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台!极壳月销抵全球,钢铁侠战衣真来了

2025-08-27前沿技术

Image

各位好,今天咱们来聊个酷炫又充满未来感的话题——“钢铁侠”战衣,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片里的桥段,而是已经悄然走进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新科技!想象一下,登山不再气喘吁吁,长途徒步也能轻松自如,这背后,正是外骨骼机器人带来的奇妙改变。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年来,一家叫做Hypershell(极壳)的公司,正凭借其创新的消费级外骨骼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智能穿戴”的新浪潮。他们,到底是怎么把“钢铁侠”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的呢?

一、外骨骼:从科幻走进现实的“超能力”

简单来说,外骨骼就像我们穿在身上的智能机械铠甲。它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昆虫的坚硬外壳,工程师们从中得到启发,设计出由金属框架、电机、传感器和精密控制系统组成的穿戴式机械装置。这玩意儿,咱们也叫它“动力外骨骼”,本质上就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机器人。

说到终极形态,电影里“钢铁侠”那套无所不能的战衣,每个身体部位都能获得“新动能”,就是大家心中最完美的写照。谁不想拥有这样的“超能力”呢?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骨骼机器人一直都是高精尖领域的“专属品”,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医疗康复或者军事行动等专业场景。普通老百姓想体验,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Hypershell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们是全球第一家,真正把外骨骼产品从专业的医疗、工业领域,带到大众消费市场的先行者。

2023年,Hypershell推出了全球首款消费级外骨骼产品——「Hypershell Go X」。这款产品在海外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和Indiegogo上亮相后,立刻引爆了市场。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卖出了3000多台!这个数字有多惊人呢?要知道,在Hypershell创下这一纪录之前,全球外骨骼的年出货量,截至2021年,也才大致维持在3000台左右。 Hypershell一家公司,在短短一个月里就几乎达到了过去一年的全球总销量,这足以说明其产品有多么受欢迎,以及市场对消费级外骨骼的强烈渴望。

咱们中国人对户外运动的理解,或许是近年来才逐渐丰富起来的,而对欧美国家的人们来说,户外运动早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与他们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最初,户外运动在欧美更多地被看作是军事训练或野外求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美国,其早期的户外文化与军事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人民骨子里那股冒险精神和抗争意识,塑造了美国户外活动“探险”、“硬核”、“荒野求生”等鲜明特点。

而对欧洲人而言,无论是周末悠闲地骑行,还是在森林里长途漫步,这些“户外运动”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刻意去“锻炼”。他们追求的不是健硕的肌肉或苗条的身材,而是通过保持活跃来维持身心健康和平衡。

所以,欧美人看重“户外”,是渴望去探索更广阔的风景,去攀登更高的山峰。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对户外装备的需求如此之高。根据美国户外产业协会发布的《2024 年户外参与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参与户外休闲活动的美国人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58亿,占据了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7.3%,比上一年增长了4.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群体的参与率也在显著提升:55岁至64岁美国人的参与率从2019年的41.2%上升到2023年的49.7%;65岁及以上美国人的参与率更是从2019年的28.8%上升到2023年的39.5%。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美国的户外运动普及率相当高,参与人群也非常广泛,这也意味着对各种创新户外装备的需求,自然是水涨船高。

目前,Hypershell家族已经有三款产品面世并销售,分别是基础款Hypershell Go X、功率更强的Hypershell Pro X,以及高端型号Hypershell Carbon X。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材质和提供的助力功率。提到高端户外品牌,可能大家会想到一些国际大牌。比如,有外媒报道,某知名户外品牌也曾为登山爱好者尝试推出过消费级可穿戴外骨骼。但这款去年才开始接受预定的产品,预计要到今年10月才能发货。更重要的是,它的早鸟预售价就高达450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3万元;即使只是租用8小时体验一下,也需要将近600元人民币。而Hypershell呢?即使是他们配置最高的产品,价位也不过是这个知名品牌的一半左右,而且已经实打实地开始向用户发货了,让消费者能更快地体验到科技的便利。

所以说,户外场景与欧美市场的这种高度契合,是Hypershell在海外众筹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的关键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还是Hypershell本身过硬的产品力,足以打动消费者,让他们愿意为这份科技创新投出信任的一票。

