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平台报税!跨境卖家“无税号”终结,最高罚50万!

2025-08-29Shopify

Image

昨天,也就是7月1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中国跨境电商圈里激起了千层浪。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份看似平淡却蕴含巨大深意的《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并且这份新规已经正式生效了!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份公告的出台,标志着过去跨境卖家们那种“无税号、无申报”的灰色运营模式彻底走进了历史。它让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等一众国际电商巨头,从过去单纯的交易平台,摇身一变成了税务信息流转的“中枢站”。这意味着,咱们中国卖家的身份信息、销售数据、收入明细等等,将第一次被全面、系统地纳入国家税务监管的视野中。这可不是小事,它将深刻改变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生态!

平台责任:谁都别想跑,数据全上交

这次新政最“狠”的一招,就是实现了责任主体的全覆盖。无论你的平台注册地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它服务的是中国卖家或者中国的消费者,那就必须按照规定上报数据,一个都跑不掉。

具体来看,公告将平台分成了三类,每一类都有明确的报送要求:

第一类是境内注册运营的平台。这些平台通常持有国内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内电商平台,像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它们需要直接向税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这很好理解,毕竟它们本身就在咱们的管辖范围内。

第二类是境外平台,但在中国境内设有实体公司或分支机构的。这类平台也不少见,比如亚马逊,它在中国设立了“亚马逊卓越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负责其在华业务。再比如近两年异军突起的Temu和TikTok Shop,它们虽然面向全球,但其在国内都有强大的运营团队和实体支撑。对于这类平台,就由它们在境内的运营实体来承担报送数据的责任。这样一来,即便是国际巨头,也得老老实实把中国卖家的信息报上来。

第三类情况就比较特殊了,是那些既是境外平台,又没有在中国境内设立任何实体机构的。例如像日本的乐天、德国的OTTO等一些区域性的国际平台。对于它们,新规也想到了办法:它们必须指定一个在境内的代理人,由这个代理人来负责报送相关涉税信息。这就像是给这些远在天边的平台,在咱们家门口找了个“代表”,确保信息的畅通上报。所以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跨境电商平台,只要和中国卖家有业务往来,这次都得承担起税务信息报送的责任。

报送内容:身份和收入,卖家彻底“透明化”

那么,平台到底要向税务部门报送哪些信息呢?这次公告明确了两类核心数据,用“身份+收入”来概括,可以说,今后咱们跨境卖家的信息将变得更加“透明”。

首先是身份信息。这包括了卖家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证件号码,以及在平台上注册的店铺ID。这些信息是识别卖家身份的基础,也是未来税务部门进行精准管理的关键。过去一些卖家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虚假身份进行操作,但现在,真实的纳税人识别号将成为一道硬性门槛,确保每一个在跨境电商领域赚钱的主体都能被准确识别。

其次是收入信息。这部分是税务部门最关注的。平台需要定期提交卖家的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净收入,以及订单量等数据。销售总额能直观反映卖家的经营规模;退款金额和净收入则能帮助税务部门更准确地核算卖家的实际盈利状况;而订单量则提供了交易活跃度的参考。这些数据组合起来,勾勒出了卖家完整的经营图景,让税务部门能够全面掌握卖家的真实收入情况,为后续的税收征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可以说,有了这些数据,卖家朋友们在税务部门面前,几乎就是“裸奔”状态了。过去那种凭借信息壁垒进行税务筹划,甚至逃避税款的做法,将再无立足之地。

时间线:七月备案,十月首报,时不我待!

这次新规的执行时间表非常紧凑,也体现了国家推动税务合规的决心。

2025年7月内,也就是本月,所有受影响的电商平台都必须完成其基本信息的备案工作。这包括了平台自身的信息以及其报送数据的准备情况。

而到了2025年10月,将迎来首次正式的数据报送。这次报送的数据将是2025年第三季度(即7月至9月)的卖家数据。这意味着,从7月1日新规生效的那一刻起,卖家在平台上产生的所有销售和收入数据,都将进入税务部门的监控范围。

