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债券暴跌32%,4400亿市场遭遇寒冬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以来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正经历明显降温。政府、银行和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量下滑近三分之一,市场活跃度显著回落。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包括可持续发展债券在内的贴标债券发行总量同比下降25%,总额降至4400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表现尤为疲软,创下2019年以来最低记录。专门用于环境或气候项目的绿色债券发行量缩减近千亿美元,同比降幅达32%。贴有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标签的债券在全球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也从2024年的11.7%下滑至当前的10.2%。
市场波动恰逢部分地区政策调整期。美国部分州暂停了若干可持续倡议,欧洲相关机构也在讨论放宽企业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这些变化让发行方更趋谨慎,新媒网跨境注意到,多位投行人士透露近期多个环保项目融资计划暂缓。
"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市场决策。"惠誉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欧美地区对ESG法规的延迟实施和部分条款修订,使发行方倾向于等待更明确的政策信号。"IndexBox平台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全球投资者和发行机构在政策过渡期普遍持观望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市场显现出不同发展态势。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境内"投向绿"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8%。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近期成功发行12.5亿美元绿色债券,超额认购达4.3倍。这种区域差异显示,绿色金融发展正呈现多极化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短期波动不改变长期趋势。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8万亿美元。当前市场回调主要受三方面影响:部分国家政策微调带来的合规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以及投资者对"漂绿"行为的警惕性提高。
"这其实是市场成熟的必经阶段。"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专家表示,"随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新规落地,全球将逐步建立统一披露标准。短期阵痛过后,绿色债券市场将迎来更规范的发展期。"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技术创新正在重塑绿色金融。区块链债券发行平台使资金流向可追溯,人工智能辅助的ESG评级模型提升评估效率。新加坡金管局近期试点数字绿色债券,发行周期缩短60%,这些突破可能成为激活市场的关键变量。
尽管当前面临挑战,但绿色转型的基础需求未变。国际能源署测算,实现碳中和目标仍需年均3.5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碳交易体系逐步完善,绿色债券作为重要融资工具的价值将再度凸显。市场参与者正在调整策略,等待更明朗的政策信号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