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定义大战:科技巨头争辩不休,资本已砸千亿豪赌

2025-06-20AI工具

Image

德米斯•哈萨比斯爵士和他的伙伴们,在2010年创立DeepMind时,就在商业计划书封面写下雄心壮志:打造世界上第一个通用人工智能(AGI)。十五年过去,AGI成了硅谷最热的话题,但奇怪的是——这些科技巨头们,连它是什么都吵翻了天。

OpenAI的萨姆•奥尔特曼说,AGI能“增加财富、推动全球经济”;DeepMind的哈萨比斯相信它能“治愈疾病,发现新能源”;而Meta的AI教父杨立昆,却连“通用”这个词都嗤之以鼻:“人类智能哪有那么‘通用’?电脑早就在某些领域碾压我们了!”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这场术语之争背后,藏着巨大的认知鸿沟与利益博弈。 当投资人豪掷数十亿美金,政府匆忙制定法规,甚至白宫都将其视为对华竞争的关键筹码时,AGI究竟是什么?竟无人能给出清晰答案。

DeepMind的创始人沙恩•莱格曾定义:AGI是“在大多数认知任务上至少与一名熟练成年人能力等同的人工智能”。但问题接踵而至:“熟练”如何衡量?“大多数”是哪些?这些任务又包括什么?

前谷歌工程师弗朗索瓦•肖莱一针见血:“对一些人,AGI是科学目标;对另一些人,它是信仰;还有些人,干脆拿它当营销噱头。”这种模糊性,让预测成了猜谜游戏:马斯克说今年就能实现;Anthropic的CEO达里奥押注2026;奥尔特曼则承诺“特朗普任期内必见分晓”。

定义不明,后果却很实在。 欧盟纠结是否暂停《人工智能法案》,生怕扼杀“前沿模型”;英国忙着成立安全研究所,试图框定AGI边界再谈监管。而企业财报里,“AGI”一词的出现频率一年暴涨53%——资本已闻风而动。

01 谁在画饼?谁在做梦?AGI的“多重人格”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OpenAI眼中的AGI,核心是“经济价值”。其首席研究官陈信翰描述:“它高度自主,能在多种经济工作中超越人类。” 他强调两大特质:跨领域通用性(写代码、做设计、搞科研样样行)和高度自主性(无需人类手把手教)。他甚至畅想:“它能把你脑海的灵感瞬间变成现实应用——不止生成图片文字,而是直接造出一个完整App!”

“这不就是高级自动化吗?”前谷歌工程师肖莱毫不留情地泼冷水,“几十年前我们就在干这事了。”

DeepMind则搬出“人类基准线”。创始人莱格坚持:“以典型人类表现为标准最实际。”为此,他们划出AGI五级能力金字塔:

  • 新兴级(略超无技能人类):ChatGPT、Gemini等当前大模型止步于此;
  • 合格级(超50%熟练成人):尚无模型达标;
  • 专家级(前10%);
  • 大师级(前1%);
  • 超越人类级(100%碾压)。

莱格举例:下围棋到职业水平不算AGI必备(毕竟多数人不会),但业余水平必须掌握——因为普通人稍加学习就能做到。DeepMind前沿安全主管艾伦•达福坦言:“目前没有任何模型摸到第二级‘合格’的门槛。”

02 路线之争:大模型是通天塔,还是死胡同?

既然目标都说不清,技术路线更是百家争鸣。

OpenAI和Anthropic押注“大力出奇迹”:数据越多、算力越强,模型就越“智能”。OpenAI最新推出的“推理”模型o3,号称能拆解复杂编程与数学问题。经济学家泰勒•科文激动宣称:“它一出现,我就知道是AGI!”陈信翰展望下一步:打造能独立行动的AI智能体(Agent),最终实现AI自我进化——“它不仅能写代码,还能改写自身,变得更强!”

