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跨境巨震!欧盟403批警告,法对快时尚征重税!

2025-09-30跨境合规

Image

各位朋友,跨境出海,规矩先行!2025年8月,全球贸易的潮流依然涌动,而作为重要的风向标,欧盟RASFF通报、新西兰的进口标准修订、法国针对快时尚的立法提案、印度光纤电缆标准草案以及韩国进口食品新规,都为我们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2025年8月欧盟RASFF通报深度解析:中国企业如何稳中求进,把握欧洲市场新机遇?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就像一道警报,时刻监测着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质量与安全。2025年8月,这套系统一共发出了403批产品通报。这些通报的数据,对我们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了解欧洲市场风向的宝贵参考。

数据显示,当月欧盟通报数量最多的三类产品分别是水果和蔬菜(70起,占比17.37%)、坚果、坚果制品和种子(45起,占比11.17%)以及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9起,占比7.20%),这三类加起来就占了总通报量的近36%。这说明欧洲消费者对日常饮食的健康和安全有着极高的关注度,无论是新鲜农产品还是加工食品,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发布通报的国家来看,德国(67起,占比16.63%)、荷兰(58起,占比14.39%)和法国(52起,占比12.90%)位列前三,贡献了近44%的通报量。这几个国家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和贸易枢纽,它们的监管力度和标准要求,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欧盟的趋势。

那么,我们中国出口的产品表现如何呢?新媒网跨境了解到,2025年8月,中国出口产品(不含港澳台地区)共被通报33起,占到RASFF总通报量的8.19%。这个数字虽然不高,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

具体来看,被通报较多的中国产品集中在食品接触材料(12起,占比36.36%)、水果和蔬菜(5起,占比15.15%),以及糖果、谷物和烘焙食品、香草和香料、汤、肉汤、酱汁和调味品(每类2起,均占6.06%)。特别是食品接触材料,高居榜首,这提醒我们,那些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等产品,其材质安全性、化学迁移等问题,是欧洲市场审查的重中之重。而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问题,则可能与农药残留、添加剂使用、微生物超标等因素有关。

同样,对中国产品发布通报较多的前三个国家依然是德国(6起,占比18.18%)、法国(5起,占比15.15%)和荷兰(3起,占比9.09%),它们对中国产品的通报量占了同期对华通报总数的42.42%。这再次印证了这些国家在欧盟贸易监管中的关键地位。

面对这些数据和趋势,我们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呢?

首先,要高度关注中国与欧洲各国的标准差异。这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的领域,欧洲市场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必须主动跟踪,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法规要求,特别是针对那些通报敏感的国家,更要深入研究它们的技术法规和特定要求。这就像下棋,要知己知彼,才能步步为营。

其次,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是硬道理。这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从源头把控好产品原料关。建立一套完整的、覆盖全过程的检验标准和制度,从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产品风险评估和自控机制,加强全链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走出去的产品是真正的高品质、高安全。

最后,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欧洲市场的严苛标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我们创新能力的检验。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进行研发突破,不仅要符合欧洲标准,更要争取超越标准。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让“中国制造”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赞誉和信赖。

新西兰通报修订车辆、机械及零部件进口卫生标准:生物安全“守门员”升级,中国出口商如何应对?

新西兰,这个拥有纯净自然环境的岛国,对生物安全历来格外重视,可谓是全球生物安全领域的“守门员”。2025年9月10日,新西兰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一项重要通报,拟对《进口卫生标准:车辆、机械及零部件》进行修订。这对我们出口相关产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防线,确保进口的车辆、机械及零部件不会携带外来有害生物,危害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看,修订内容有几大看点:

一是将乌兹别克斯坦新增至“风险季节需对货物进行褐纹蝽(BMSB)处理”的国家名单。这是因为褐纹蝽这种害虫已在该国境内发现。褐纹蝽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农业害虫,一旦进入新西兰,将对当地的农林业造成巨大威胁。这再次提醒我们,全球疫情和生物入侵的风险不容小觑。

二是要求对带有压载水系统的二手船舶进行处理。这类船舶被证实是入侵性水生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新西兰此举,是为了从源头上切断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通道,保护其海洋生态环境。

三是允许新型非全封闭拖车凭制造商声明豁免褐纹蝽处理要求。这体现了新西兰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对于风险较低的产品,给予一定的便利,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流程。

四是完善二手零部件的处理要求,以加强生物安全并减少不必要的熏蒸剂使用。这说明新西兰在强调生物安全的同时,也兼顾了环保理念,力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是使二手零部件的要求与二手机械的要求保持一致。这有助于统一标准,简化操作,提高监管效率。

