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Q2财报:营收940亿,中国猛涨4%!AI+关税狂吞8亿!
当前,全球科技巨头们的市值比拼,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一些企业市值高歌猛进,突破新高时,苹果公司却似乎在原地“徘徊”,面临着投资者的诸多拷问。尤其是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进展,以及不断攀升的关税成本,都让这家科技巨头的未来走向,充满了变数。
新媒网跨境获悉,就在近期,苹果对外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份成绩单可谓是喜忧参半,却也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数据显示,苹果总净营收达到940.36亿美元,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净利润也高达234.34亿美元,同样取得了9%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份10%的收入增速,是苹果自2021年12月以来,季度收入增幅创下的新高。这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证明了苹果在全球市场依然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具体来看,苹果的这一季度表现亮点频现。在市场普遍关注的中国市场,由于公司采取了积极的降价策略,并得到了中国市场相关政策的支持,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终于不再是之前财报中常见的下滑态势,而是实现了153.69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先生也特别提到,这一季度是首次完全受益于中国政府补贴政策影响的季度,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策略效果的认可。
然而,亮眼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似乎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导致市场对其耐心逐渐消磨。此外,关税政策的影响也切实增加了苹果的运营成本,本季度因此产生了高达8亿美元的相关支出。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苹果正努力提高印度制造iPhone的比例,但美国方面却计划从8月1日开始,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无疑又给苹果的供应链策略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截至美股近期收盘,苹果公司股价报收于207.57美元,总市值约为3.1万亿美元。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盘后上涨2.28%,表明市场对这份财报的积极方面给予了肯定。同时,苹果公司董事会也宣布,将向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26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5年8月14日向截至2025年8月11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这对于股东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市场终于不再“拖后腿”
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苹果公司多年来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高端领域,始终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市场格局重塑,苹果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国市场。
以智能手机为例,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机市场。在美国市场,受运营商政策等因素影响,苹果iPhone长期占据领先地位。但近两年,随着国内华为等品牌的强势回归,以及小米、OPPO、vivo等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出色表现,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度呈现出节节败退的态势。回顾过去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当苹果在其他主要市场普遍增长时,中国市场往往是唯一出现下滑的区域,这让许多人感到担忧。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进入今年第二季度,这一局面终于被打破。在积极的降价策略和中国市场相关政策的共同推动下,苹果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回暖,市场表现令人振奋。
从区域市场来看,苹果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全面增长。其美洲部门营收达到411.9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6.78亿美元有了显著提升;欧洲部门营收为240.1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8.84亿美元;日本部门营收达到57.8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0.97亿美元;亚太其他地区的营收为76.7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3.90亿美元。而大中华区营收更是达到了153.69亿美元,实现了4%的同比增长,这无疑给苹果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锦上添花。
过去有观点认为,不是中国消费者不买苹果产品,而是价格偏高。现在看来,苹果在中国市场“自降身价”的策略确实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加上刚刚结束的“618”购物狂欢节的推动,仅仅从京东一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在销量排名前十的手机单品中,iPhone16系列就霸占了前三甲,并且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四个席位,可见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根据外媒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周度销量追踪》初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三名。虽然环比上一季度,苹果仅排名第五,但Counterpoint研究副总监Ethan Qi指出,苹果在5月份调整iPhone价格的时机非常恰当,并且市场反响良好,恰好赶在“618”促销活动前一周启动,抓住了市场机遇。
一位分析师曾表示,苹果公司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其用户黏性非常强。一旦用户进入苹果的生态系统,想要再脱离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许多其他手机厂商都在思考如何将苹果的用户吸引过来,近一两年来,我们看到不少厂商在努力适配苹果生态,但这通常是作为苹果手机的“备用机”使用,而非将苹果用户完全转化为安卓用户,可见其难度之大。
在业绩电话会议上,库克先生对苹果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毫不讳饰地表示,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季度。相关政策确实适用于我们的一些产品,这显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他强调道。
苹果的新里程碑:18年30亿部iPhone
从收入结构来看,苹果的业务主要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板块。在第一季度,苹果公司来自于产品的净营收为666.13亿美元,同比增长4.1%;来自于服务的净营收为274.23亿美元。
细看具体产品线,除了iPad和可穿戴设备之外,其他产品的营收都超出了分析师此前的预期,表现抢眼。其中,Mac营收达到80.46亿美元,iPad营收为65.81亿美元,可穿戴设备、家居与配件营收为74.04亿美元。而作为苹果收入核心来源的iPhone,其营收更是高达445.82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再次证明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库克先生在财报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自2007年iPhone首次问世以来,苹果已累计出货30亿部iPhone,这一数字创造了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里程碑。他还强调,iPhone在美国和中国等城市地区依然是最畅销的手机产品。与去年同期销售的iPhone 15系列相比,最新的iPhone 16系列更受欢迎,销量比其前代产品提高了“两位数”,这无疑是对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的有力肯定。
