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数字化创新!2025年抢占蓝色经济新风口

2025-11-14前沿技术

海洋数字化创新!2025年抢占蓝色经济新风口

海洋,连接着全球,孕育着生命,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创新显得尤为关键。近期,一项由“可持续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发起的第三次联合跨国征集活动,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海洋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与韧性建设,为推动蓝色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此次征集活动,名为“数字化与创新助力海洋生态系统、企业和社区韧性发展,以增强欧盟蓝色经济竞争力”,旨在通过跨国界的科研与创新项目,共同探索和解决当前海洋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这项为期36个月的合作项目,将重点支持符合其五大优先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不仅是当前全球海洋科技发展的前沿,也与中国在海洋强国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不谋而合。

深入解读五大优先领域,洞察未来海洋发展趋势

这项征集活动所设定的五大优先领域,如同指引未来海洋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灯塔,为全球科研人员和创新企业指明了方向。对于国内的跨境从业者和海洋科技创新企业而言,深入理解这些领域,不仅能把握国际前沿动态,更能从中发现合作契机,甚至为自身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1. 区域尺度的海洋数字孪生系统(DTOs)

在数字时代,数据成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动力。海洋数字孪生技术,正是将物理海洋环境以数字化的方式精准映射,通过传感器、卫星遥感、水下机器人等多元数据源,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仿真建模技术,构建出实时、动态、可预测的海洋虚拟模型。这一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海洋洋流、温度、盐度等物理变化,预测海洋灾害,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甚至优化海洋资源开发策略。

从区域尺度构建DTOs,意味着将重点关注特定海域的精细化建模和管理。这对于提升海洋预警能力、优化港口物流管理、支持海洋工程建设以及实现精准渔业捕捞等方面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使得DTOs在海洋管理、防灾减灾、智慧港口建设以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先进的建模技术和数据融合经验,加速自身数字海洋能力的建设。

2. 蓝色经济部门转型,以及共存与海洋多用途基础设施的发展

传统的蓝色经济模式往往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一产业依赖性强等问题。这项优先领域鼓励对蓝色经济的各个部门进行转型升级,推动更加可持续、高效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在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的同时,探索与渔业、观光旅游、海洋牧场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海洋空间的多功能复合利用。

共存与海洋多用途基础设施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倡导在同一海域或同一设施上,集成多种功能和用途,最大化海洋空间的价值。例如,海上风电平台可以同时作为渔业养殖基地、海洋观测站,甚至是海上旅游目的地。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海洋空间占用,降低开发成本,并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与互补。对于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岛礁生态旅游等领域,这一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灵感,预示着未来海洋产业综合开发的新趋势。

3. 区域层面气候智能型海域规划与管理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的海域规划与管理策略。气候智能型海域规划,意味着在进行海洋空间规划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未来情景,制定具有适应性和韧性的管理措施。

这包括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海洋环境变化趋势,评估不同发展方案对海洋生态和沿海社区的潜在影响,并据此调整渔业管理、海岸防护、海洋保护区划设等政策。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同时又能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框架。中国的沿海地区,特别是受海平面上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区域,在海域规划和管理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气候韧性,保障沿海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4. 蓝色生物资源:可持续渔业与水产养殖,以及新型生物基产品

海洋是巨大的蓝色生物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多样性。然而,过度捕捞和不当养殖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压力。这项优先领域旨在推动可持续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模式,确保海洋生物资源的长期利用。例如,通过精准渔业管理、生态友好型养殖技术、养殖品种的优化,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负荷。

更进一步,该领域鼓励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高值化利用,研发新型生物基产品。这包括从海藻、海洋微生物、海洋动物中提取具有药用、营养、工业应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开发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等。这一方向符合中国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战略需求,是实现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的生物技术,共同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无限潜力。

5. 韧性沿海社区与企业

沿海社区和企业是蓝色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最容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群体。构建韧性沿海社区和企业,旨在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这包括改善沿海基础设施,如防洪堤坝、预警系统;推广生态友好的海岸防护措施,如红树林恢复;支持社区生计多样化,减少对单一海洋产业的过度依赖;以及提升企业在风险管理、供应链韧性等方面的能力。

这一优先领域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沿海居民的福祉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培训、技术援助和政策支持,帮助沿海社区和企业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挑战,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对于中国众多的沿海城市和渔业社区而言,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在社区韧性建设、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提升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项目的预期影响与申请时程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要专注于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更强调其对蓝色经济转型的实际贡献,从而实现一个更具韧性的未来,并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所有申请者都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影响计划”,说明其项目如何通过具体的路径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这体现了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高度重视。

对于有意向参与或关注此类国际合作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来说,了解其时间表至关重要。首轮预提案的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7日(欧洲中部时间15:00)。经过初步评估后,筛选出的项目将在2026年6月17日前提交完整提案。

对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的启示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项国际合作倡议不仅是欧洲地区在蓝色经济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合作机会。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蓝色经济,包括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这些优先领域所涉及的数字化转型、多用途海洋空间利用、气候智能型规划、蓝色生物资源开发以及沿海社区韧性建设,都与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重点高度契合。国内的科研机构、高校、海洋科技企业以及相关的跨境电商、贸易和投资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参考:

  • 技术前沿追踪: 密切关注这些优先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国际合作动态,了解全球海洋科技的最新趋势,为自身的研发方向提供指引。
  • 合作机会探索: 积极寻找与国际伙伴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无论是共同申请项目、技术交流,还是市场拓展,都能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模式创新借鉴: 学习国际上在蓝色经济转型、多用途利用和气候韧性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实践,推动国内蓝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人才培养与交流: 鼓励相关领域的人才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总体而言,这项由“可持续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发起的征集活动,再次强调了全球协作在应对海洋挑战中的核心作用。它为我们展现了未来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图景,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跨境从业者提供了参与和贡献的广阔平台。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应持续关注此类国际动态,把握机遇,共绘蓝色经济的美好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blue-economy-digital-rush.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国际“可持续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发起跨国征集,聚焦海洋数字化创新与韧性建设,助力蓝色经济发展。五大优先领域包括海洋数字孪生、蓝色经济转型、气候智能海域规划、蓝色生物资源利用、沿海社区韧性。预提案截止2025年11月17日。
发布于 2025-11-14
查看人数 18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