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用户注意!AI生成内容情感价值暴跌47%?信任危机已至!

2025-08-12人工智能

Image

OpenAI首席执行官谈AI生成内容真实性:从手机摄影到虚拟现实的认知重构

2025年第二季度,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接受记者Cleo Abram采访时,针对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边界提出引发争议的观点。这场对话的核心围绕一则曾在网络疯传的“AI兔子后院跳蹦床”视频展开——这段看似家庭监控拍摄的温馨画面,实为完全由AI生成的虚拟内容。新媒网跨境获悉,该案例已成为讨论AI内容可信度的标志性现象。
图片说明

手机摄影的“半真实”现状
Altman以iPhone摄影为例,指出当前数字图像的本质:“即使是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大部分是真实的,但也掺杂非真实成分。”他解释,从光子接触传感器到最终成像的过程涉及大量算法处理,例如对比度调整、场景识别和人脸优化。这种技术已使现代摄影成为“优化版现实”,而用户普遍接受此类处理结果作为真实记录。外媒分析指出,其言下之意在于:随着AI技术演进,社会对“真实性”的阈值将持续漂移。

两类图像处理的本质差异
尽管Altman将传统摄影与AI生成内容置于同一光谱讨论,但行业观察者强调二者的技术分水岭。手机摄像头的算法修正通常基于物理场景的原始数据,不凭空创造元素;而生成式AI则从零构建内容,完全脱离现实捕捉。2024年国际摄影制造商协会(PMA)报告显示,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的图像处理协议均明令禁止添加非存在物体,这与AI工具的“无中生有”能力形成对比。

社会认知的渐进式演变
历史经验表明,公众对真实的定义具有弹性。Altman提及Photoshop普及后杂志封面的接受度变迁——即便知晓修图技术,《Vogue》封面人物仍被视为“真实”。在2025年第二季度,包括Instagram、TikTok在内的平台已出现大量标注“AI生成”的内容,但用户互动数据表明,部分受众对标注机制的关注度正逐年下降。新媒网跨境注意到,这种现象在18-24岁用户群体中尤为显著。

真实性与情感价值的绑定争议
针对Altman“科幻电影虽假仍被欣赏”的类比,行为学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斯坦福大学(美国)2025年1月发布的实验显示,当被告知视频内容为AI生成时,受试者对“萌宠搞笑”类内容的愉悦度平均下降47%。这种差异在依赖“真实性”作为情感基点的内容类型中更为突出,例如新闻纪实与用户生成的生活片段。

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AI内容标识标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对深度伪造内容强制标注,而美国部分州仅建议平台自愿执行。新媒网跨境认为,技术迭代与认知习惯的博弈将持续重塑数字内容的信任体系。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368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就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发表观点,以AI兔子跳蹦床视频为例,探讨了AI技术对“真实”定义的冲击。他将手机摄影算法与AI生成内容进行对比,引发行业讨论。报告显示,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接受度与情感价值相关。全球AI内容标识标准尚未统一。
发布于 2025-08-12
查看人数 1103
汇率走势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08:00:00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