二、外骨骼并非“新事物”,但消费级是“新赛道”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放远一些,你会发现,外骨骼机器人的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早期的外骨骼,结构还比较简陋,大多由笨重的金属框架和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构成,虽然能提供一些力量辅助,但由于技术限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还存在诸多问题。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真正意义上与人类运动相结合的“移动机器”才问世。它就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美国武装部队联合开发的Hardiman装甲。这套装甲拥有30多个关节,通过液压电力伺服系统驱动,据说能将穿戴者的力量提升25倍,提起110公斤的重物,感觉就像提起4.5公斤那么轻松。这正是人类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初衷和意义所在——突破身体极限,完成难以想象的任务。

然而,Hardiman装甲也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它自身重达680公斤,加上力量传导结构不够及时,使得这套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大打折扣,最终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超强的力量辅助。外媒全球技术情报公司ABI Research的研究主管就表示,预计这个行业将从2014年的6800万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73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外骨骼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甚至远超千亿人民币,前景一片光明。

发展到今天,外骨骼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就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军事领域。近年来,军用外骨骼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单兵作战效能的关键研究方向。目的就是通过物理辅助,增强士兵的身体机能,减轻负重压力,从而延长作战时间,提升效率,并增强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比如,德国一家公司研发的ExoM Up-Armoured外骨骼装甲,就是该领域的新成果。它运用负载分散原理,借助先进的机械设计,能将负重有效传导至地面,减轻高达70%的负荷,显著降低肌肉疲劳和运动损伤的风险,让士兵在复杂环境中也能保持最佳状态。

第二,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技术在这里大放异彩,主要应用于神经康复和术后恢复。核心服务对象是那些因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例如,2000年成立于瑞士的Hocoma公司,其产品在我国高端康复机器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帮助因脑部疾病、脊髓损伤以及运动功能退化的人群进行身体康复。此外,美国Ekso Bionics公司的产品,更是可以通过脑电信号或机械反馈,帮助截瘫患者重新恢复行走能力,甚至重建神经肌肉记忆,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三,工业生产领域。这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矿山采掘、飞机维修等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行业。通过穿戴外骨骼,工人搬运重物时可以大大减少肌肉疲劳,降低工伤风险,同时也能提升重复性劳动的效率。比如,日本川田工业的“HYBRID POWER SUIT”,能将人类上肢力量放大5到10倍,让工人在搬运重物时感觉举轻若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工作安全性。

然而,这些主要应用于军工和医疗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造价都非常高昂。一台医用外骨骼机器人的价格,甚至能达到300万人民币,这样的价格,距离普通大众的民用普及,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外骨骼”这个词,听起来既陌生又遥远。

不过,随着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生活体验的追求日益增长,以及全球老龄化社会对外骨骼辅助设备的迫切需求,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在这股趋势背后,已经有多家外骨骼企业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养老、户外等大众消费场景。

事实上,想要让专业的工具拓展到消费级产品的领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首先要求产品能在各种不同的场景和环境中被自如使用;其次,产品与人体的适配度是否足够高,也是关键。这就对消费级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做到轻便、穿戴方便、耐用性好、价格合理。同时,在运动控制层面,还要能适配多种运动场景,真正实现“随心所欲”。

Hypershell Pro X的智能之处,在于它目前可以提供“舒适”、“极限”、“通透”、“健身”四种不同的助力模式,并涵盖了包括“行走”、“奔跑”、“上坡”、“骑行”等在内的10种手动标注的运动状态(基础版为6种)。当然,它也支持更高级的“自适应动作识别”。这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Hypershell Motion Engine (HME) 自适应系统,该系统将深度学习算法与用户的实时运动数据紧密结合,能够智能判断用户的运动意图。

Hypershell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余志鹏先生曾向外媒表示,当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频率越高,用户群体逐渐扩大的过程中,Hypershell的HME系统将借助强化学习技术,不断地进化和完善,从而在更多应用场景中自动迭代,展现出更强大的智能兼容性。

据悉,融合了Hypershell自研AI系统后,Hypershell X已经能够支持用户在走路、跑步、登山,甚至是骑自行车等至少10种不同场景中实现无按键切换,而且他们还在不停地迭代开发新的运动模式,让外骨骼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你。

