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中国AI狂扫全球榜单,美图影笑赢麻

2025-08-31AI工具

Image

最近,全球科技领域又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份权威榜单揭示了全球人工智能产品的新格局。这份由知名创投机构A16Z基金会于8月28日发布的第五期全球Top50 AI产品榜单,无疑为我们展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榜单的评选标准严谨而客观,它主要参考了2025年8月份各产品在网页端和应用端的访问量与月活跃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来源于专业的Similarweb和Sensor Tower平台。新媒网跨境获悉,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榜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持续且日益显著的趋势:华人团队在全球AI舞台上的存在感正变得越来越强。

回溯到今年3月发布的第四期A16Z榜单,当时我们已经敏锐地观察到,无论是网页应用还是移动应用,华人开发团队的产品都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而最新发布的这份榜单,不仅延续了这一趋势,更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也体现了华人开发者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深入榜单细节,我们发现网页端和应用端新上榜的产品数量颇为可观,分别有11款和14款新面孔闪亮登场。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在这些新锐产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确认,有4款网页端产品和8款应用端产品均来自华人团队的精心研发。这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从开发者的国别分布来看,中国开发者在新上榜产品数量上,无论是在应用端还是网页端,都超越了其他国家。这无疑是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和创新活力的一个有力证明,也标志着我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当然,除了登上Top50榜单的产品,A16Z基金会还像往常一样,额外公布了一份“Brink List”,这份榜单涵盖了那些距离Top50仅一步之遥的10款潜力产品,其中网页端和应用端各占5款。在这份充满悬念的名单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华人团队的身影:网页端的PixAI以及应用端的Talkie和AI Mirror,都明确来自中国或华人开发者的手笔。虽然有数据显示,排名应用端第55位的Arvin开发者来自新加坡,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它出自海外华人团队之手,因此我们仍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已确认的华人创新力量上。

今天,我们就将目光投向这些在新榜单中脱颖而出的华人团队产品,进行一番简要而深入的观察。至于完整的网页端和应用端榜单详情,我们将在文章末尾呈现,以供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和参考。

App端:美图与影笑科技双雄并进,多款产品齐头并进

本次榜单的应用端,共有14款产品新晋入围,其中来自华人团队的产品高达8款,并且无一例外,它们都是国内团队出海征战全球市场所取得的斐然成果。这其中包括了字节跳动旗下的Gauth、爱诗科技匠心打造的PixVerse、作业帮旗下的PolyBuzz,以及美图公司旗下的Wink、AirBrush、BeautyCam,还有影笑科技推出的YouCut和Peachy。这些产品的成功入围,不仅证明了中国移动应用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也凸显了华人开发者在细分领域深耕的卓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跳动的Gauth产品,此前曾因年初在美国市场被下架而遗憾跌出上一期应用端Top50榜单。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早在2024年8月的第三期榜单中,Gauth就曾位列第44名。本次能够顶住风波,重新回归榜单,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产品生命力以及团队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Gauth产品本身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韧性的印证。

而PolyBuzz和PixVerse这两款产品,在上一期榜单中分别位列第51和第52位,与Top50仅一线之隔。此次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入榜单,可谓是实至名归,也印证了其持续增长的潜力。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PolyBuzz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探索,它并未局限于传统的订阅模式,而是积极挖掘其他变现途径,这种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正在有力地推动其收入增长。未来,新媒网跨境将持续关注并深入解读这一成功案例。至于Gauth、PolyBuzz、PixVerse这几款产品,我们此前已经进行过单独的专题观察,在此便不再过多赘述其细节。

在本期榜单中,真正称得上“赢麻了”的,莫过于美图公司和影笑科技这两大在图像视频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牌出海厂商。它们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和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各自有3款和2款新产品成功闯入Top50。这不仅是其自身实力的体现,也为中国出海企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我们首先来看美图公司。加上本期新进入榜单的Wink、AirBrush、BeautyCam三款产品,以及此前已稳居榜单的Meitu和BeautyPlus,美图旗下针对日常生活场景的5款产品,已全部成功跻身全球AI产品月活跃用户Top50的行列。这无疑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美图在图像处理和美化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其将AI技术深度融入用户生活的强大能力。

