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豪掷700万收购AI穿戴新秀Bee,隐私争议再起!
亚马逊将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公司Bee收入囊中的消息,在科技圈激起涟漪。新媒网跨境获悉,这则收购信息最初由Bee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德·劳德斯·佐洛(巴西籍)通过领英平台披露,随后亚马逊向外媒TechCrunch确认了交易意向,不过最终协议尚未完成交割。
这家去年刚获得700万美元融资的初创企业,推出过形似Fitbit的独立手环(售价49.99美元,需搭配每月19美元订阅服务)及苹果手表应用。其核心功能在于持续记录环境声音——除非用户主动关闭麦克风——通过分析对话内容自动生成待办事项与提醒清单。
佐洛去年向外媒阐述过产品愿景:打造"云端手机"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为Bee设备赋予访问用户账户与通知的权限,使其成为手机的镜像伴侣,实现事件提醒与信息发送功能。在Bee官网上,这段产品宣言引人注目:"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应拥有个性化的环境智能,它不该是冰冷工具,而应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助你沉淀思考、珍藏记忆、自在生活。"
当Rabbit、Humane等科技公司相继折戟AI硬件赛道时,Bee的差异化策略显得尤为醒目。新媒网跨境认为,其50美元级的亲民定价,大幅降低了消费者体验前沿科技的门槛。(对比来看,Humane AI Pin售价高达499美元)这种市场定位或许正是吸引科技巨头关注的关键。
亚马逊发言人向外媒证实,Bee团队成员已收到入职邀约。此次收购显露出亚马逊在可穿戴AI设备领域的新布局,与其现有的Echo智能音箱形成产品矩阵互补。放眼全球科技版图,ChatGPT开发商OpenAI正在推进自有硬件研发,Meta持续将AI深度整合至智能眼镜产品线,而市场传言苹果同样在秘密开发AI智能眼镜。
这类全天候录音设备引发的隐私隐忧始终如影随形。不同企业对语音数据的处理、存储及AI训练应用存在显著差异。Bee现行隐私政策承诺:用户可随时删除数据,原始录音既不会保存也不用于AI训练。不过其应用仍会存储经AI分析的用户行为数据——这正是实现智能助理功能的技术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Bee曾强调设备仅记录获得语音授权的对话内容。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开发地理围栏与话题边界功能,当用户进入特定区域或涉及敏感话题时,设备将自动暂停学习。更值得肯定的是,Bee计划采用设备端AI处理技术,这种本地化运算模式相比云端传输更能保障隐私安全。
当Bee融入亚马逊生态后,现有隐私政策会否调整仍是未知数。公众记忆里仍留存着亚马逊的争议记录:未经用户许可或法律授权,便向执法机构提供过Ring安防摄像头的监控画面;2023年,Ring更因员工可任意访问用户视频的漏洞,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协议。这些过往事件让行业观察者保持审慎态度。
科技巨头的每一次跨界收购,都像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当AI从手机屏幕走向可穿戴设备,从固定空间延伸至移动场景,关于隐私保护与技术伦理的讨论必将持续升温。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监管框架的完善与本地化运算技术的突破,兼顾智能体验与数据安全的创新产品,或将成为破局市场的关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