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146天抗AI胜!72%支持,跨境人警惕红线

2025-09-04AI工具

Image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进程中,各个行业都在经历着由技术革新带来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在创意领域,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正前所未有地挑战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和价值体系。两年前,一场在世界文化创意中心——美国好莱坞爆发的编剧大罢工,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类与新兴技术如何共存、如何博弈的鲜活案例。这场长达146天的历史性罢工,最终于2023年9月25日尘埃落定,美国编剧工会(WGA)将其达成的协议称为“非凡的胜利”,其中在多个方面取得的进展,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使用限制,更是引发了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场罢工的胜利并非偶然,它背后凝聚着工会成员的智慧组织、富有感染力的抗议行动,以及来自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的有力支持。然而,在诸多促成其成功的因素中,最引人瞩目且深刻影响此次行动的,是编剧们拒绝让资方利用人工智能来剥削他们的坚定立场。

在2023年,当自动化软件可能被管理者用于侵蚀各行各业工作岗位的担忧日益增长时,这场罢工被视为一场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象征性较量。公众普遍希望编剧们能在这场较量中获胜。尽管美国民众支持编剧而非资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当时盖洛普公司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公众支持编剧的比例高达72%,而支持资方的仅为19%,这表明了民众对编剧立场的普遍认同。

正如参与这场长达五个月罢工的亲历者所言,对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的担忧,在编剧们最初与资方谈判时,并非最核心的议题。美国编剧工会(WGA)的第一个提议仅仅是声明资方不得使用人工智能来生成原创剧本。然而,当资方断然拒绝这一提议时,编剧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正是从那一刻起,编剧们才真正认识到资方对使用人工智能的认真态度——即使双方都清楚,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工智能尚无法直接生成完整的剧本,但资方已将其视为一种谈判筹码,既可以作为威胁,也可以作为降低重写费用的理由。于是,美国编剧工会(WGA)划出了一条红线。此后,我们便看到抗议现场谴责人工智能的标语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相关冲突的新闻报道也频繁出现在报纸头条。
Union members hold signs while on strike.

在罢工初期,美国专栏作家布莱恩·默钱特曾多次前往抗议现场,他发现编剧们最想讨论的议题无疑就是人工智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视为对编剧这一职业本身构成直接的生存威胁。对于人工智能威胁的具体性质,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这项技术毫无价值,无论给出怎样的指令也无法写出有意义的剧本,他们担心这仅仅会被用来压低工资。

另一些人则确实担心资方会尝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取代他们的工作,或者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发展到足以产出合格产品的水平。如果是这样,许多人担心在这一过程中会失去什么——那些由真实生活经验所塑造、探索人类体验的电影和剧集。他们担忧,由硅谷的财富精英所创造的技术产品,最终只会生产出反映其自身视角的内容。

但无论具体抱怨点是什么,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将决定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权力完全交给资方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大家似乎都理解这条“红线”的重要性,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而允许资方通过自动化来抹去他们的工作。

这种抵抗的性质具有传染性。美国演员及演员工会(SAG)成员艾伦·阿戴尔在罢工初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对编剧们罢工的许多诉求都深有感触,从确保编剧室的最低编剧人数,到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这些都非常重要。”

当事态发展明朗,资方不仅热衷于自动化编剧工作,同样也急于自动化表演工作时——据称资方希望拥有权利,通过动作捕捉扫描背景演员,并永久使用他们的肖像——演员们也奋起反击。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于2023年7月加入罢工行列。包括知名演员布莱恩·克兰斯顿和美国演员工会(SAG)首席谈判代表弗兰·德雷舍在内的众多名人,都公开发声反对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形成了共同战线。
LOS ANGELES, CA - JULY 14: SAG-AFTRA members join 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on the picket line outside Netflix on Sunset Boulevard in Los Angeles, CA on Friday, July 14, 2023. Actors join striking writers who have been on the picket lin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May. (Myung J. Chun / Los Angeles Times)

编剧们划定的这条红线,显然是富有启发性和凝聚力的。它不仅团结了面临类似担忧的电影电视演员,也激励了所有关注着“人工智能即将接管一切”头条新闻、或正在阅读公司经理们宣布探索在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备忘录的人们。这其中,包括所有那些正焦虑地看着自己的工作因管理层采用Midjourney和Bard等工具而逐渐减少的插画师、记者和文案创作者。