美图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无疑得益于其近半年来一系列成功的增长策略。根据美图在财报会议上的表述,其团队在开发新功能时,会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的趋势,力求上线具有“爆款”潜质的功能。一旦某项功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潮,美图团队便会通过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接力传播进行推广,从而实现“小投入、大增长”的倍增效应。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确实效果显著。

正是依靠“潜在爆款功能+社交媒体自发传播+KOL接力增长”的“三板斧”策略,BeautyCam和Wink这两款产品的月活跃用户(MAU)都实现了显著增长,最终成功跻身全球Top50榜单。这套行之有效的增长飞轮,不仅体现了美图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展示了其在用户运营和产品推广上的创新实践。这种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生态的增长模式,值得所有出海企业借鉴学习。

而来自杭州的影笑科技同样表现出色,其旗下的YouCut和Peachy两款产品成功入榜。再加上上一期已在榜的Polish,影笑科技目前在应用端Top50中同样拥有3款产品。本次新入榜的YouCut和Peachy,均秉持着“瞄准垂类场景,极简界面+基础功能”的设计理念。这种专注于特定用户需求,并提供极致简约操作体验的产品设计思路,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

YouCut的产品界面设计简洁明了,首页直接提供了剪辑功能的入口,用户体验流畅。进入剪辑页面,各项功能也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基本能满足日常Vlog制作的需求。除此之外,该产品还巧妙地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点击“AI”按钮,用户可以便捷地使用画质修复、AI字幕生成以及AI绘画等创新功能,极大地提升了视频创作的效率和趣味性。

Peachy则是一款专注于修图的产品,其精准切入了人像美颜这一细分场景。与YouCut一脉相承,Peachy的界面同样简洁直观,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板块:首先是专业的人像修图功能,涵盖美颜、美体、美妆以及趣味换装等多种选项;其次是强大的AI修图功能,如图像增强、智能抠图、内容扩充和AI卡通化处理;最后,还集成了一个便捷的美颜相机,让用户能够即时拍摄并美化照片。

影笑科技正是凭借这种“细分场景+短平快使用体验”的产品策略,成功赢得了大量用户。根据点点数据显示(仅供参考,可能与真实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截至今年7月份,YouCut和Peachy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了2147万和273万。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即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精准定位和优化用户体验,依然能够打造出深受用户喜爱的明星产品。

Web端:Manus破茧成蝶,阿里巴巴成最大赢家

相比应用端的激烈角逐,网页端的变动相对小一些。本次榜单中,共有11款新产品入围,其中来自华人团队的产品占据了4席。这其中包括了自3月以来便持续引发热议的Manus,来自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两款重量级产品——夸克(Quark)和通义(Qwen),以及一款专注于图像视频处理领域的Remaker,其团队很可能分布在北京和中国香港两地。这些产品的成功入围,进一步彰显了华人团队在网页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在上半年,除了DeepSeek之外,中国产品中的另一大明星级AI应用便是Agent产品Manus。这款由Monica.ai团队倾力开发的创新应用,于2025年3月6日甫一发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爆了整个行业。无数从业者纷纷寻求“内测资格”,渴望一探究竟。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Manus的成功,其爆火的核心原因在于它实现了从“搜索信息”到“交付结果”的跨越式突破,这不仅仅是一次功能上的升级,更引发了一场深刻的AI产品“Agent化”浪潮。Manus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AI从工具向智能助手的转变,预示着未来AI将更主动、更高效地为用户解决问题。

