着一丝焦虑。这股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除了大家熟知的T86关税豁免政策到期带来的成本压力外,平台端的种种新规和收紧的管控,更让大家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一系列来自平台方的“大动作”,尤其是在库存管理和商品展示上的调整,正悄然改变着跨境电商的生态。这些变化对于卖家的运营策略、利润空间乃至未来的发展路径,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成为了摆在所有跨境卖家面前的必答题。
第一部分:亚马逊库存政策新动向:强制清货与捐赠,卖家何去何从?
提及亚马逊,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完善的物流体系。但最近,平台在库存处理上的一项重磅通知,却让不少卖家感到压力倍增。
就在今年9月30日,亚马逊针对美国和加拿大站点的“亚马逊物流批量清货”和“亚马逊物流捐赠计划”更新了注册流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强制所有卖家加入亚马逊物流捐赠计划,且无法选择退出”这一规定。与此同时,“批量清货计划”也变成了默认自动注册,虽然卖家仍有选择退出的余地,但默认开启的模式,无疑给卖家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两项调整的具体内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批量清货计划”的变化。过去,这项计划是卖家处理冗余库存或买家退货后商品的一种自愿选择。卖家通过亚马逊指定的清货合作方,将这些商品统一处理,完成后卖家无需支付额外的移除费或弃置费。这本是平台提供给卖家的一种库存解决方案,相对灵活。然而,根据新规,从9月30日起,如果卖家没有提前在后台设置好库存处理偏好,那么所有未售出的库存,无论商品状态是可售还是不可售,都将自动被纳入批量清货流程。当然,平台也给卖家留了一扇“窗”,你可以随时手动退出这个计划,或者提前在后台把库存处理方式设置为退回、销毁等其他选项。这提醒我们,作为卖家,对后台设置的精细化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其次,也是更让卖家感到“硬性”和“无奈”的变化,就是“亚马逊物流捐赠计划”。与批量清货不同,这项计划是强制性的。从9月30日起,亚马逊美国站和加拿大站的所有卖家都必须加入捐赠计划,而且没有自行退出的选项。即便你之前手动退出过这项计划,系统也会自动把你重新注册纳入。这意味着,今后卖家只要把库存标记为“不想要的库存”,亚马逊就会优先安排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只有当商品实在不适合捐赠时,才会进入弃置流程。这些捐赠工作将通过美国当地的非营利性机构来执行,库存完成捐赠后,亚马逊还会向卖家颁发专属的证书,以表彰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的贡献。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亚马逊认为这些计划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承诺的重要举措,通过延长商品的生命周期,减少资源浪费,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无疑是积极向上的目标,也符合当前社会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但对于我们广大的卖家,尤其是中小卖家来说,这项政策的落地,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风险和成本考量。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收益。批量清货通常只能回收极低的金额,而捐赠更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提前做好库存规划,被动地被平台处理掉,很可能会造成利润上的损失,甚至形成资金链的压力。想想看,辛辛苦苦备的货,最后却只能以极低的成本甚至零收入的方式“出清”,这对于本就薄利的跨境生意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更深层次的,是卖家对库存控制权的某种程度上的丧失。无论是默认开启的清货,还是强制加入的捐赠,都在一定程度上收紧了卖家对自身库存的主动权。未来,在处理滞销或不可售库存时,我们可选择的方案空间明显变小了。过去,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商品价值等因素,灵活选择处理方式,比如打包销售、站外促销或者退回。而现在,平台似乎正在引导卖家按照其设定的轨道来管理库存。
所以,对于眼下的卖家而言,最紧迫、最需要立即行动的事情,就是登录你的后台,仔细核查库存处理设置。务必避免因为“系统默认”的设定,而导致不必要的被动损失。未雨绸缪,方能化解潜在的风险。在新媒网跨境看来,这不仅是对政策的被动适应,更是卖家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主动管理风险的绝佳机会。
第二部分:亚马逊标题“突变”,流量争夺战升级?
