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飙至150%!中国美线货量暴跌33.5%,东南亚涨8.9%
自从4月9日美国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到125%,整个跨境圈都炸了锅。新媒网跨境获悉,这波操作叠加之前的关税,实际税率飙到150%以上,中美集装箱海运直接被按了暂停键。发货人暂停出货,船东纷纷停航,4月底空班船的数量冲到高位,业界哀嚎一片。大家心里都在打鼓:美线货量到底跌了多少?网上订舱数据满天飞,但那玩意儿虚得很,和实际装载量差距不小。5月刚过完,数据基本成熟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5月份美线货量的真实情况。原始数据来自美国到港日数据库Datamyne,可靠度高,咱们多个维度扒一扒。
热点:关税风暴下的全球乱局
特朗普这次玩大了,同时对全球开战,不只针对中国。新媒网跨境了解到,5月美国海运进口总量同比跌了13.5%,1-5月总增幅虽还有4.1%,但5月这一跌,把前四个月的增长削掉一大块。东亚(中日韩)成了重灾区,货量同比暴跌27.8%,原因明摆着:关税太高,贸易链断裂。更扎心的是,东亚占美国海运进口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0.12%猛降到41.86%,几乎丢了10个百分点。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结构性失衡的开始。
东南亚地区倒是个亮点,5月货量同比涨了8.9%,1-5月总增幅达16.8%,份额涨了5%。当初市场预测,中国以外的国家有90天缓冲期,东南亚出货会“暴增”,但实际数据看,只能说稳中有升,远没到井喷地步。南美表现也不错,5月单月和今年总量都涨近15%,可惜基数太小,只有东亚的八分之一。南亚地区更让人失望,5月货量只微增3%。这些数字反复印证一个趋势:“去中国化”没停过,但全球没一个国家能独吞中国的份额,中国美线货量正被各国“蚕食”。
痛点:中国港口的至暗时刻
回到咱们熟悉的美线(亚洲到美国),5月货量同比跌16.5%,1-5月总增幅剩4.4%,全靠前四个月撑着,尤其第一季度赶货的客户赌对了。但中国5月美线货量直接跳水33.5%,虽然没某些媒体说的中美贸易完全停摆那么惨,可损失实实在在。1-5月货量基本持平,但中国占美国海运进口的比例同比掉了十个百分点。新媒网跨境建议,别小看这比例,它不是直线下滑,而是起起落落多年,但总体趋势就是下坡路,说明关税冲击不是短期能缓过来的。
东南亚国家里,越南5月货量涨12.2%,低于“暴增”预期,1-5月增幅16.6%算符合长期趋势。泰国、印尼、柬埔寨表现不错,但马来西亚让人意外——5月货量微跌1%,1-5月总增幅10%。马来西亚本是“转口贸易”关键一环,可正规转口成本高,不正规政策风险大,这条路注定打不赢贸易战。说白了,痛点就是:中国货量被蚕食,转口救不了急,业界得直面硬扛。
中国各港口情况也分化严重。5月美线货量排第一的深圳港区(盐田+蛇口),跌幅低于全国水平。上海港区跌了近40%,宁波港和天津港跟全国趋势类似。青岛港跌幅37%,略高于全国,厦门港稍好,跌不到30%。1-5月总货量看,南沙港增幅最猛,这跟今年新开美线挂靠南沙直接相关。痛点在哪?港口差异大,有的地方雪上加霜,物流链得重新布局。
美国目的港这边,长滩港跌幅明显高于洛杉矶港,航线挂靠策略在作祟。虽然两港常被视作一体,5月货量同比跌20%,环比降25%。纽约新泽西港区类似,萨瓦纳港稍好,5月货量少11%。最惨的是美西北港区,跌幅超60%——4月或5月有美国媒体采访码头,当天没一条船靠泊。船东安排空班时,美西北常是首选,因为货量远不如美西南。痛点暴露无遗:美西港口承压最大,供应链得紧急调整。
方案:从数据中找突破口
亚洲出口美国的总货量跌幅看着没那么惨,因为东南亚的90天缓冲期补了点中国丢失的份额。但单看中国货量,就太符合业界体感了。洛杉矶和长滩港5月来自中国的货量同比跌近40%,几乎抹平1-4月增幅,到5月同比持平。40%的跌幅跟4月运力缩减规模匹配。东岸跌幅稍好西岸,但五十步笑百步。美西北的西雅图和塔科马港更糟。全美唯一亮点是东岸查尔斯港,5月货量增10%,纯属特例。数字不会骗人:在一个正常市场,单月数据代表不了趋势,但现在美线日新月异,有个“确定性”月份已是万幸。
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5月14日对等关税下调,美线出货已开始恢复,但至暗时刻远未过去。5月货量可能是今年最低点,6月虽好于5月,反弹幅度和持续性未知。方案来了:第一,赶紧盯紧东南亚市场,别指望“暴增”,但长期增长潜力大,可分散风险。第二,优化港口策略——比如优先南沙或东岸港口,避开美西北重灾区。第三,政策监控要实时,特朗普动作频繁,得建预警机制。第四,转口贸易别硬碰,成本风险太高,不如深耕正规渠道。最后,数字是导航灯,定期分析数据才能少踩坑。
美线市场还得在各种拉扯中前行,但方案在手,至少能少些迷茫。咱们跨境人,拼的就是韧性和智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