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刀时薪到450万年入!Shopify 90%利润掘金术
在浩瀚的商业海洋中,总有一些故事如同灯塔,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今天,新媒网跨境将为大家讲述一个立陶宛小伙Erikas的逆袭传奇——从时薪2美元的普通打工仔,到如今坐拥450万美元年收入的创业明星。他的故事,不仅关乎金钱的跃升,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奋斗史诗,向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不甘平庸,敢为人先”。
从“不甘平庸”到看见“蓝海”:一个立陶宛小伙的创业觉醒
时间回到2015年前后,那时的Erikas,还是立陶宛一家网页设计机构里最普通的底层员工。日复一日,他坐在电脑前机械地处理着设计任务,每小时仅赚取微薄的2美元。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沉闷且缺乏激情的。在他的内心深处,一个强烈而清晰的疑问不断回响:“我怎样才能让收入翻上十倍,甚至更多?”这种对现状的不满,成为他寻求改变最原始也最强大的驱动力。
不甘平庸的火苗一旦点燃,便会照亮前行的路。2015年至2016年间,Erikas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承接自由职业的单子,这让他得以走出公司狭小的格子间,接触到更广阔的商业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与蓬勃发展的电商领域产生了交集。正是这次偶然的尝试,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一次,Erikas在网上偶然搜索“独立站”相关信息时,一个链接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知名电商平台Shopify的合作伙伴页面。页面上的一行文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眼前的迷雾:“前25%的Shopify应用开发者,年收入近30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当时时薪仅2美元的他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遥远而又充满诱惑。那一刻,Erikas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他开始意识到,在Shopify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需求,那是一片等待被开垦的“金矿”。
“两极分化”的市场痛点:Erikas如何精准切入
深入了解Shopify应用市场后,Erikas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
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由个人开发者或者独立“极客”们开发的工具。这些工具往往功能强大,能够解决很多核心问题,但它们的缺点也同样突出:用户界面简陋、操作流程复杂、缺乏完善的引导,普通商家根本摸不着头脑,用起来苦不堪言。就好比你手里拿着一把瑞士军刀,功能多到眼花缭乱,可就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更别提高效使用了。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由大型公司或风险投资(VC)支持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些产品通常拥有精美的界面和流畅的用户体验,看起来高大上。然而,它们的弊端在于“响应迟缓”——当商家提出一个小小的功能需求时,往往需要等待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更新,这对于瞬息万变的电商市场来说,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错过了最佳时机。
Erikas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白地带”!这里既缺乏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友好的小型工具,也缺少能对商家需求做出快速响应的解决方案。他看到了一个被传统巨头和粗糙个人作品共同忽视的巨大商机。
于是,Erikas果断瞄准了这个缺口,他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目标:要做“体验好、响应快、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定位,更是他“用户至上”理念的最初萌芽。
2022年8月,经过一番精心筹备,Erikas和他的联合创始人携手推出了他们的首款应用——Kaching Bundles。这款产品主打“提升客单价”的折扣工具,旨在帮助Shopify商家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巧妙地增加每一笔订单的销售额。事实证明,他们的方向完全正确。仅仅两年时间,Erikas团队的应用矩阵,包括Kaching Bundles、Kaching Post Purchase Upsell等五款产品,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经常性收入(ARR)突破了450万美元!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利润率高达90%,并且已经累计为全球商家创造了超过4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新媒网跨境获悉,Erikas从最初的“不甘平庸”,到如今的“年入千万”,这并非偶然的运气,而是其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战略结晶。
Erikas的“爆款公式”:如何用“用户思维”击穿巨头防线
Erikas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幸运,而是他将一系列核心创业逻辑,精准而高效地运用到了实践中。他有一套独到的“爆款公式”,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他的智慧。
1. 找方向:三条铁律筛选“必赢”赛道
在产品开发之初,Erikas就为自己设定了三条“铁律”,如同三道精准的筛网,帮助他找到那些拥有巨大潜力的“必赢”赛道:
- 易开发:能在2个月内迅速上线。 这条标准极大地降低了试错成本。 Erikas深知,市场瞬息万变,与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追求一个所谓的“完美创意”,不如先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出一个“能用”的版本推向市场。这样一来,即使方向略有偏差,也能及时调整,避免了资源浪费。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思维,是他成功的第一步。
- 大市场:服务所有Shopify商家。 他的目标客户范围非常广泛,即任何使用Shopify平台的商家都是潜在用户。这意味着他无需投入复杂的获客成本去寻找特定小众群体,而是可以利用Shopify平台现有的庞大用户基础进行推广。这种策略有效地降低了市场推广的难度和成本,让产品能够更迅速地触达海量用户。
- 低竞争:避开巨头扎堆的“红海”,专攻“体验差”的细分场景。 在创业初期,小团队硬碰硬地与资金雄厚、品牌力强大的巨头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Erikas聪明地选择了“错位竞争”,他专门寻找那些被大公司忽视、或者现有产品用户体验糟糕的“夹缝市场”。在这些细分领域,通过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和快速响应的服务,他得以在巨头们的“眼皮子底下”悄然崛起,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优势。
Erikas曾说:“不要追求所谓的‘完美创意’,只要‘能快速验证、解决用户痛点的需求’。”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务实的创业哲学。正是这种务实的选择,让他成功避开了巨头的主战场,在一片看似不起眼的垂直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2. 验需求:用“假页面”撬动百位真实用户
在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之前,Erikas会做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手动验证需求。他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深入到用户群体中去,用最直接的方式探寻市场的真实反馈。
他积极加入各种电商相关的外媒社交平台群组,比如物流代理商的Discord群、电商Facebook小组等等。在这些活跃的社区里,他会发布自己精心设计的“未上线应用截图”。这些截图看起来就像一个真实的产品,却并未真正开发。
令人惊喜的是,其中一条帖子迅速“爆”了!短短时间内,就获得了上百个点赞,评论区更是被用户们的热情淹没,大家纷纷留言:“在哪下载?”“求上线!”这种近乎狂热的反应,让Erikas无比确信:“这个需求真实存在,而且市场饥渴!”
