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自然资产“零”价值!跨境新机遇:入财报即蓝海!

2025-11-05AI工具

Image

在全球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2025年,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到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议题。在近期举行的Sustainable Finance Live.2025(可持续金融直播峰会2025)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将自然环境重新定义为一种资产类别,并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来释放其价值的可能性。这场讨论为我们理解当前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视角。
Sustainable Finance Live.2025: Blended finance and repeatability as keys to nature investment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气候适应与自然金融主管、副总监蕾切尔·巴尔扎(Rachel Barza)在峰会中指出,当前许多自然保护项目仍以“一次性”模式运作,如同英雄般的个体努力。她以东欧摩尔多瓦和科索沃的修复项目为例,这些项目虽然获得了市政援助,但每个都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才得以完成。这种模式效率低下,阻碍了项目规模化发展。巴尔扎强调,一些项目可能需要长达十年的时间才能落地,而其背后的分析工作却要求在短短数月内完成博士论文级别的深度研究,这种时间错配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不能期望每个项目都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创新,而需要寻求更高效的路径,无论是借助数据资源、人工智能技术,还是简化项目周期,以实现规模化与可复制性。对中国跨境行业而言,这种对项目效率和可复制性的呼吁,与我们自身在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投资中,对项目标准化、可持续性的追求不谋而合。

告别无休止的“试点”阶段

针对如何摆脱“永无止境的试点”困境,企业融资机构Opus Corporate Finance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联席主管斯图尔特·斯科菲尔德(Stuart Schofield)对普通投资者的心态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投资者评估新兴资产类别时,普遍关注的是项目是否能带来可重复、大规模、长期资本部署的机会。斯科菲尔德回顾了相关项目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代的风能、太阳能,到后来的沼气项目,再到最近几年兴起的垂直农场。他观察到,尽管每个新领域在初期都需要大量工作来向投资者阐明价值,但可重复性始终是吸引投资的关键。

斯科菲尔德进一步解释,投资者普遍认为,那种“一次性”的项目,由于其复杂性高,并不符合他们对投资效率的预期。因此,要吸引资本,我们需要说服投资者相信,他们投入的资金不仅能支持当下这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它将为未来一系列类似的、可复制的项目铺平道路。这种强调可复制性的思路,对于任何希望将绿色金融产品推向主流市场的机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课。中国企业在出海进行绿色投资时,也应充分考量目标市场的投资偏好,着力打造具有可复制性的项目模式,以降低投资者的进入壁垒。

从“零”开始构建市场价值

Rebalance Earth首席投资官埃文·默里(Eoin Murray)以一种直白的语气描述了当前市场的现状:“坦率地说,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这是不争的事实。”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通过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合理需求来创造价值回报。默里指出,在2025年,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将自然环境的价值视为零,这无疑是市场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默里提出了两种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来改变当前缺乏兴趣和投资的局面:

1. 让自然环境“显形”

他主张,自然环境的价值应当被明确地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默里认为,自然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无形的存在,而应被视为具有实际价值的资产,并对应相应的负债。他特别强调,会计师们在实施这一变革中,能够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通过财务工具重新衡量和体现自然资本的价值。

2. 降低自然资产组合风险

降低自然资产组合风险是与会专家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默里强调,通过组合方式来降低自然投资的风险至关重要。他表示:“这意味着我可能希望将一些陆地项目与海洋项目进行组合。我不想仅仅投资碳信用,我还希望获得一些生物多样性净收益……我希望能够拥有这种多元化的组合。”默里进一步阐述了其优势,他指出,投资者通常乐于支持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而自然资产则具有升值潜力。这种将自然资产视为长期增值工具的理念,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可持续投资,尤其是涉及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项目时,提供了新的风险评估和价值实现思路。

普华永道(PwC)总监纪尧姆·莱瓦尼耶(Guillaume Levannier)也呼应了早前关于让自然投资更具可预测性、可基准化和可融合的呼吁。莱瓦尼耶认为,行业需要三大发展动力:强有力的监管、融合金融(Blended Finance)以及通过信息披露指南培育优秀的买家。同时,他指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三大支柱:诚信、标准化和流动性。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健康、成熟市场的基础,对于中国跨境金融机构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更侧重公众参与的角度,养老金基金机构Pensions for Purpose首席执行官夏洛特·奥莱利(Charlotte O’Leary)阐述了养老金基金的背景,以及一些投资者对其投资去向和影响缺乏了解的现状。奥莱利将风险定义为多方面的,但她认为,如果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投资的配置,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奥莱利指出,目前的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认知不足来获取收益,因此,行业应将重点从单纯追求最高回报,转向追求渐进式的影响力。

她认为,在2025年,那些更具前瞻性的基金,在投资决策中会从风险、回报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奥莱利以垂直农场为例,强调如果能向公众展示投资的积极影响,将会吸引更多人参与投资。她总结道,这一转变必须由上而下推动,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员工压力和政府法规(例如英国《养老金计划法案》中的NC17修正案)来更加关注这些方面。她指出:“这关乎我们思考系统的方式,要着眼于长期而非短期。”Pensions for Purpose机构对其成员进行的影响力投资研究表明,在几乎所有资产类别中,都能实现市场化的风险调整后回报。因此,她认为这并非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在作祟,让人将回报放在首位。

奥莱利强调的公众参与、长期视角以及影响力评估,对于中国企业在推动ESG投资和构建社会责任企业形象方面具有借鉴意义。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积极的沟通,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那些能够产生积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也能为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探索新的路径。对中国跨境从业人员而言,密切关注这些全球可持续金融的最新动态,不仅能为我们识别新的投资机遇,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发展的预期,从而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nature-zero-value-x-border-bal-sheet-opp.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可持续金融直播峰会聚焦如何将自然环境定义为资产,通过创新金融工具释放其价值。专家强调项目可复制性和规模化,避免“一次性”模式,并呼吁将自然价值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降低自然资产组合风险,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
发布于 2025-11-05
查看人数 11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