如果平台不按规定报送,或者进行虚假、瞒报,那面临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根据公告,未报送或瞒报的平台,最高将面临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更严重的,甚至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这对任何一个平台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后果。这无疑会促使平台积极配合,严格执行新规,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税务合规进程。

卖家该如何应对?转型升级正当时

面对这样的新政,跨境卖家们心里难免会打鼓,甚至感到压力。但新媒网跨境认为,与其焦虑不安,不如积极应对,把这次挑战看作是行业洗牌和自身升级的绝佳机会。

第一步:立即进行信息校准

这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步。所有卖家都应该立即登录自己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后台,仔细核对注册信息。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

  • 税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确保你提交的纳税人识别号是真实有效的,并且与你的经营主体身份信息一致。过去有些卖家可能使用不规范的税号,甚至干脆没有税号,现在这些都将成为历史。
  • 证件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检查你的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是否有过期的情况。如果证件过期或缺失,必须在7月之内尽快补齐。因为一旦平台在备案和后续报送中发现你的信息不合规,轻则可能影响你的店铺正常运营,重则甚至可能面临被平台清退的风险。务必记住,现在平台会严格审查这些信息,不合规的店铺将无法继续在平台上经营。

第二步:全面升级财税管理体系

税务透明化时代,粗放式的财务管理已经行不通了。卖家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财税管理体系。

  • 小规模纳税人:抓住政策红利:如果你目前的销售规模较小,属于小规模纳税人,那么请务必尽快办理税务登记。咱们国家对小微企业有非常好的扶持政策,例如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下的,是可以免征增值税的。这对于起步阶段或规模不大的卖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本优势,一定要合法合规地享受这项政策红利。
  • 一般纳税人:精细化管理是关键:对于销售额较大,已经达到了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卖家,则需要更加精细化地梳理每一笔跨境流水。你的平台销售数据,必须与你的实际申报数据做到高度匹配,不能有大的出入。税务部门拿到平台报送的数据后,一定会与你企业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如果两者之间差异过大,很容易触发税务稽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记账、报税流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是重中之重。

第三步:积极探索税务架构优化

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务架构优化,依然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提升竞争力。

  • 善用政策“高地”:国家为了鼓励特定区域的发展,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全国各地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试区)。在这些区域注册的企业,在所得税等方面可能享受一定的减免政策。卖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将部分业务或主体注册到这些税收洼地,合法合规地享受政策红利。但请注意,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满足相应的实质经营要求,避免形式大于内容。
  • 拆分B2B业务,申请出口退税:很多跨境卖家既做B2C零售,也做B2B批发。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对于B2B的企业采购业务,如果符合相关条件,是可以申请出口退税的。出口退税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卖家可以将B2B业务与B2C业务在财务和经营上进行清晰的区分和拆分,确保每一笔B2B交易的合法性,并符合出口退税的申请条件,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国家政策,降低运营成本。

结语:告别“野路子”,拥抱新时代

平台数据一上交,很多卖家朋友难免心里会打鼓,感到不安。但咱们换个角度看,这未必是坏事。过去那种靠信息不对称、钻政策空子的“野路子躺赚”时代确实过去了,但这也意味着,市场将变得更加规范和公平。那些有备而来、合规经营的玩家,反而能甩开那些不规范的竞争对手,获得更健康的成长空间。

所以,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就两步走,走稳了,光明大道就在眼前:

第一步是**“该补的赶紧补”**:你的税号搞定了吗?各种证件是否齐全有效?麻溜地查漏补缺,别等到平台把你清退的“锤子”真的砸到头上才后悔莫及。合规,是生存下去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该省的聪明省”**:国家给的政策福利,该用就用。海南自贸港、综试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了解起来,用起来。小规模纳税人季度30万免增值税的“羊毛”,该薅就薅。但前提是,一切都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政策变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抱着旧观念,硬着头皮乱冲。税务透明化之后,活得更久的,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账算得最清的,经营最规范的。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只有那些能够适应规则、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的卖家,才能在这片新的蓝海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那么,你的税号搞定了吗?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92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包括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等在内的国内外电商平台报送中国卖家的涉税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新规已生效,平台需在7月完成备案,10月首次报送数据。卖家需进行信息校准,升级财税管理体系,并探索税务架构优化。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42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