Erikas总结道:“如果连一个‘假页面’都能引发用户如此浓厚的兴趣,那说明我们的产品至少有50%的成功概率。”他甚至进一步指出:“如果能通过落地页预收一部分款项,那么成功概率还能提升到80%。”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测试,更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市场调研方式,确保每一步投入都基于真实的用户需求,而非盲目猜测。
3. 冷启动:零营销费用,靠“手动拉新+免费策略”破局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作为一款新应用,Erikas的团队在初期几乎没有任何预算可以投入到广告营销中。但这并未阻碍他们,反而激发了他们运用最原始、却也最有效的方法来快速获取用户。他们的“冷启动”策略,堪称是教科书式的典范。
- 扫社区: Erikas和他的团队像“地推”一样,深入到所有能找到的Shopify商家群、独立站论坛。他们耐心地挨个私信推荐自己的应用,与商家们直接沟通,倾听他们的痛点,并介绍产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种“笨方法”虽然耗时耗力,但却能建立起最真诚的用户关系,获得第一批忠实用户。
- 找老客户: Erikas充分利用了自己作为设计师时期积累的资源。他联系那些曾经找他做过设计的Shopify商家,邀请他们免费试用自己的新应用。这些老客户对他有基本的信任,更愿意尝试,也更容易给出建设性的反馈。这是一种高效的“熟人裂变”策略。
- 无门槛: 在产品初期,Erikas采取了完全免费的策略。他用“无风险体验”来吸引用户安装和使用,换取宝贵的安装量和用户反馈。他深知,“免费”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让产品能够快速渗透到市场中去,积累基础用户。当安装量和用户基数上去之后,自然会带来更多的评论和口碑,从而在Shopify应用商店的排名中获得更好的位置,形成良性循环。
Erikas坦言:“免费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快速渗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它。一旦安装量上去了,口碑效应就会开始显现,好评和推荐自然会纷至沓来,这反过来又会推动应用在商店中的排名持续增长。”这种策略,将初期的“劣势”转化为了积累用户、获取反馈、提升排名的“优势”。
增长核心:五星评论背后的“用户至上”系统
在Shopify这样的应用商店生态中,排名规则非常现实且透明:评论越多、评分越高,应用的曝光度就越好,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Erikas深谙此道,他的评论获取策略,堪称一部“教科书”。
第一步:把“要评论”写进产品流程
Erikas团队并没有被动地等待用户留下评论,而是将“请求评论”主动而巧妙地融入到了产品的使用流程中。当用户在应用内完成某项关键操作(比如,成功设置了一项折扣活动),页面就会直接弹出评论请求,提醒用户分享他们的体验。
更进一步,他们还会每月定期向用户发送邮件。邮件中不仅会附上“本月应用为你带来的收入数据”,让商家清晰地看到产品所创造的价值,还会趁势友好地询问一句:“您对应用的使用还满意吗?如果觉得不错,是否愿意给我们一个五星好评?”这种将“价值展示”与“评论请求”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户给出好评的意愿。
第二步:用“24/7技术支持”换口碑
Erikas团队深知,再好的产品也难免遇到问题。因此,他们的客户支持团队全部由技术人员组成,而非普通客服。这意味着,当商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技术难题时,能够直接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甚至能帮助商家调试代码、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复杂问题。这种高效、专业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信任感。
更关键的是,Erikas将“获取评论”与团队绩效直接挂钩。他设立了“月度评论排行榜”,对那些通过优质服务获得最多评论的员工,给予丰厚的奖金和抽奖机会,甚至设立了“月度说服王”等荣誉称号。这种内部激励机制,将客户支持团队从单纯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增长引擎”,让每一位技术人员都成为口碑传播的积极分子。
Erikas对此总结道:“现在我们95%的评论都来自于客户支持。用户遇到问题能快速得到解决,并且感受到我们真诚的帮助,自然就愿意给出五星好评,甚至成为我们最忠实的宣传者。”这种极致的“用户至上”服务理念,不仅解决了问题,更赢得了人心,为产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好口碑和高评分。
盈利模式:订阅制+分层定价,越做越“轻松”
Erikas的变现路径非常清晰,他选择了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订阅制+分层定价”。这套策略不仅降低了用户门槛,也确保了业务的长期增长和高利润。
- 初期免费: 就像前面提到的,产品上线初期完全免费,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尝试门槛,快速积累安装量和用户基数。这是产品快速渗透市场、获取初始反馈的关键一步。
- 中期分层: 当产品积累了一定用户并证明了其价值后,Erikas团队开始引入分层定价模型。他们根据用户对应用的使用量、功能需求等差异,设置了不同价格的套餐。这意味着,用得越多、享受功能越全面的商家,支付的费用也越高。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既能满足不同规模商家的需求,也确保了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
- 后期复购: 随着产品的成熟和用户口碑的积累,老用户会通过自动续费的方式持续贡献收入。同时,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会带来强大的口碑传播效应,吸引更多新用户源源不断地涌入。这种良性循环,让公司的盈利模式越发稳固和“轻松”。