随后,由于全球化拓展、合规性要求以及市场策略等综合考量,Manus团队决定将其总部从北京迁往新加坡,此举在业内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然而,从产品数据上看,Manus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Manus网站在7月份的访问量达到了1755万次,尽管相比3月份的巅峰时期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根据Manus首席科学家季逸超在8月20日披露的信息,Manus公司的收入运行效率已达到9000万美元(注:收入运行效率是指通过公司单月或单季度收入,直接推算出全年收入,通常算法为“某月收入12”或“某季度收入4”)。这组数据不仅证明了Manus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先,更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巨大成功潜力。

除了 Manus 之外,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Quark)和通义(Qwen)两款产品也成功进入榜单,分别位列第9和第20位。通义(Qwen)定位于一款类似ChatGPT的通用型聊天机器人产品,致力于提供广泛的对话交互和智能问答服务;而夸克(Quark)最初于2016年以浏览器形态上线,随后在2018年陆续拓展了搜索和网盘等功能。

在今年3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对夸克进行全面战略升级。经过此次升级,夸克不再仅仅是一个浏览器,而是被重新定位为一个整合了AI对话、深度思考、智能搜索、专业研究以及结果交付于一体的“超级搜索产品”,成为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AI旗舰应用”。这一战略调整,不仅体现了阿里巴巴对未来搜索形态的深刻洞察,也彰显了其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赋能旗下核心产品的决心。

在组织架构层面,早在去年年底,阿里巴巴内部就对通义千问团队进行了战略性拆分。负责模型研发的通义实验室继续保留在阿里云体系内,以确保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和迭代;而负责产品落地的团队则被划入了智能信息事业群,并与夸克团队保持平级。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实现技术与产品的协同,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终端用户产品中的应用和创新,确保技术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夸克和通义两款产品超过90%的流量都来自国内市场,这充分体现了其在国内用户中的广泛接受度和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夸克在7月份的网页端访问量甚至高于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并且在A16Z的网页榜单排名中也比豆包高出3位。然而,在移动应用端,豆包在App榜单中位列第4名,而夸克则排名第47位,两者之间仍存在质的差距。但这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在网页端所取得的领先优势,其在网页端布局的成功,无疑使其在整体AI产品竞争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与 Manus 和夸克相比,Remaker 的知名度或许没那么高,它更像是一个后起之秀。然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Remaker 网站的流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并在7月份一举突破了1000万访问量大关,成功跻身 Top50 榜单,位列第47名。这充分证明了其产品的市场潜力和用户吸引力。

从功能和产品设计上来看,Remaker 几乎整合了当前市面上所有主流的面向图像和视频处理的人工智能功能。它巧妙地将这些功能包装成相对独立的“小工具”形式,而非像许多创业公司那样专注于打造复杂的工作流。这种模块化、即用即走的工具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据观察,Remaker 团队在搜索引擎优化(SEO)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无疑是其快速获取流量,提升曝光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精准的SEO策略,Remaker 能够有效地触达潜在用户,实现流量的快速积累和转化。

写在最后

回溯并审视A16Z基金会发布的全部五期榜单,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跃然纸上:华人开发者产品的上榜数量呈现出逐期递增的态势。尤其是在近两期的榜单中,这种增长的趋势更是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这无疑是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实力日益增强的有力印证。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五期榜单中,能够持续稳居网页端Top50且从未缺席的华人团队出品产品,仅有李白人工智能实验室的cutout.pro一款。

这引发了我们深思:在华人开发者产品上榜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表现日益抢眼的同时,如何确保这些产品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长久地留在榜单之上,而非昙花一现,这无疑是华人开发者们下一步应该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持续的创新、卓越的用户体验、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稳健的商业模式,都将是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新媒网跨境认为,从量的突破到质的飞跃,中国AI产品在全球舞台上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但也充满挑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778.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A16Z基金会发布最新全球Top50 AI产品榜单,华人团队表现亮眼,网页端和应用端均有大量新产品上榜,尤其在应用端,美图和影笑科技表现突出。阿里巴巴的夸克和通义等产品在网页端榜单中名列前茅。该榜单显示了华人开发者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和创新实力。
发布于 2025-08-31
查看人数 20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