这些新规所涵盖的产品范围很广,包括陆地车辆、航空器及船舶等各类交通工具,以及各种机械、它们的零部件,甚至还包括安装或曾安装于农业、园艺或林业用机械上的钢缆和绳索。可见,新西兰的生物安全监管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面对这些修订,我们中国相关出口商必须提高警惕。首先,要严格区分褐纹蝽(BMSB)风险季节,也就是每年的9月1日至12月31日。在这个高风险时段,出口企业应优先选择经过认证的熏蒸服务商,确保处理过程合规、有效,并能提供可追溯的处理记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也属于褐纹蝽的风险国家之一,因此,我们的出口货物更容易受到新西兰方面的严格审查。

其次,针对船舶压载水处理,新媒网跨境认为,企业应积极采用经国际海事组织(IMO)认证的处理系统,并确保在船舶离港前48小时,通过新西兰MPI平台提交相关文件。同时,要同步准备好压载水置换记录和生物安全证书等关键文件,以备查验。这些细节上的准备,往往是顺利通关的关键。

这次修订再次强调了生物安全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标准,更要将生物安全风险防范纳入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在抵达目的地时,符合所有当地的严苛要求。

法国通报《关于减少纺织业对环境影响的立法提案》:快时尚面临新挑战,中国纺织企业如何绿色突围?

2025年9月4日,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一项引人瞩目的通报,拟实施一项旨在大幅减少纺织业对环境影响的立法提案。这项提案的矛头直指“超快时尚”商业模式,通过强化生产者责任、限制广告宣传、引入环保税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这对于我们中国的纺织出口企业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市场规则变革,也是一次重大的转型机遇。

众所周知,全球快时尚行业近年来因其高污染、高浪费的特性而备受诟病。大量的服装生产、短暂的使用寿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废弃物,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法国此次立法,正是在欧盟“绿色新政”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迈出的重要一步,旨在通过立法手段,倒逼纺织业实现减排、促循环、强监管。

这项立法提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对“超快时尚”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与监管。提案将“超快时尚”定义为通过大量推出新品、或者缺乏修复激励而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缩短的商业行为。对于相关企业,将强制要求在其电商平台显著位置展示环保提示信息,比如鼓励修复、再利用、回收等内容。同时,在线销售的纺织品必须在价格标识附近明确标注地理来源,以提高透明度。这意味着,靠低价、高频上新模式赚钱的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产品的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提案强化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REP)。这意味着纺织品生产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包括支付基于产品可持续性评级的环保贡献金。如果企业未能达标,将面临每件产品5至10欧元不等的罚款,而且这个罚款额度在2025年至2030年间还会逐步递增。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不符合环保标准企业的运营成本,促使其加速绿色转型。

再者,提案还禁止相关广告与网红推广。从2026年起,将全面禁止对涉及“超快时尚”品牌及其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社交媒体网红推广。一旦违规,最高可处以10万欧元的巨额罚款。这意味着,传统的营销模式将失效,企业必须转向以产品可持续性、品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传播策略。

最后,提案还将对来自欧盟以外、重量低于2公斤的小件包裹征收2至4欧元的环保税。这项举措旨在减少低成本、高污染产品的流入,从税收层面遏制“超快时尚”产品在跨境电商渠道的大量涌入。这对于依赖跨境电商渠道、出口轻小件纺织品的中国企业来说,将直接增加成本。

面对法国的这项立法,我们中国出口纺织品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其立法进展,并积极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与营销策略。要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和成本,转向更注重产品的设计寿命、可回收性以及生产过程的环保性。新媒网跨境认为,加强供应链透明与溯源管理,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环保标准,是赢得欧洲市场信任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要提前布局环保技术研发,投资于可持续材料、绿色生产工艺等创新领域。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法规要求,更是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构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否则,一旦产品因不合规被处罚或限制进入市场,将付出沉重代价。从长远看,绿色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经营,不仅符合国际趋势,也与我们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印度通报微管道光纤电缆标准草案:瞄准高品质,中国通信企业如何把握印度市场新需求?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加速,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光纤电缆这类关键通信设备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同时对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5年9月2日,印度通过世贸组织发布了一项关于《微管道光纤电缆通用要求标准》的草案,这为我们中国的光纤电缆出口企业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份标准草案,编号TEC 85130:2025,旨在修订2005年发布的旧标准,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是2025年10月31日。这意味着新的、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即将落地。我们中国的光纤电缆制造商,必须提前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

这份标准草案对微管道光纤电缆提出了详细且严苛的技术要求:

首先,在光纤规格方面,明确要求使用符合ITU-T G.652 D和G.657 A1标准的单模光纤,并且波长带宽需在1310nm附近。这两种标准的光纤,代表了当前光纤通信领域的高性能水平,能够满足未来高速、大容量的传输需求。

