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跨境21万亿大变局,81%卖家弃美!

2025-08-27Temu

Image

在2025年上半年的这半程,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也时有波澜,但我们的跨境电商行业却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蓬勃的生命力。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在,这既是一场大浪淘沙的考验,也是一次砥砺前行的机遇。

回首这半年,从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增企业,到各大平台之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从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护航,到市场多元化布局的稳步推进,整个行业的格局都在加速演变,可谓是风起云涌。在这场跌宕起伏的市场变革中,总有一些卖家朋友凭借着灵活的策略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成功抓住了风口,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人因为应对不足,一时陷入了困境。但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跨境电商这片蓝海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无限的商机仍在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深度复盘上半年的行业发展,洞察未来的趋势,对于每一位跨境从业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主体活力全面爆发,政策护航持续发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如同铆足了劲的骏马,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强劲发展势头。这份韧性,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融入了无数跨境人的奋斗和智慧之中。

从宏观的外贸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1.79万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同比增长了2.9%,其中出口更是增长了7.2%,这无疑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令人欣喜的是,贸易的区域多元化趋势正在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占据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1.8%。这意味着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东盟作为我们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地位依然稳固,这都体现了我们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努力。

当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沿海的主要外贸大省依然是出口增长的核心力量,它们凭借着成熟的产业链和人才优势,继续引领着行业发展。而对美国市场的贸易,则受到了某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在跨境电商的主体构成和产业格局方面,活力更是全面爆发。上半年新增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非常可观,这背后是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投身其中。目前,存量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华东和华南这两个传统的外贸重镇,但放眼全国,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总量已经超过了12万家。这其中不仅有大型平台,也有无数的中小卖家、服务商,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产业园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个新的空间格局正在形成,那就是“东部集聚、中西部崛起”。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不再是沿海地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内陆省份也开始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更是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涵盖了出口退税、通关便利化、海外仓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也扫清了障碍,让跨境电商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放眼全球区域电商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差异化发展的画卷。北美电商市场,虽然受到一些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便捷的网购体验,依然是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外媒预计,从2025年到2029年,北美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仍将达到8.29%。

欧洲电商市场则保持着稳健的收入增长,用户数量和线上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虽然当地消费者在支出重点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品质和可持续性,但这恰恰为我们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品质商品的卖家提供了新的机会。

东南亚电商市场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外媒预测,2025年至2029年,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79%。这个地区年轻的人口结构,加上对线上购物的接受度高,使得消费者跨境购物的习惯日益明显,成为了我们卖家重点关注的潜力市场。

拉美电商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增幅尤为显著,预计在2025年至2029年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9.43%。当地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热情高涨,部分品类的线上销售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预示着巨大的商机。

再来看看全球消费市场的变化,这对于我们跨境卖家来说,更是需要时刻关注的。在2025年,受到某些关税政策的影响,超过80%的消费者购物行为都发生了改变。品牌忠诚度不再是“铁板一块”,消费者对于商品来源地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价格因素依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好有所增强,购物决策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理性。全球消费者在不同品类之间进行“跨品类”权衡,超过50%的消费者在购买时会积极寻找各种优惠活动。这说明,“性价比”仍然是消费者追求的核心价值。

新媒网跨境认为,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全球区域电商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和消费市场深刻的变化,我们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及时调整策略,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平台加速扩张,低价策略席卷全球

2025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可谓是好戏连台,各大平台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市场风云变幻,消费趋势也悄然改变,这一切都为我们跨境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增添了新的挑战。

平台方面,竞争的硝烟弥漫在全球各地:

我们熟悉的亚马逊,其低价商城Amazon Haul正在加速全球扩张的步伐。继成功进驻英国、沙特阿拉伯等市场后,亚马逊更是雄心勃勃地计划将其触角延伸至欧洲及其他更多地区。这无疑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价格竞争将成为常态,对卖家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TikTok Shop,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虽然“不卖就禁”的法案多次延期,但它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站不仅更新了税务合规要求,更是升级了品牌托管模式,这既是合规性的要求,也是平台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卖家来说,更规范的运营是必经之路。

Temu作为后起之秀,来势汹汹。它不仅上线了预售功能,加速在多个站点的扩张和本土化布局,更是在中美关税冲击之下,进行多维度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Temu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低价旋风,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真香”,但也给其他平台和卖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Shopee在第一季度的商品交易总额再创新高,持续展现其在东南亚市场的统治力。平台也持续调整着卖家费用及相关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优化平台生态,提升用户体验,也引导卖家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再来看市场端,发生了一些大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美国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甚至取消部分豁免,这就像一记重拳,直接冲击着跨境电商的供应链条,让无数卖家为之揪心。

