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亚马逊FBA停服!备货贴标中小卖家崩了
就在最近,跨境圈子里又炸开了一个“重磅”消息!新媒网跨境了解到,2025年7月28日,电商巨头亚马逊给美国的卖家们发了一则重要通知:从2026年1月1日开始,亚马逊将全面停止FBA的备货准备(Prep)和商品贴标(Labeling)服务。这可不是小事,它涵盖了所有通过FBA发货的库存,无论是直接发往FBA仓库的,还是通过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AWD)、亚马逊全球物流(AGL)、亚马逊跨境承运伙伴方案(SEND)等渠道入库的货物,都将受到影响。
消息一出,卖家群里立刻就沸腾了,讨论声此起彼伏。有的卖家焦虑不已,直呼“晴天霹雳”,开始急着寻找替代方案,感叹“作为一个没有自己仓库的第三方卖家,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但也有更冷静的同行,表示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猜测“我猜,亚马逊只是想看看大家对此的反应,说不定还有转圜的余地。”无论哪种情绪,大家都知道,一场不小的变革已经摆在眼前。
FBA货件预处理与商品贴标服务:一场效率至上的变革
亚马逊官方在通知中给出了取消这些服务的理由。他们解释说,当初推出备货贴标服务,初衷是为了“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和卖家们的日渐成熟,现在绝大多数卖家已经具备了自主处理货物的能力。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卖家通过自己的团队、合作的制造商,或者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来完成商品的包装和贴标工作。
在亚马逊看来,既然大部分卖家都能自己搞定这些,那么继续提供这些非核心服务,反而会影响其运营中心的整体效率。他们认为,取消这些服务,能让运营中心腾出更多精力,专注于提升最核心的配送速度和效率,最终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其实,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在备货服务上“动刀”。早在2025年4月,亚马逊平台就已经停止了针对尖锐物品的可选付费预处理服务。而这一次,政策调整的覆盖范围无疑是更广、影响更深远的:
- 所有发往美国FBA仓库的库存都包含在内。
- 同时涵盖AWD、AGL、SEND等多种物流渠道入库的商品。
当然,为了帮助卖家平稳过渡,降低政策带来的冲击,亚马逊也并非完全撒手不管,而是指明了三条“自救”之路:
- 自主操作:卖家可以参照亚马逊官网发布的详细包装指南(Prepare your products for FBA shipping),自行完成商品的备货和贴标工作。这意味着卖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或优化自己的预处理流程。
- 借助第三方服务商:如果卖家不具备自主操作的条件,或者希望将这部分工作外包,亚马逊也提供了经过平台认证的备货服务商名单,卖家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 优化SIPP模式:也就是采用“ Ships in Product Packaging for FBA”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直接使用产品原厂的包装进行运输,这不仅能大大降低预处理的需求,还能在FBA运费上获得一定的折扣,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亚马逊也给了一个“缓冲期”:对于在明年1月1日之前创建的货件,即使库存是在此日期之后才送达亚马逊仓库,平台仍将继续提供预处理和商品贴标服务。但要注意的是,一旦进入2026年1月1日,此后创建的货件,如果在送达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商品贴标,那么一旦商品残损或无法追踪,将无法获得任何赔偿。
新媒网跨境认为,总的来说,从2026年起,卖家就必须全权负责商品的备货准备和标签粘贴工作了。如果商品在新政策生效后送达亚马逊仓库时,没有按规定完成这些步骤,将面临商品被直接废弃且不予补偿的风险。这无疑给广大卖家,特别是中小卖家,带来了不小的运营压力和潜在的经济损失。
新规冲击波:中小卖家面临的生存挑战
回溯到2014年,亚马逊曾为卖家提供了一项极为便捷的服务——在创建入库计划时,卖家可以勾选Amazon Prep/Label Service,之后FNSKU标签、外箱标签的粘贴以及商品预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在亚马逊仓库内由平台代劳。这项服务对于许多卖家,尤其是那些刚起步、没有自己仓库或供应链经验不足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简化了复杂的物流环节,让卖家可以更专注于产品和销售。
然而,尽管亚马逊将此次调整解释为“效率优化”,但对于一部分深度依赖这项服务的卖家来说,却如同当头一棒,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在亚马逊的卖家论坛上,一位卖家表达了心中的忧虑:“我们没有自己的仓库,一直都靠亚马逊的预处理服务,这项新政策简直是要把我们压垮!”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小卖家的心声。这类卖家往往规模较小,资源有限,正是依靠亚马逊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才得以大幅降低供应链的复杂度和运营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眼下,随着新政策的落地,这类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运营所面临的风险和成本正在急剧增加。
首先是潜在的经济损失。从2026年开始,一旦未合规的商品在物流途中发生损坏或丢失,亚马逊将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补偿。这意味着卖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每一次发货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上涨。如果选择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通常他们的费用会高于亚马逊原先的服务。以贴标为例,单件商品的成本可能因此增加0.1到0.3美元。别看这数字不大,对于销售量大的卖家来说,累积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再者,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挑战也摆在眼前。距离政策正式生效只剩下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卖家们需要在短时间内重建或优化自己的包装流程。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学习、培训和实践,还可能需要在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上进行升级,对于原本就人手紧张、资源有限的中小卖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亚马逊物流体系重构:效率与合规的平衡木
其实,这次FBA备货与贴标服务的调整,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亚马逊物流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的其中一环。近期以来,亚马逊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共同指向提升其全球物流效率的宏大目标:
- 包装尺寸放宽:从2025年6月20日起,亚马逊将FBA外箱的最大长度从25英寸增加到36英寸。这项调整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它将极大地方便卖家整箱发货,特别是对于家具、健身器材等大件商品,可以有效减少分批运输的麻烦,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提升入仓效率。
- 运费申报严控:亚马逊实施了“多退少补”的机制,严格审查卖家申报的商品尺寸和重量。一旦发现申报信息与实际情况频繁出现误差,不仅会影响运费结算,还可能导致卖家账户受限。这要求卖家在申报时必须更加精确、诚实,避免任何侥幸心理。
- Box-Level库存分发优化:这项免费服务旨在优化货件的分箱逻辑,通过更智能的算法,让库存能够更快地入仓,并尽可能地靠近最终买家。这不仅能缩短配送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能降低亚马逊自身的仓储和转运成本。
这些变化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目标:亚马逊正不遗余力地提升其全链路物流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平台选择将那些非核心的服务外部化,让专业的第三方来承担,从而使自身能够更专注于其核心优势——高效的仓储和配送网络。
对于广大卖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合规、成本和效率之间重新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如何在精确申报商品尺寸重量、控制仓库运营成本以及选择合适的第三方预处理合作方之间做出明智的决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课题。
距离新政策正式实施还有一段不算长的时间,对于所有亚马逊卖家来说,这正是抓紧时间评估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应对方案的关键时期。务必确保业务能够顺利过渡,避免因政策调整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持续关注亚马逊后续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适应平台不断变化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