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外仓:中国3000万方巨构,狂揽11万亿!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跨境电商作为一股强劲的驱动力,持续塑造着国际贸易的新面貌。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海外仓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物流节点,而是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中智能高效的核心枢纽。新媒网跨境获悉,一份深入剖析2025年海外仓行业发展的蓝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我们描绘了这一重要趋势。
这份蓝皮书的发布,是基于对1428家海外仓服务商、5337个实际运营海外仓的实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了9000多项细致的数据调研,覆盖了1200多家典型企业样本,并深度挖掘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战案例。它从宏观的行业发展趋势、中观的市场布局,再到微观的供需动态,全方位、多维度地揭示了海外仓从传统仓储向“全球供应链智能中枢”蝶变的壮丽画卷。
2025年全球海外仓市场格局重塑:中国企业积极布局,全球仓储网络版图日益清晰
“仓储”与“物流”,如同血脉与肌体,紧密相连,而物流的顺畅与否,又直接受到商贸流动的深刻影响。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商流劲则物流顺,物流顺则仓储旺。放眼全球,物流与仓储市场正展现出勃勃生机。据专业测算,2024年全球物流仓储市场的规模已达到约9.98万亿美元的庞大体量。令人振奋的是,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25年进一步攀升至11.23万亿美元,展望未来十年,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稳定在8.36%左右。这不仅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彰显了全球贸易持续繁荣的趋势。
与此同时,综合多家外媒机构的数据分析,2025年全球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1.14万亿至1.35万亿美元之间浮动。从2023年至2028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48%至10.5%,这无疑为全球的物流服务商,特别是那些在海外积极布局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机遇。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仓建设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和远见。无论是海外仓企业数量、旗下运营的仓库数量和总面积,还是其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各项指标均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快速增长态势。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体现,更是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生动写照。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的海外仓总面积已经突破了3000万平方米的大关。其中,专为跨境电商业务服务的海外仓面积更是超过了2200万平方米。这些数字不仅是简单的面积叠加,更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到了2025年初,服务于中国跨境电商业务的海外仓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500家。这些企业旗下运营的海外仓合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30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海外仓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拥有中国血统或深厚的中国背景。特别是在中国的广东和浙江两省,企业在海外仓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为中国商品“出海”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海外仓业务持续延伸,迈向全链路一体化服务:轻小件推动效率升级,中大件促使服务深化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海外仓的服务边界也在不断拓宽。如今的海外仓服务商,其业务能力已经可以覆盖到“揽、仓、干、关、转、配”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服务闭环。这意味着,从货物的源头揽收,到海外仓的精细化管理,再到干线运输、高效清关、中转分拨,直至最终的末端配送,海外仓服务商都能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业内一些领先的海外仓服务商,更是具备了提供真正全链路出海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跨境贸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从货物规格来看,全球不同市场对海外仓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泰国、菲律宾、巴西等新兴市场,轻小件货物仍然占据着海外仓订单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与这些市场的电商发展阶段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而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海外仓的服务对象依然以中大件货物为主。然而,受到“半托管模式”等新兴商业模式的推动,这些市场中轻小件货物的比重也在持续提高。这表明海外仓服务商正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商品的存储和配送需求。
影响卖家选择海外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电商平台的生态特点、目标市场的成熟程度、卖家自身的规模与战略定位,也有不同商品品类的特性等。从平台层面来看,亚马逊和美客多(Mercado Libre)通过其平台仓履约的订单量占比最高。特别是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本土电商平台,美客多在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其平台仓为卖家提供了可靠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跨境电商的发展。除此之外,沃尔玛(Walmart)、新蛋(Newegg)、法国Cdiscount等物流仓储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平台,其平台履约的海外仓订单占比也较高。
然而,对于欧美市场专注于家居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如家得宝(HomeDepot)和Wayfair,它们的产品以大件和重货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自建仓或自营仓的成本通常较高,管理难度也更大。因此,卖家更倾向于依赖那些拥有专业处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海外仓进行发货,以确保大件商品的妥善存储和高效配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平台,如Wish、Shopee、Lazada以及德国的Otto等,其平台卖家则普遍选择以自营仓发货为主,这体现了不同平台在物流策略上的差异化选择。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演进,卖家也在持续优化其全球仓储网络的布局。他们将大量货物通过海运等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前调拨至主要的消费市场或区域性枢纽的海外仓。随后,再根据实际的销售情况,通过成本和时效更优的方式,比如公路卡车运输、铁路运输或短程空运,将货物分拨至区域内的其他国家或更下一级的仓库。这种“多仓联动”的策略,使得库存管理更为灵活高效,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效率。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案例便是在欧洲市场。许多卖家普遍采用“一地入仓,辐射全欧”的策略。他们将货物集中备货在德国、波兰、捷克等地理位置优越、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家。然后,通过欧洲境内发达高效的运输网络,将货物快速分发至欧洲各国,从而实现了对整个欧洲市场的快速响应和覆盖,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面对挑战积极调整:高单价产品迎来增长,海外仓布局更加审慎稳健
在海外仓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挑战。这意味着尽管业务量有所增长,但利润空间却可能受到挤压。然而,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根据最新调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海外仓服务的产品特点正在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2025年的调研中,服务商普遍反映,以中小件产品为主、以一件代发产品为主、以及以中大件产品为主的服务,依然是行业的前三大特点,这与2024年的情况保持了一致。
但如果进行纵向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些显著的趋势。在2024年的调研中,以中大件产品为主的占比最高,显示出当时市场对大件商品物流需求的旺盛。然而,到了2025年,以中小件产品为主的占比跃居首位,这可能预示着跨境电商订单结构向更小、更轻、更频繁的消费模式转变。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高客单价产品为主的服务占比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为了应对“增收不增利”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海外仓服务商正将目光投向高价值商品领域,通过提供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服务,来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这体现了行业在市场变化中积极寻求转型和优化的韧性。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对于2025年海外仓的扩仓或缩仓计划,行业整体呈现出一种更为审慎、稳健的态势,而非盲目扩张。多数服务商对于现有仓库状态采取“不变”的策略,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后,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和效率提升的阶段。
以北美市场为例,尽管过去几年一直是海外仓建设的热点区域,但从2025年的数据来看,多达64.52%的服务商选择暂时维持现状,不进行扩仓。这表明,在北美市场趋于成熟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服务商更加注重优化现有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当然,仍有25.81%的北美服务商选择扩仓,这部分企业可能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或更明确的细分市场定位。同时,也有9.68%的服务商选择了缩仓,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在经过市场调整后,对资源配置进行了更为优化的调整。
除了北美市场之外,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则展现出更强的扩仓意愿。分别有22.58%和12.90%的服务商计划在这两个区域进行扩容。这表明,欧洲市场作为成熟的电商区域,依然具备增长潜力,而东南亚市场则因其新兴属性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种差异化的扩仓策略,也体现了中国海外仓企业在面对全球复杂市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灵活性和战略远见。新媒网跨境认为,海外仓行业正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效率、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