就笔者本人的试穿体验来说,Hypershell产品带来的最鲜明感受就是那份强劲的助力感。比如在“自适应动作识别”模式下,当你准备上坡或爬楼梯时,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腿被一股温柔而有力的力量“抬起来了”,毫不费力。也有用户向笔者反馈说,“Hyper模式是最让人感到被注入能量的,戴上之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喜欢爬山’了!”这句充满幽默感的评价,生动地展现了产品带来的巨大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Hypershell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多年来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机械外骨骼,通常是为了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环境中执行基本的重复性任务而设计的。而Hypershell则致力于突破传统机械外骨骼技术的束缚,将机械腿投入到变化莫测且难以预测的野外环境中。

而且,它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单一动作,比如短距离的平坦行走,而是旨在帮助登山者轻松登顶,让徒步旅行者能够延长行程,以及帮助越野跑者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跑得更快、更顺畅。这种对极限运动场景的深度挖掘和适应,让Hypershell在外骨骼市场独树一帜。

此外,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那就更考验企业对产品审美和设计的把握了。智能、实用、美观这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实现产品的落地普及。

轻量化,是当下户外运动装备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无论是碳纤维登山杖,还是GoPro这类便携式相机,都无不展现出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新一代智能硬件产品,重量自然是Hypershell在看向户外场景之初就重点考虑的因素。极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宽曾表示,新型外骨骼通过电助力方式增强人的运动能力,它所能带来的帮助越大,用户感受到的自身负担就越小,可以实现一次性大幅度减重。因此,它是用户在户外场景中实现轻量化、智能化的优选方案。

那么,Hypershell究竟是如何打造出这样一款既轻便、又智能,还能适应野外复杂环境的产品呢?答案在于他们选择了自研产品架构和核心元器件。

在构型方面,Hypershell创新性地发明了全球首个单电机驱动的外骨骼系统,并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基于全球专利的Omega架构。这一创新构型,将外骨骼的成本与重量都降低到了传统产品的水平之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在零部件上,Hypershell也坚持自研核心部件,例如专为优化人机交互而设计的高功率密度电机模组。同时,他们巧妙地采用了碳纤维、钛合金等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将包含电池在内的整机重量,成功控制在了仅2.4千克。可以说,核心技术与结构形态上的创新突破,也让Hypershell的成本得以压低至传统产品的十分之一,从而为大众消费提供了可能。

当然,能够打造出全球首个消费级外骨骼产品,并控制住成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离不开咱们国家丰富且敏捷的供应链体系的强大支撑。用余志鹏先生的话说:“我们的供应链负责人常年都在外面跑,为的就是继续降低成本,也为了更好地打磨产品。”这背后,是中国制造的韧性和智慧。

对于极致轻量化的追求,在笔者与Hypershell团队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未来,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有着更大的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重量再减半、体积再减半,让未来的外骨骼更加隐形、更加无感。

结构与零件上的创新,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品的舒适好用。余志鹏先生曾向外媒聊起他父亲的故事:“我爸爸以前特别喜欢爬山,但是年纪大了,体力就有点跟不上了。但他又不想让一起爬山的朋友停下来等他,最后只能选择放弃爬山。不爬山之后,少了和朋友们一起相处的场景,心情也没那么开朗了。”余志鹏笑着说,“后来听说我们有这产品,我爸赶紧让我给他也整一套!”一个真实又暖心的故事,道出了科技产品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据悉,Hypershell目前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预计今年八月,将在国内前沿潮品渠道DrivePro以及官方网站开启体验与销售,到时候咱们国内的消费者也能亲自感受这份“超能力”了。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围绕外骨骼的讨论,有好奇,当然也少不了质疑的声音。举例来说,在一些海外的马拉松比赛中,已经允许残疾运动员穿戴机械外骨骼进行比赛。虽然目前这项技术的使用,还不会威胁到顶级运动员的排名,但当未来某一天,世界纪录真的因为外骨骼而受到挑战时,马拉松赛事又是否会重新考虑对外骨骼使用方式的规定呢?

