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全球年销千亿!10元国内壳海外卖30美元,跨境卖家闷声发财

2025-06-06

Image

老罗那句"卖手机壳才挣钱"的调侃,如今在跨境电商圈成了真金白银的预言。手机壳,这个曾被视为不起眼的配件,正在全球市场闷声发大财。全球消费者每年为手机壳掏出近千亿人民币,中国市场的盘子也早已突破百亿大关。新媒网跨境获悉,欧美年轻人甚至愿意花50美元以上,只为给手机穿件"时装"。

图片说明

手机更新换代慢了,人们换壳的热情却高涨。全球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用户都给手机套上了壳。有人甚至买两三个换着用。这个习惯,把手机壳推成了跨境圈的香饽饽。

货轻、价低、需求旺。手机壳和钢化膜、数据线,被卖家们戏称为"吉祥三宝"。华强北的老玩家们,早十年就靠它们掘到了金。

现在出海卖壳更是个好生意。国内10块钱的壳子,到了亚马逊、TikTok能卖二三十美元。背靠中国成熟的配件产业链,一批企业尝到了甜头。PITAKA用上航空级芳纶纤维,只做苹果、三星、谷歌三家的壳,硬是在海外卖到60-70美元。还有国内厂商给壳子加了AI双屏,在美国卖出50-80美元的高价,月出口五万份。

利润有多厚?业内人说,普通塑料板的成本也就几十块。专营手机壳的杰美特,自家品牌毛利率冲到54%。普通没联名的壳子,利润也能有三四成。算不上暴利,但绝对算得上好买卖。

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为这小小的塑料片掏腰包?社交媒体的魔力不可小觑。手机壳早就不是简单的保护套,它成了时尚单品,是个人品味的延伸。联个名,找明星带带货,网红晒一晒,立马就能变爆款。

图片说明

手机壳的生意经,已经被头部品牌玩出了花。Casetify堪称行业"爱马仕"。2011年,创始人WesleyNg在香港开了第一家店,点子很简单:把社交网络上的照片变成定制手机壳的素材。如今,它几乎把全球知名IP一网打尽,迪士尼、可口可乐、NBA... 2022年收入突破3亿美元,一年卖出超300万件壳子。

图片说明

立陶宛的Burga走的是另一条路。它把宝押在创意和互联网上。定位时尚年轻人,深耕社交媒体和独立站,拉着泰勒·斯威夫特这样的顶流明星带货。把手机壳变成社交符号。2023年营收超2亿美元,SKU多达2万个,还能个性定制。更妙的是它"先下单后生产"的模式,几乎零库存,既降风险又贴环保理念,很对欧美年轻人的胃口。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深圳的杰美特则代表了另一种成功路径——代工。2006年成立,早早布局美国市场,主做苹果壳,后来扩展到三星、华为。2020年它成功在A股上市,成了"手机壳第一股"。虽然代工业务占了营收大头,它也没放弃自有品牌"决色",甚至为手机壳单独开了技术发布会,野心不小。

生意虽好,出海路上暗礁不少。想分这块蛋糕,得先看清门道。

合规是头等大事。欧洲市场认CE认证,铅汞这些有害物质绝对不能有。美国市场要过FCC认证,还得小心加州65号提案对化学物质的苛刻要求。忽视这些,货可能刚到港口就被卡住。

海外仓布局越来越关键。关税政策说变就变,手机壳这种快消品,最怕物流卡脖子。2017年深圳卖家图拉斯能拿下日、英、德三站手机壳销量第一,关键就是早早把海外仓、报关、物流这些基础打牢了。

设计得入乡随俗。中东喜欢鲜艳色彩和多卡槽设计。东南亚看重宗教元素,防泼水这类实用功能很受欢迎。一个壳子打天下?行不通。

知识产权风险如影随形。模仿大牌设计?小心吃官司。Casetify手握1100多项专利,这就是护城河。文化敏感点也得避开,最好找本地团队或第三方把把关。

图片说明

手机壳的竞争,早已不是拼谁更便宜。材质创新、功能叠加、文化赋能,才是支撑高溢价的王道。它越来越像一种"社交货币",传递着用户的审美和态度。

新媒网跨境建议,中国卖家背靠强大供应链,若能精准定位客群、优化供应链效率,同时善用跨境电商政策红利,完全有机会在全球手机壳市场切下更大蛋糕。Burga们的成功,已经指明了方向——把小小的手机壳,做成承载价值的大生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https://nmedialink.com/posts/289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探讨了手机壳在全球市场的巨大商业潜力,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从不起眼的配件到时尚单品,手机壳已成为高利润商品,中国供应链和品牌如Casetify、Burga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商业价值。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出海需注意的合规、设计和知识产权等挑战。
发布于 2025-06-06
跨境电商
查看人数 2017
推荐文章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