但质疑声浪汹涌而至。 苹果研究人员揭露:所谓“推理能力”,面对复杂任务时“准确性会彻底崩溃”。批评者指出,语言模型本质仍是“概率猜词”,会胡编乱造(Hallucination),且语言无法涵盖智能的全部维度

Meta的杨立昆另辟蹊径,开发“世界模型”——让AI通过视频和机器人数据学习物理规律,而非困在文字里。“真正的智能需要理解世界如何运转。”他认为纯文本训练是一条窄路。

更大的危机是:互联网公开优质数据即将耗尽。OpenAI们转向与媒体谈判(如与英国《金融时报》达成内容合作),或寄望于合成数据。达福提到,提升AI的记忆力、物理理解力(例如通过机器人学习),或是突破方向。

面对技术瓶颈,连奥尔特曼都改口:“AGI会比大家想的来得早,但重要性…可能被高估了。”他转而谈论“超级智能”,称OpenAI正为此布局。

在批评者眼中,这种话术转变暴露了本质。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联合创始人尼克•弗罗斯特直言:“AGI讨论充斥着融资泡沫。那些年年预言它要来、且有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你该问问——为什么他们至今全错了?”

资本却甘愿赌一把。光速创投合伙人安托万•莫伊鲁德道破天机:“只要能画出一条通往AGI的路径,就能撬动原本难获得的巨额资本。” 他所在的机构投资了Anthropic等公司。OpenAI今年3月以3000亿美元估值融资,看中的绝非眼前利润,而是AGI可能“重构全球GDP分配规则”的万亿级想象空间。
科技巨头对AGI定义莫衷一是,资本却已闻风而动
如同18世纪轰动欧洲的“土耳其行棋傀儡”,看似智能超凡,实则由暗仓中的人类操控。今日AI的惊艳表现,同样依赖背后庞大的人工标注与调教。

03 当神话照进现实:我们真需要“神”一样的AI吗?

追求一个定义模糊的“神迹”,代价是什么?

开源AI公司Hugging Face首席伦理科学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出诘问:“我们连人类智能都未完全理解(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仍在探索),就急于创造‘通用’智能?‘智能’本身定义混乱,追求它风险极大——这个词被赋予过多美好光环,成了掩盖真实意图的‘万能叙事’。”

其代价是触目惊心的:

  • 权力集中:技术路线依赖海量数据与算力,加剧科技巨头垄断;
  • 创作者权益侵蚀:艺术家、作家的作品被无偿纳入训练数据集;
  • 环境重负:数据中心耗水耗电飙升,甚至被用于加速油气勘探;
  • 监管真空:算法偏见、歧视等现实危害未被充分约束,各国忙于“竞赛”而忽视基础防护;
  • 存在性危机?:如AI教父辛顿与本希奥警告,失控的AGI可能威胁人类生存。

米切尔更犀利指出:“不惜一切代价实现AGI”的狂热,正在催生“坏科学”。成熟学科如物理、化学依赖严谨方法论,而计算机科学(尤其AI)作为年轻工程领域,常抛出“宏大却未经充分验证的断言”,这对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无益。

新媒网跨境建议,与其沉迷于建造虚无缥缈的“神”,不如回归务实: 清晰界定技术能力边界,建立可衡量的评估体系,优先解决算法偏见、数据隐私、能源消耗等迫在眉睫的挑战。弗罗斯特强调:“学者可以畅想未来,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袖,必须为强大技术的现实风险负责。”

AGI的光环令人目眩,但历史不断提醒我们——对“超凡智能”的执念,往往夹杂着幻象与操控。当科技巨头们仍在为定义争得面红耳赤,或许米切尔的断言更值得深思:在真正实现之前,所谓通用人工智能,不过是包裹着野心的“忽悠万金油”。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3518.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探讨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定义争议,科技巨头如DeepMind、OpenAI和Meta对AGI的不同理解,以及背后的技术路线之争和资本博弈。
发布于 2025-06-20
查看人数 180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