其次,电缆结构设计涵盖了6芯、12芯、24芯、48芯和72芯等多种常用规格。其中,6-24芯电缆采用松套管结构,配备了4根直径0.5mm的固体芳纶增强塑料棒作为强度构件,确保了电缆的抗拉伸能力;而48-72芯电缆则采用中心强度构件设计,使用直径2.0mm的FRP(纤维增强塑料)棒,以适应更大芯数对结构强度的需求。这些精细化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对电缆性能的极致追求。

再者,外护套要求采用最小厚度0.5mm的橙色尼龙-12材料,并且表面必须光滑,无针孔、划痕等缺陷。尼龙-12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耐低温等特性,确保了电缆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

电缆直径也被严格规定:6芯和12芯为3.8±0.3mm,24芯为5.6±0.3mm,48芯和72芯均为6.9±0.3mm。这些精确到毫米级的公差要求,对制造工艺的精准度提出了极高挑战。

机械性能测试更是涵盖了多个维度:拉伸强度测试、抗压测试(承受1000N压缩载荷60秒)、反复弯曲测试(30次循环,弯曲直径20D)以及温度循环测试等。所有这些严苛测试后,光纤衰减变化均不得超过0.05dB(在1310nm和1550nm波长下)。这意味着电缆在各种极端环境和应力下,仍需保持卓越的光学传输性能。

最值得关注的是,电缆使用寿命要求不少于25年。制造商不仅须提交相关的统计计算证明,电缆还需通过老化测试,并承诺在电缆使用寿命期间,其光学和机械特性不会因制造缺陷而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极高的长期性能承诺,对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新媒网跨境预测,这项标准对电缆结构、材料性能、机械强度乃至使用寿命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格要求,可能会对我国相关企业和产品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这样的高门槛,我们中国光纤电缆企业应如何应对呢?

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该标准的最终发布情况。一旦定稿,必须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印度的新标准要求。这可能涉及材料升级、设备改造、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

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准备相关认证材料。这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ISO系列),以及所有原材料的合规证明。确保我们的产品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能达到印度的严苛要求,顺利通过认证,避免因不合规而导致贸易受阻,错失巨大的印度市场机遇。

韩国修订进口食品等通报和检验规定:出口韩国食品,这些新变化你必须知道!

韩国作为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对中国食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密切关注其食品进口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对于我们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2025年8月29日,韩国食药部(MFDS)发布了第2025-59号公告,对进口食品等通报和检验规定进行了修订,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这些新变化,关系到我们的产品能否顺利进入韩国市场。

这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放宽了水产品的分类标准。以往,即使水产品属于同一种类,如果产品形态(比如冷藏、冷冻)或加工形态(原味、蒸煮)不同,就可能被认定为不同的产品名称,从而增加通关的复杂性。现在,如果品种相同,且详细检验项目和标准规格也相同,就可以被视为同一产品名称,这将大大简化申报流程,为我们出口水产品提供了便利。

其次,扩大了畜产品和水产品卫生证书原件的认定范围。现在,畜产品可以提供复印件作为有效凭证,而水产品则需要提供经出口国水产品检疫机构确认的复印件,也可认为证书有效。这意味着在单证流转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贸易效率。

再者,明确了进口食品等感官检测标准。特别是对于未在出口国进行消费管理的水产副产品(如鱼头、鱼肠、软体动物等),只有经过韩国进口卫生评估后方可进口。这说明韩国对食品安全,特别是对一些非主要食用部位的安全性,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此外,修订还统一了精密检测和随机抽样检测项目。例如,大米被列为精密检查对象,需根据《食品标准和规格》附录4中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精密检查。这表明韩国对主粮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把控更加严格,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

最后,修订完善了进口不合格畜产品细化措施标准。这意味着一旦畜产品被检出不合格,韩国方面将有更明确、更具体的处理措施,对违规企业将有更精准的惩戒。

面对这些新规定,我们中国食品出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要密切关注韩国食品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和防护体系。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国际和韩国的标准。

其次,对于输韩食品,尤其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自检自控。例如,在水产品分类上,要确保申报准确无误;在感官检验方面,要保证产品新鲜、无异味;在大米等农产品出口前,必须严格检测农药残留,确保符合韩国的限量标准。

新媒网跨境认为,如果我们的产品因分类有误、感官检验不合格、农药残留限量超标等问题被通报或退货,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影响企业的国际信誉和品牌形象。所以,提前做好功课,严格把控质量,是确保产品顺利进入韩国市场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trade-alert-eu-warns-france-fast-fashion-tax.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8月全球贸易新规速览:欧盟RASFF通报重点关注食品接触材料、水果蔬菜等;新西兰修订车辆机械进口标准,加强生物安全;法国拟立法限制快时尚,强化环保责任;印度发布光纤电缆新标准草案,提升质量要求。中国企业需关注标准差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以应对国际贸易挑战。
发布于 2025-09-30
查看人数 7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