Erikas骄傲地表示:“我们的利润率能达到90%,这得益于我们对成本的极致控制和团队的精益管理。”他的团队小而精,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多职,高效协作。他们还善于利用各类高效的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用Slack进行团队沟通,用Linear管理任务流程,以及用Mantle实时监控Shopify数据等等。这些看似细节的工具选择,实则大大提升了团队的运营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他给创业者的建议是:“早期千万别贪大求全,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用户认可,利润自然会水到渠成。”这是一种极其务实且充满智慧的创业观,强调了聚焦和深耕的价值。
给创业者的三条“金玉良言”
Erikas,这位从设计师成功转型为创业者的先行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所有有志于创业的朋友们留下了三条直白又实用的“金玉良言”:
1. 两人起步足够:构建精悍的创业核心
Erikas认为,在创业初期,一个精干的双人团队便已足够。这两人最好能形成优势互补:其中一人要“懂产品”,拥有敏锐的设计洞察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另一人则需“懂技术”,具备扎实的开发能力,能将产品构想变为现实。
更重要的是,在创业初期,团队成员必须“亲力亲为”,甚至包括客服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Erikas解释说,只有当创始人亲自去面对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时,才能最快速、最深入地摸透用户的真实需求、痛点和反馈。这种“接地气”的实践,远比闭门造车或通过二手信息分析要来得有效得多,它是产品迭代和优化的活水源泉。
2. 别等“完美方案”:拥抱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很多创业者往往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沼,总想着等到产品功能完善、万无一失才推向市场。Erikas却告诫我们:“先做一个‘能用’的版本,哪怕它不尽完美,先让它跑起来。”
他强调,通过将一个“能用”的版本快速推向市场,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真实用户的反馈。这些反馈如同珍贵的“金子”,能够指导团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迭代和优化。这种“敏捷开发”的模式,远比闷头开发半年甚至一年,最终发现方向有偏差要有效率得多,也能大大降低创业风险。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速度往往比完美更重要。
3. 混进创业者社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
创业之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我们并非孤军奋战。Erikas的第三条建议是:“积极混进创业者社区。”无论是线上的外媒社交平台群组、开发者论坛,还是线下的创业沙龙,都是宝贵的资源库。
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就是在Facebook的开发者群里,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联合创始人。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汲取教训,能够让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90%的弯路。在这些社区里,你可以找到灵感、解决难题、甚至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第一批用户。这是一个高效学习、快速成长的捷径。
最后: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Erikas之所以能从2美元时薪的平凡起点,逆袭成为年入450万美元的创业赢家,其成功的核心秘诀,在于他对“平台红利”的精准把握和“用户至上”的理念。正如他所说:“Shopify的成功,本质上是‘帮助商家解决问题’,它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易生态,让开发者和商家都能在其中受益。”
展望未来,Erikas认为,类似的平台机会依然存在,并且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他特别提到了“monday.com”这个企业协作平台。新媒网跨境认为,monday.com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企业协作平台,目前其应用市场正处于早期开放入驻阶段。这对于开发者而言,无疑是又一个潜在的“蓝海”:它支持开发者快速对接多达24.5万企业用户,并且平台提供了完善的API接口和开发者扶持政策,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这就像当年的Shopify,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如果你也怀揣着创业梦想,希望在广阔的出海赛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Shopify时刻”,不妨从今天开始,认真思考以下三点:
- 选一个垂直平台: 像Shopify、monday.com这样,拥有大量活跃用户、开放生态且具备成长潜力的垂直平台,是你的理想起点。
- 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从用户抱怨最多、需求最迫切的痛点入手,用产品去真诚地解决问题,创造实际价值。
- 用“小步快跑”验证需求: 不要害怕试错,快速推出产品,收集反馈,持续迭代优化。
毕竟,所有的“年入百万”,都始于那份“敢开始”的勇气,以及迈出第一步的坚实行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hour-to-4-5m-year-shopify-90-profit-gold-rush.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