然而,正是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压力下,我们看到了中国跨境企业的强大韧性。数家跨境企业在逆势中突围,冲刺IPO,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证明了只要方向正确,努力够足,就能迎来光明。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淘宝和敦煌网因为一些“代工真相”的视频在海外意外爆火,获得了超高的关注度。这件事情再次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以及我们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潜在影响力。有时候,不经意的传播,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亚马逊会员日(Prime Day)作为跨境电商的重头戏,在今年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销售表现分化加剧,部分卖家参与热情有所下降,这也反映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更加理性地选择。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在平台拓展、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趋势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作为从业者,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灵活性,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抓住机会,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关税调整冲击成本,企业订单与利润双承压

2025年上半年,对于我们跨境电商出海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半程。其中最让我们头疼的,莫过于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且取消了部分豁免,这就像一道坎,直接推高了我们的企业成本,削弱了中国制造在价格上的传统优势,最终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对于很多依赖薄利多销的卖家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规避这些关税壁垒,不少企业开始考虑转移供应链,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然而,这条路也并非坦途。企业面临着合规难题,例如不同国家的贸易法规差异巨大,合规成本高昂;同时,一些地区的转口贸易审查也趋于收紧,给所谓的“借道出海”带来了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重建供应链意味着要重新寻找供应商、建立生产线、搭建物流网络,这其中的成本投入和时间消耗,都不是小数目。

在应对关税挑战的同时,跨境电商企业还得面对各大平台政策的不断加码。亚马逊等主流平台持续更新多项规则,比如优惠券新规、产品标题限制、库存自动移除期限缩短等等。这些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运营策略、合规能力以及反应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流量减少、排名下降甚至账户受限的风险。

与此同时,以Temu、TikTok Shop为代表的新兴平台迅速崛起,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虽然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但也加剧了本已激烈的流量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获取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投入产出的性价比也面临考验,这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曝光度和销量。

此外,物流成本的上涨也是压在我们跨境企业肩上的一座大山。受关税政策、国际运费波动以及海外仓布局复杂等多重因素影响,物流成本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中美航线,运价在先跌后涨的过山车式波动中,让很多卖家难以预估和控制成本。海外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成本压力和通关风险,但在实际运营中,也面临着库存滞销、数据错配、调配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更让人头疼的是,不同平台对海外仓的系统标准不一,这无疑增加了库存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难度。

总而言之,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跨境电商企业正经历着订单和利润的双重承压。关税、平台政策、物流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才能在这场硬仗中站稳脚跟。

北美市场“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加速重构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种种变数后,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北美市场,正在加速重构,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新媒网跨境获悉,受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影响,一项调查显示,81%的美国站卖家都计划拓展新兴市场。这其中,有39%的卖家选择将目光投向欧洲市场,17%的卖家布局中东市场,还有13%的卖家将拉美及东南亚市场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欧洲作为一个高价值的发达市场,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因此成为了跨境企业“去美国化”战略的首选之地。这股“弃美投欧”的热潮,正在促使全球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全球电商市场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北美市场的增速确实有所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跨境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兴市场的规模相对有限,美国市场在短期内,凭借其巨大的体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如何平衡好原有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布局,是每一个跨境卖家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的竞争维度也在加速升级。头部电商平台的战略分野日益清晰,它们的发展逻辑正在从单纯的规模化竞争,转向构建差异化壁垒和生态能力。这意味着,平台不再只追求用户数量和GMV的增长,而是更注重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形成难以被复制的生态系统。

从区域市场来看:

北美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亚马逊依然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运营体系。但与此同时,沃尔玛电商、Target等本地巨头也在积极发力,争夺市场份额,新兴平台如Temu、TikTok Shop的崛起,更是让这片市场充满了变数。

欧洲市场的格局则趋于分散。除了亚马逊等国际巨头外,Allegro(波兰)、eMag(罗马尼亚)等本土电商平台正在加速崛起,它们更懂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容易获得本土用户的青睐。对于我们跨境卖家来说,这意味着要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采取本土化的运营策略。

拉美市场则是一片群雄争霸的景象。美客多(Mercado Libre)等当地巨头凭借着强大的物流网络和本地化服务优势,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个市场线上渗透率增长迅速,但也对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东南亚市场则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Shopee、Lazada、TikTok Shop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它们各自拥有忠实的消费者群体和独特的优势。这个区域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对社交电商的热情,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无疑是在机遇与挑战的交织中砥砺前行。各大平台加速扩张,低价策略席卷全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关税调整冲击企业成本,让订单与利润双双承压,生存压力巨大;北美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加速重构,也迫使企业面临新的战略抉择。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背景下,新媒网跨境认为,跨境电商企业唯有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这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硬仗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10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展现强劲发展势头,进出口总值显著增长。政策支持、主体活力爆发,新企业涌现。各大平台加速扩张,低价策略席卷全球,但关税调整冲击成本,企业面临订单与利润双重压力。北美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41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