一个有趣的现象随之出现:观察家、记者乃至好莱坞从业者自己,都开始将罢工者称为“卢德分子”——是真正的卢德分子,而非被漫画化的形象。长期以来,美国文化一直通过称呼任何人反对技术的人为“卢德分子”来贬低他们,这似乎意味着“无知”或“守旧”——但这完全是错误的。外媒甚至以积极的口吻称这些抗议者为“卢德分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真正的卢德分子并非反对技术本身,而是反对技术的滥用方式,以及它所针对的对象。

有研究指出,早期的卢德分子是聪明且懂技术的工人,他们看到企业家试图通过机器自动化或取代他们的工作,只有在和平努力未能阻止“对公共利益有害的机器”之后,才被迫采取了行动。他们对大多数技术都持开放态度,但对于那些纯粹为了少数人利益而剥削他们的技术,则坚决抵制。
Hollywood, CA - July 26: Members of 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 joined by members of the Screen Actors Guild (SAG) and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levision and Radio Artists (AFTRA), come together to picket in front of Netflix headquarters, in Hollywood, CA, Wednesday, July 26, 2023. Entertainment's largest guilds have come together, during disputed contract negotiations with the Alliance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Producers (AMPTP).(Jay L. Clendenin / Los Angeles Times)

因此,编剧们在人工智能问题上划出的这条红线,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策略,他们借鉴了老式卢德分子的“剧本”。而且,就像工业革命初期的卢德分子曾一度在英国像罗宾汉一样广受欢迎,编剧们的做法也获得了极高的支持度。这确实值得我们为之喝彩,因为我们预计,这仅仅是个开始。好莱坞绝非唯一一个渴望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以削减成本的行业。

从罢工开始之初,就有人认为编剧们正在为世界各地的劳动者指明方向,教导他们如何抵制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剥削性使用——如今,这一点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证明。划清界限、拒绝让资方利用技术来抹去你的工作、勇敢表达你希望或不希望技术如何塑造你的生活,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如果某种技术似乎只会降低或扰乱你的生活方式,那么勇敢地说“不”,也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对此,不妨去问问那些美国编剧们。
Concern that studios will downgrade screenwriters to reworking AI-produced scripts is one of the issues animating the strike declared on May 2, 2023, by 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展望当下,正值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依然在高速发展。中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如何在鼓励创新与保护劳动者权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美国编剧罢工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技术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代价。

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无论是从事创意内容出口、技术服务输出,还是产品贸易,我们都身处一个技术变革前沿的时代。从好莱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以下几点启示:

  • 重视人的创造力核心价值: 任何技术,包括AI,都应是人类创造力的辅助而非替代。在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等领域,要始终将人的原创性和情感表达置于首位。
  • 倡导公平合理的规则制定: 在新技术应用初期,积极参与和推动行业内部关于AI使用的规范和标准制定至关重要。这包括数据版权、知识产权归属、劳动报酬分配等,确保技术红利能够普惠共享。
  • 构建积极的劳资对话机制: 面对技术冲击,劳动者与资方之间应建立互信、开放的沟通渠道,通过理性协商而非被动接受,共同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和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 提升自身应对变革的能力: 技术发展是必然趋势,作为个体,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工具,提升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将技术视为赋能而非威胁。
  • 关注全球行业动态与经验: 跨境从业者应持续关注海外市场在AI应用、劳工政策、行业标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借鉴成功经验,规避潜在风险,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总之,美国编剧罢工的故事并非仅仅是好莱坞的一段插曲,它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在面对AI浪潮时如何坚守价值、如何探索共赢模式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最终目的应是提升人类福祉,而非制造新的不公。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关注并研究此类国际动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加务实理性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466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好莱坞编剧罢工事件反映了AI技术发展与劳工权益的冲突。编剧们成功限制了AI在剧本创作中的不当使用,为全球劳动者抵抗AI剥削提供了借鉴。对于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要重视人的创造力,制定公平规则,构建劳资对话机制,提升应对变革能力,并关注全球行业动态,从而在AI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发布于 2025-09-04
查看人数 21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