我们看到,Hypershell创始人孙宽在一次采访中这样看待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通过参加马拉松的方式,去测试Hypershell产品的有效性。一个运动员在剧烈的、竞争势态的竞赛环境里长时间跑步,能够真实地看到这款产品到底有多大效用。它也不仅仅是为了省力,更能帮助运动员挑战自己的极限。”这种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正是科技创新者所需要的。

毫无疑问,当任何新事物刚刚步入市场时,难免会碰到更多“提问”和不解。这更需要市场花费更长的时间与产品磨合,共同探索,找到产品在市场中的最佳契合点。

在余志鹏先生看来,更重要的是产品进入市场的路径和用户初体验。他用扫地机器人举了个例子:“比如我十几年前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那时候产品还不够成熟,这就破坏了我妈妈对扫地机器人的初步印象。而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在不断迭代之后,已经聪明方便很多了。但此前那个时间段不好的印象,可能会影响她后续很长时间的购买决策。”所以他强调,“对于外骨骼产品也是一样,我们不希望有成熟度很低的产品,让市场觉得这个品类不行。”这份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负责任态度,令人赞赏。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从市场前景的角度看,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市场非常广泛,潜力巨大。比如,在Hypershell的后台,有一个用户步数排行榜,团队发现有一个人经常排在榜首,而且每天都有几万的步数。团队联系他后才知道,他是美国沃尔玛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各个角落把手推车收集回来。有了外骨骼装备,他每天虽然还是要走那么多路,但确实轻松了许多,工作效率和舒适度都得到了提升。

还有一位用户,因为腿部无力深居家中,很少出门。直到穿上Hypershell的产品,他才第一次实现了自己走到社区超市去购物的愿望。你看,无论是工作助力、助残出行,外骨骼的助老功能也充满可能。老年人穿戴上之后,通过动力装置为下肢提供助力,帮助老人抬起腿部,减轻肌肉负担,走路爬楼都变得更轻松了。这样一来,他们外出的机会也就变得更多,社交范围也更广,这让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养老神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025年也被业界称为“消费级外骨骼元年”。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消费级外骨骼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人民币,其中医疗康复领域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此外,到2030年,工业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亿元,而户外运动领域的市场规模更是有望达到700亿元,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在医疗康复端,伟思医疗、傅利叶、大艾等企业处于引领地位,他们深耕偏瘫患者康复市场,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医保目录,为患者减轻了负担。此外,程天科技是全球首个实现消费级外骨骼量产的厂商之一,他们采取医疗与消费市场双轮驱动的策略,多点开花;振江股份的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也致力于工业外骨骼的研发,已经与东风柳汽等汽车企业合作物流搬运项目,并计划在2025年量产消费级产品,值得期待;探路者这个咱们熟悉的户外品牌,也与迈宝智能合作开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集成了多模态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响应速度快,他们的目标是2025年销量突破一万台。可以说,中国品牌正在积极参与到这场科技创新浪潮中。

更与咱们广泛大众切身相关的是,今年,外骨骼机器人在国内旅游景点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据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后,游客的平均登山时间缩短了40%,满意度更是提升了90%。这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旅游体验的巨大升级,让更多人能轻松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除了景区,Hypershell还积极与蓝天救援队进行了合作,将外骨骼机器人应用在救援场景。在艰苦复杂的救援环境下,外骨骼可以显著提升救援人员的体能和效率,为生命救援争分夺秒,这体现了科技向善的积极作用。此外,余志鹏先生也表示,除了目前应用于腿部的产品之外,Hypershell未来还有更多可能。他暗示,身体的多个部位,都可能得到外骨骼产品的助力,想象空间巨大。

三、外骨骼的未来,终将走向“钢铁侠”

“外骨骼的最终形态,就是钢铁侠,”余志鹏先生充满信心地表示。

近年来,智能硬件产品市场似乎面临着一些挑战:市场饱和度提升,产品差异性降低,创新仿佛变成了在存量市场中“内卷”的姿态。那么,新的增长点和真正的创新在哪里呢?一个共性的观点是:未来不再是一个大单品就能覆盖全市场的逻辑,而是要锚定细分场景、抓住精准客群,做更细致的深耕,创造出细分领域中的“头部产品”。新媒网跨境认为,这或许正是智能硬件全球化品牌寻求突破的新思路,也是Hypershell这样的创新公司,能够异军突起的关键。

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生活,外骨骼正在一步步将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对人类身体潜能的拓展,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探索。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更多像Hypershell一样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87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Hypershell公司创新消费级外骨骼产品引发智能穿戴新浪潮,其Hypershell Go X海外众筹火爆。外骨骼技术从军工、医疗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应用于户外运动、养老等场景。未来,消费级外骨骼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并在旅游、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最终走向“钢铁侠”形态。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181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