除了在主流市场的持续热销,苹果近两年也明显加大了在新兴市场的投入力度,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苹果方面表示,iPhone在新兴市场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库克先生也曾不止一次地表达对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重视。最新消息显示,苹果正计划在印度班加罗尔开设其在印度的第三家零售店,进一步扩大其在印度的实体零售网络,以期抓住当地市场的增长机遇。
外媒IDC亚太区高级研究经理黄子兴分析认为,高端市场的换机需求依然存在,当地消费者购买iPhone,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借助苹果的品牌来彰显其社会地位和品味。
然而,从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激活,多家机构对未来的市场预期并非特别乐观。外媒杰富瑞机构此前就曾表示,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可能疲软,因此对苹果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持谨慎态度。
下个月,苹果将按惯例发布其全新的iPhone 17系列。有传言称,这次的新机型将在外观设计和产品矩阵上迎来重大革新,被外界认为是苹果近几年来最大的改变之一。但全新的设计能否有效激活疲软的市场需求,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市场对苹果明年可能发布的折叠屏手机也抱有极高的期望。外媒摩根大通此前预测,苹果有望在2027年销售1000万至1500万部折叠屏iPhone,并在2029年将这一数字增加到4500万部,预计到2029年将为公司带来高达65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这无疑描绘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
然而,在硬件产品之外,作为苹果高利润来源的服务业务,虽然第二季度有所增长,但其背后却也危机四伏。一方面,App Store的抽成模式长期以来受到全球各地开发者的挑战,欧盟此前也曾做出过相关裁定。在外媒美国银行的估算中,在最坏情况下,苹果可能会因此失去多达10%的净利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苹果与谷歌的搜索合作也面临不确定性。据估算,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内,这笔来自谷歌的收入约占苹果整体营收的6%,甚至占据苹果总营业利润的19%。在美国司法部在针对谷歌的垄断案中胜诉后,司法部请求取消谷歌与苹果之间的搜索引擎合同,目前此事仍在审议中,其结果将对苹果的服务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关税紧逼、AI焦虑,苹果的“避风港”在哪里?
如果仅仅从财报的账面数据来看,苹果公司确实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这也是财报发布后其股价盘后上涨的原因之一。然而,财报的亮点之处更多地是依赖于手机等“传统业务”的强劲表现。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质性进展和领先地位。
现如今,企业对AI的投入以及在AI技术方面的表现,已经成为衡量其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自从去年其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以来,苹果曾因AI概念而股价大涨,但随着AI进展的缓慢,其市值一直在3万亿美元附近徘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伟达和微软等公司已率先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这无疑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就在AI领域显得慢半拍的苹果,甚至还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有外媒爆料称,又有一位人工智能研究员离开了苹果,转投其他科技巨头,这意味着苹果在短短一个月内,已经有多位AI研究人员选择离开。这无疑对其未来的AI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业绩电话会议上,库克先生表示,苹果将大幅增加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并对通过并购加速公司发展路线图持开放态度。他提到:“我们在更个性化的Siri(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预计明年将发布这些重要的功能。”这表明苹果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AI的重要性,并正在积极布局。
据估算,一项成功的AI商业化战略有望为苹果带来每股75美元的估值提升。但市场对苹果的耐心是有限的。有分析师指出,库克先生和苹果管理层必须直面由AI驱动的技术革命新纪元。如果继续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恐怕会在科技发展史上留下重大战略失误的印记,这无疑是对苹果未来发展方向的警示。
除了AI困局,关税政策的压力也让苹果有些“喘不过气来”。在相关关税政策的影响下,苹果在本季度就产生了8亿美元的相关成本,这笔不小的开支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利润表现。
此前,为了回应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要求苹果公司在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压力,苹果曾表示将在底特律开设一个制造学院,为中小企业提供关于制造和人工智能的研讨会,旨在“培训下一代美国制造商”,这是苹果未来五年内向美国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承诺的一部分。这体现了苹果在本土化生产和就业方面的努力。
为了降低在中国生产iPhone的比例,苹果也将产能逐渐转向印度。根据外媒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数据,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总量同比增长了240%,目前占美国进口智能手机的44%,而去年第二季度这一比例仅为13%,显示出印度生产基地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库克先生曾表示,预计最快到2026财年,面向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生产线将全部转移至印度。然而,印度也并非能成为苹果的绝对“避风港”。美国方面计划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无疑让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再次面临挑战。
新媒网跨境认为,关税生效后,将进一步压榨苹果的利润空间。摆在苹果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即便产线全面迁移到美国,也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而且美国的生产成本相对更高。从现有情况来看,因关税增加的成本,大概率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有分析师预计,iPhone 17的平均物料清单(BOM)成本可能上涨20至25美元,而iPhone 17 Air/Pro/Pro Max的售价则可能上涨50美元,这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苹果拥有超过千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然而,苹果目前面临的困境显然不是单纯的资金能够解决的。
苹果不缺资金,也不缺强大的生态系统、享誉全球的品牌形象和忠实的用户群体。除了外部关税因素的紧逼,苹果似乎也曾把自己“困”在了过去的舒适区里,内部创新略显不足,缺乏那种敢于突破的“野心”,导致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相对缓慢。或许,库克先生只是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保持公司的稳健发展,但这种求稳的心态,未来可能需要让他的下一任接班人付出数倍的成本才能弥补和追赶。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