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老厂结业,15亿大卖退场!跨境淘汰赛血流成河!
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甚至选择退出资本市场。这股风,似乎来得有点猛,让不少在跨境赛道上驰骋多年的“老兵”们,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前不久,曾被誉为“化妆刷第一股”的中山尚洋科技,就宣布要再度从新三板摘牌,这已经是他们继2018年之后,第二次主动选择离场。
对外公告里,说的是要“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这句话听起来很正能量,很积极,但内行人都能品出几分无奈与止损的意味。毕竟,数据摆在那里:2025年上半年,尚洋的营收是1.07亿元,同比下滑了将近两成;更让人揪心的是,净利润跌了29.07%,毛利率也缩水到了30.54%。这些数字,无疑在昭示着这家曾经的行业翘楚,正在经历一场不小的考验。
尚洋的困境,并非突如其来,可以说早有预兆。深究其收入构成,会发现公司将近95%的营收都来自于海外市场,尤其是前五大客户,更是贡献了高达85.22%的营业额。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公司的命脉,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外大品牌手中。一旦像欧莱雅、塔吉特这样的国际巨头稍微收缩订单,尚洋的业绩就会立刻受到冲击。
过去,尚洋也并非没有尝试过转型。他们曾试图打造自己的品牌,无论是面向国内市场的“尚洋SHANGYANG”,还是在亚马逊上推出的“Brush Master”,都曾寄予厚望。然而,这些尝试最终都没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掀起多大的波澜,公司似乎还是困在了代工的“舒适区”里,难以突破。这种对代工模式的过度依赖,虽然在早期带来了稳定的订单和收入,但也埋下了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隐患。
更让人头疼的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更是让尚洋这类代工企业腹背受敌。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像越南,它们凭借更低廉的人力成本,正在逐步抢占代工订单,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反观国内,人力、原材料、土地等各项成本都在上涨,尚洋原有的成本优势被一点点稀释,经营压力自然越来越大。在这种多重因素的挤压下,尚洋走到今天的局面,其实并不意外。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像尚洋这样遭遇挑战的“大卖”,绝非孤例。不少曾经光鲜亮丽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栽了跟头。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主动“刹车”,就已经被市场的洪流卷走。
以惠州华讯为例,这家专注于外贸代工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27年,可谓经验老道。然而,正是因为长期停留在代工领域,缺乏自主转型的能力,最终在今年8月不得不宣布结业清算。一家经营了近三十年的老牌企业,就这样黯然离场,着实令人唏嘘。
再看深圳永生电器,虽然它不像华讯那样纯粹是代工模式,也曾尝试发展自有品牌。但可惜的是,在技术研发和品牌投入上,永生电器没能跟上时代步伐,导致其自有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代工业务的利润也薄如蝉翼。最终,企业也只能选择解散员工,清偿债务。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单纯依靠代工,或者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都难以长久立足。
就连那些年销售额高达十亿级别的超级大卖,也未能幸免于难。佛山爱意家居,曾凭借记忆床垫在亚马逊上风生水起,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5亿元人民币,这绝对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佼佼者。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明星企业,却在今年5月突然宣布彻底退出跨境电商业务。其创始人坦言,面对“国际贸易保护壁垒太高”的现实,企业只能选择战略性撤退,将重心转回国内市场。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艰难抉择。
而前段时间,3C数码类目的巨头罗马仕,更是遭遇了一场危机。由于其充电宝产品出现了起火事故,企业不得不停工整顿。这场事故不仅让罗马仕自身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品牌形象受损,生产经营受阻,更是给它的合作伙伴带来了沉重打击。据了解,罗马仕至今仍拖欠代工厂卓翼科技1.36亿元的货款,直接把对方拖入了雪上加霜的困境。一个品牌的失误,有时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整个产业链的震荡。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痛点:自主性缺失。要么像尚洋、华讯,对海外大客户过度依赖,订单的生命线完全握在别人手中,一旦客户有变,企业便风雨飘摇。要么像永生、爱意,即便尝试转型做自有品牌,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方法论、不足的投入,最终在市场大潮中被无情淘汰。近期东莞地区出现不少跨境企业被吊销执照的情况,这更是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困境并非个案,而是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
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这些教训,我们每一个跨境电商的从业者,都应该引以为戒。在日常运营中,必须未雨绸缪,主动规避类似问题。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着眼长远,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令人欣慰的是,尚洋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他们积极寻求出路,比如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这一举措,有效地将人工成本降低了35%,为企业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空间和新的成本优势。同时,尚洋还与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可降解刷丝。这不仅是响应了全球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也体现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决心。未来,尚洋完全有可能凭借技术和成本的双重优势,稳住基本盘,甚至实现逆袭。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上市从来不是企业的“护身符”,过度依赖代工也不是应对长期挑战的长久之计。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特别是当跨境贸易的市场状态出现波动时,仅仅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疑是极度危险的。唯有坚持多元化发展,将鸡蛋分散到多个篮子里,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抵御各种风险,实现稳健长期的发展。这不仅包括产品品类的多元化、销售渠道和平台的多元化,还包括市场布局的多元化,甚至在条件允许时,探索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
每一次危机,往往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如何在挑战中寻找突破,如何在变局中开创新局,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共同课题。加强自主研发,打造自有品牌,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都是我们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凭借中国企业家们的智慧和韧劲,一定能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7yr-firm-shuts-15bn-seller-exit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