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人狂赚数百万!版权困局揭跨境出海风险
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在创意内容领域,其带来的变革效应和挑战日益凸显。音乐产业作为文化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转型。近日,一则关于人工智能生成艺人与唱片公司签约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对版权归属、市场规则和未来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这不仅是国际市场的一大热点,也为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
外媒报道,美国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近日与美国词作者特丽莎·“尼基”·琼斯(Telisha “Nikki” Jones)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据称涉及高达数百万美元的金额。琼斯是R&B艺人“Xania Monet”幕后的核心人物,而Monet的形象、声线以及大部分音乐内容均由人工智能生成。尽管如此,Monet在知名音乐平台上的最热门歌曲播放量已突破百万,其在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内容也常能获得数十万次观看。这笔交易,无疑将AI生成内容推向了音乐产业商业化的前沿,同时也暴露出现行法律框架面临的诸多挑战。
多位版权专家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明确指出,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法律尚未完全定型。普遍观点认为,纯粹由AI独立生成的内容,若缺乏人类的实质性干预,通常难以获得版权保护。然而,如果作品中包含人类创作的富有表现力的元素,比如本案例中的歌词,则可能获得版权。这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Hallwood Media究竟在购买什么?他们能够授权什么?这对音乐作为一种可销售产品的未来意味着什么?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在AI生成内容浪潮的冲击下,一场文化变革正在发生,而法律正在努力追赶其步伐。
AI生成内容版权保护的复杂性
虽然此次唱片交易的最终支付金额尚不清楚,但Monet在社交媒体和专辑封面上的形象显然是AI生成的。细致观察她的视频,甚至有时能发现其手指的融合处理并不完美。这使得在版权归属上,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如果你们对版权没有主张,那我为什么要为此付费?”一位深谙版权法律的买家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质疑。
Monet的音乐在听感上相对流畅,这很可能得益于AI模型在海量数据上的训练。琼斯使用了一款名为Suno的AI音乐生成器来创作音乐。值得关注的是,Suno是目前被多家主流唱片公司联合起诉的两款热门AI音乐生成器之一,原因是其涉嫌“大规模”侵犯版权。在回应2024年对其提起的诉讼时,Suno在一份法庭文件中承认,其模型训练使用了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各种音乐内容。
据琼斯的经理罗梅尔·墨菲(Romel Murphy)透露,一些唱片公司在得知Suno被用于创作歌曲后,曾一度放弃了与琼斯的合作意向。当被问及潜在的版权侵权问题时,墨菲将问题转给了他们的律师,但律师拒绝了外媒的置评请求。
Hallwood Media的此次签约,似乎使其自身置于一个具有争议的位置。虽然与AI艺人签约可能意味着Monet具备商业盈利潜力,但目前的版权保护法规,可能仅涵盖了琼斯创作的歌词等人类独有的表达元素。如果去除这些人类创作的表达元素,音乐的其他部分——包括作曲和完整的录音(含声乐部分)——若完全由Suno生成,则可能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美国版权联盟政策与政府事务高级副总裁凯文·马迪根(Kevin Madigan)在外媒采访中表示,缺乏版权保护并不妨碍任何人出售其艺术品或音乐。然而,关键在于,如果有人盗用这些音乐并将其用于商业用途(例如广告),创作者可能就没有有效的方式来主张版权。马迪根指出,一位了解版权法律的精明买家会质疑,当他们可以免费获得某物时,为何还要为此付费。
在Monet的某个音乐平台资料中,Monet被列为声乐、工程和制作的贡献者,而琼斯则被标注为歌词作者。然而,这些平台上的署名本身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在通过诉讼维护权利时,通常版权注册才是关键。截至目前,在美国版权局的在线数据库中,尚未检索到“特丽莎·琼斯”或“Xania Monet”名下的任何版权注册信息。
美国版权局公共事务专家诺拉·谢兰(Nora Scheland)向外媒重申,只有人类的创作行为才能获得版权保护。对于AI辅助创作的作品,只有其中由人类创作的部分才能进行版权注册。截至2025年,已有超过一千件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部分版权。版权局不评论具体的版权主张或案件,但根据其2025年1月发布的最新指南,对AI系统进行提示并不能赋予人类用户对输出内容的著作权。美国版权联盟首席执行官基思·库普弗施密德(Keith Kupferschmid)也向外媒强调:“如果是人类创作的,它就受保护;如果是AI创作的,它就不受保护。这就是最终的界限。”
版权保护:一个“悬而未决”的时代
以Monet的案例来看,其音乐据称是AI系统的产物,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这部分音乐将不受版权保护。这样一来,受版权保护的就只剩下歌词。唱片公司通常会与词曲作者签订合同。墨菲将有关合同细节的问题转给了Hallwood Media,但该公司未回应外媒的多次置评请求。
墨菲也未具体说明琼斯在使用Suno的AI模板“将声音置入其中”以根据其歌词生成歌曲之前,是否进行过任何实际演唱。墨菲认为,AI是音乐家可以利用的又一工具,就像自动调音一样。他表示:“她正在将AI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这正是其设计的初衷。”
然而,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商业与管理教授乔治·霍华德(George Howard)在外媒采访中指出,将自动调音与AI进行比较是一种“虚假对比”。他认为,自动调音更类似于简单的混响效果。霍华德教授强调,AI音乐生成器最核心的担忧在于其训练数据来源,尤其是Suno这类平台内部AI模型所使用的数据。
霍华德教授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关于版权保护法律“悬而未决”的时代。美国国会已开始关注版权所有者对AI模型利用其作品进行训练的担忧。2025年7月,美国参议员彼得·韦尔奇提出了一项法案,旨在允许版权所有者获取AI模型的训练记录,以查明其作品是否被使用。
霍华德教授总结道:“现在正在进行各种努力,但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法律总是滞后于文化。随着技术发展速度超越法律的适应能力,在已确立的法律与新技术之间存在着一种滞后,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此次AI生成艺人签约事件及其引发的版权争议,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文娱内容出海乃至所有涉及数字化内容创作的从业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挑战:在AI时代,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变得更加复杂。中国企业在出海时,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AI生成内容的版权法规,评估潜在风险。这不仅关乎法律合规,更是企业在全球市场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技术创新与法律框架的平衡:AI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但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保护人类创作者的权益,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的科技公司在研发AI工具时,应更加注重数据来源的合规性,避免潜在的版权纠纷,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风险管理:AI生成内容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拥抱新商业模式时,必须充分评估其内在的法律风险。例如,与AI生成内容相关的商业合作,应在合同中明确版权归属、授权范围以及侵权责任,以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
文化内容出海的新机遇与挑战:AI技术可以帮助中国文化内容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生产和传播,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但同时,我们也需警惕,如何确保AI生成内容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避免同质化和低质量内容的影响。
关注国际法律动态,提升风险意识:美国作为全球创意产业的重要市场,其在AI版权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将对全球产生示范效应。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应持续关注此类国际动态,预判未来趋势,提前布局,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i-artist-millions-copyright-risk.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