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AI法案引46家巨头联名反对,OpenAI却表态支持?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引发科技巨头担忧,行业自律机制能否平衡创新与监管?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围绕欧盟人工智能监管框架的讨论持续升温。美国科技巨头Meta首席全球事务官乔尔·卡普兰(Joel Kaplan)近日公开发声,对即将实施的《人工智能法案》提出质疑。
这位美国高管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当前法规给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者带来了显著的法律不确定性,部分条款的监管范围甚至超出了法案本身设定。卡普兰特别提到,七月初曾有40余家欧洲头部企业联名致函欧盟委员会,呼吁暂停法案实施。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些企业代表普遍担忧过度监管或将阻碍欧洲在前沿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进程。
外媒披露的公开信显示,46位欧洲企业高管共同呼吁给予行业两年政策缓冲期。信中强调当前欧盟法规体系存在条款模糊、监管重叠等问题,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在欧洲市场的运营难度。这些来自德国、法国等国的商业领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兴领域,需要更充分的适应期来建立合规体系。
面对行业压力,欧盟委员会于7月10日公布了《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最终版本。该自愿性框架旨在帮助企业提前适应即将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要求,特别针对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高阶模型,例如可能被用于开发生化武器的技术类型。委员会声明强调,参与自律机制的企业将获得监管流程简化等便利条件。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美国企业OpenAI在7月11日公开表态支持该行为准则。这家开发了ChatGPT的科技公司表示,若准则获得正式批准,将率先签署承诺。"签署准则体现了我们为欧洲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人工智能服务的决心。"OpenAI在声明中强调,其研发始终遵循透明、安全、负责任的原则,这与欧盟倡导的监管方向高度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法案》作为全球首部综合性人工智能监管法规,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透明度和基本权利保障。新媒网跨境认为,当前科技企业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本质上是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8月1日行为准则开放签署日期的临近,更多跨国科技企业的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向媒体透露,该行为准则的制定充分吸纳了产业意见,特别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操作的合规路径。在具体实施层面,准则将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高阶模型设置额外安全测试要求,而普通人工智能应用则适用相对简化的监管流程。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人工智能监管框架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德国人工智能协会专家指出,明确的规则体系长远来看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尤其对欧洲本土创新企业具有保护作用。不过也有英国学术机构提醒,监管标准的制定需要保持技术中立性,避免特定技术路线在合规过程中获得不公平优势。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进程,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也面临新的合规考量。业内人士建议,在欧盟运营的科技企业应提前开展合规评估,重点关注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等核心领域,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话。这种跨区域的规则协调,将成为数字时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