除了库存端规则的收紧,亚马逊在影响商品流量核心的标题设置上,也推进着一项颇具争议的调整——“二段式标题”新规。早在今年8月,亚马逊就已正式推行这项规则,并逐步在各个类目落地。平台方最初的用意,是希望统一商品标题的展示风格,改善买家的搜索体验,同时也能有效抑制卖家通过堆砌关键词来获取流量的行为。当时,业内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调整或许将重塑卖家的曝光争夺策略,甚至可能改写平台流量分配的底层逻辑。如今,从卖家的反馈来看,这一预判正逐渐成为现实。
最近一段时间,卖家社群里关于“二段式标题”的讨论此起彼伏,不少卖家纷纷反映,这项新规似乎已经进入了“被动生效”的强制执行阶段。最让大家感到诧异的是,很多卖家发现,虽然自己后台设置的商品标题仍然是旧版的长标题,但前台商品详情页面上显示的,却已经被平台自动改成了二段式格式。更有甚者,部分被修改的标题中,竟然还夹杂了一些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关键词,这让卖家们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有卖家无奈地表示:“早上登录账户一看,发现自己卖得最好的两个链接,标题竟然全都变成了二段式,当时心都凉了半截。”还有人抱怨道:“我根本没动过后台设置,一觉醒来标题直接就变了,明显是亚马逊自己改的!”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卖家就标题问题联系客服开Case时,客服截图显示后台依然是旧标题,前后台完全对不上号,这种信息不对称让卖家们感到茫然无措。
面对卖家的质疑和困惑,亚马逊官方客服给出的解释是,这一现象可能与平台正在推进的“标题分级显示”技术更新相关。客服解释说,在买家端的前台展示时,系统会将标题拆分为两部分:第一行以加粗的形式突出商品的核心信息,第二行则补充商品的属性、规格等更多细节特征。客服强调,此举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帮助买家更快速、更准确地抓取到商品的关键信息。同时,客服也一再重申,卖家后台的原始标题并没有被修改,前台呈现的仅仅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展示效果。因此,客服建议卖家暂时保持后台原有的设置不变,关注后续的官方公告,并尝试清理浏览器缓存,以排除因技术延迟导致的前后台显示差异。
然而,这样的官方回应并未完全打消卖家的疑虑。对于身处一线的卖家而言,标题究竟是“技术更新”还是“强制执行”,这其中的区别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仅仅是前端展示的调整,那固然买家看到的标题结构变了,但只要后台的原始标题仍能被系统正常索引,关键词覆盖范围和自然流量的分配逻辑就未发生本质性的动摇,卖家的流量基本盘还能得以保留,影响相对可控。
但如果这项调整是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强制执行二段式标题,那就意味着卖家后台的标题内容将被直接修改,关键词的覆盖面将被大幅削减,很多长尾词的流量入口可能因此被切断。这样一来,商品的搜索排名、自然流量乃至广告投放效率,都可能被彻底重构。对于流量依赖度极高的中小卖家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影响到店铺的生存和发展。
不过,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这项规则仍处于一个“灰度测试”的过渡期。这种“灰度”体现在不同站点、不同类目的执行节奏上差异明显:有的类目已经全面在前台展示为二段式,而有的则依然保留着旧版格式。加上前面提到的前后台显示错位、客服回应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亚马逊仍在对规则的落地进行谨慎的试探和调整。
但恰恰是这种“未明确、不统一”的高度不确定性,让卖家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倍感煎熬。我们既无法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调整标题优化方向,也难以准确预判后续流量可能发生的变化。在这种模糊不清的局面下,卖家们只能在观望中默默承受着潜在的风险,这对于需要精准运营的跨境电商来说,无疑增加了巨大的经营难度。新媒网跨境认为,越是在这种不确定的时期,越需要卖家保持冷静,多方求证,并做好多手准备。
总而言之,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黑五网一和圣诞购物高峰,跨境卖家们不仅要应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挑战,更要直面平台政策带来的深远影响。亚马逊在库存管理和商品标题上的这两项大调整,无疑对卖家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批量清货的默认开启和捐赠的强制执行,要求卖家必须加强对库存的预判和管理,尽可能减少冗余,并提前规划好库存处理方案,避免被动损失。而二段式标题的推行,则意味着卖家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自身的关键词策略和商品内容呈现方式,以适应平台新的流量分配逻辑。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对卖家运营理念的一次深刻考验。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中蕴藏着生机。对于广大的跨境卖家而言,这正是磨炼内功、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契机。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密切关注平台政策的最新动态,积极调整运营策略,用更专业、更精细化的管理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相信只要我们主动求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在风浪中找到新的航向,在新一轮的跨境征程中乘风破浪,实现新的突破。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