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机器人:5千进2.7万出,跨境掘金!

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作为核心驱动力,其市场动态持续受到各界关注。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强国,其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自身产业升级的趋势,也对全球供应链和技术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复杂的特征:在经历短期调整的同时,其长期增长潜力依然显著,这为全球特别是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观察视角和合作机遇。
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观察:波动与韧性并存
根据海外报告数据,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24年经历了一次调整。具体来看,当年的消费量下降至16万台,市场价值也相应回落至19亿美元。然而,这并未改变市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展望。预计到2035年,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消费量将有望增至19.5万台,市场价值也将达到27亿美元。这一预测显示出,尽管短期内出现波动,但工业机器人在美国经济中的长期战略地位和应用需求依然稳固。
在生产方面,美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产量在2024年显著收缩至5万台。同时,进口量也降至12万台,但进口产品仍然是满足其国内市场需求的关键支柱。从贸易伙伴来看,美国主要从加拿大、中国和日本进口工业机器人,而其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则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的平均进口价格约为每台5000美元,而出口价格则高达每台2.7万美元,这体现出美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出口的产品往往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核心数据亮点速览
以下是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一些关键数据观察,为跨境从业者提供参考:
- 市场前景: 预计到2035年,市场消费量将达到19.5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8%;市场价值将增长至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3.2%。
- 2024年市场表现: 消费量下降至16万台,市场价值缩减至19亿美元,但此前的市场一直保持增长。
- 本土生产: 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本土产量大幅降至5万台,较历史峰值有明显回落。
- 进口规模: 2024年进口量为12万台,对满足国内市场供应至关重要,主要进口来源国包括加拿大、中国和日本。
- 贸易价格差异: 平均出口价格约为每台2.7万美元,远高于平均进口价格的每台5000美元,暗示美国出口产品的高价值属性。
市场预测:稳健增长的长期趋势
未来十年,得益于美国各行业对工业机器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市场预计将持续呈现向上的消费趋势。虽然市场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其扩张态势将保持稳健。预测从2024年到2035年,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8%,预计到2035年末,市场总量将达到19.5万台。以价值衡量,同期市场预计将以3.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价值将达到27亿美元(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
消费动态:短期调整与长期潜力
在2024年,经历2022年和2023年的连续增长后,美国工业机器人消费量出现明显下滑,其规模减少了8.6%,降至16万台。然而,从整体趋势来看,消费量仍显示出显著的增长。回顾整个考察期,消费量曾在2020年达到19.7万台的峰值,但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消费量则略低于这一水平。
同期,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总规模在2024年降至19亿美元,较上一年缩减了7.1%。这一数字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总体而言,尽管2024年有所回调,但消费市场整体仍呈现出显著的扩张态势。该市场曾于2020年达到23亿美元的最高水平,但从2021年到2024年,消费规模则处于略低的状态。
生产格局:本土产量的波动与调整
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急剧萎缩至5万台,较前一年下降了16.7%。从整体趋势来看,产量持续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回顾此前,最显著的增长发生于2016年,当年产量较前一年大幅增长了121%。在考察期内,产量曾在2014年达到9.8万台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2024年,产量则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以价值计算,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产值降至13亿美元。总体而言,产值也录得显著下降。产值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16年,当年产值增长了102%。工业机器人产值曾在2014年达到26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2024年,产值则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
本土产量的下降,可能与全球化生产布局、成本考量以及供应链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全球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各国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和优势也在动态调整。
进口情况:市场供应的重要支撑
在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海外采购量在经历2022年和2023年的连续增长后,出现了6.2%的显著下降,降至12万台。但总体而言,进口量仍保持了强劲的扩张势头。回顾历史,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15年,当年进口量较前一年增长了631%。进口量曾在2023年达到12.8万台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有所回落。
以价值衡量,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额飙升至6.03亿美元。总体来看,进口额呈现出弹性增长。增长最显著的年份是2017年,当年进口额较前一年增长了49%。进口额在2024年达到峰值,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
主要进口来源国及价格分析
从2013年到2024年,在主要供应国中,拉脱维亚的采购增长率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2.2%,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以价值衡量,2024年向美国供应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9000万美元)、丹麦(7900万美元)和日本(7500万美元),三者合计占据了总进口额的40%。德国、韩国、意大利、中国、英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和拉脱维亚紧随其后,共同占据了另外42%的市场份额。在考察期内,拉脱维亚的进口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达到40.7%,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增长速度则更为平稳。
以下是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主要进口来源国(按价值):
| 供应国/地区 | 进口价值(百万美元) | 占比(%) |
|---|---|---|
| 加拿大 | 90 | - |
| 丹麦 | 79 | - |
| 日本 | 75 | - |
| 德国 | - | - |
| 韩国 | - | - |
| 意大利 | - | - |
| 中国 | - | - |
| 英国 | - | - |
| 奥地利 | - | - |
| 法国 | - | - |
| 西班牙 | - | - |
| 马来西亚 | - | - |
| 拉脱维亚 | - | - |
注:部分国家具体数值原文未提供,仅提及共同占比。
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台5000美元,较上一年上涨了25%。总体而言,进口价格持续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价格增长最显著的年份是2014年,当年平均进口价格增长了167%。受此影响,进口价格在2014年达到每台3.3万美元的峰值。从2015年到2024年,平均进口价格则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不同供应国/地区之间的平均进口价格差异显著。2024年,在主要进口商中,奥地利的单位价格最高,达到每台4万美元,而拉脱维亚的单位价格最低,为每台454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英国的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价格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出口情况:高附加值产品的全球布局
在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海外出货量连续两年下降,较前一年减少21.9%,降至1万台。此前在2021年和2022年曾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总体而言,出口量仍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21年,当年出口量增长了45%。出口量曾在2022年达到1.6万台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量则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价值衡量,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显著萎缩至2.78亿美元。回顾整个考察期,出口额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增长最显著的年份是2017年,当年出口额较前一年增长了56%。出口额曾在2022年达到3.75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额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主要出口目的地及价格分析
从2013年到2024年,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增长率最高,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6%,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出货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以价值衡量,墨西哥(6600万美元)、加拿大(5900万美元)和德国(1800万美元)是美国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三者合计占据了总出口额的51%。韩国、中国、英国、爱尔兰、日本、法国、荷兰、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巴西紧随其后,共同占据了另外26%的市场份额。在考察期内,沙特阿拉伯的出口价值增长率最高,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出口增长速度则更为平稳。
以下是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主要出口目的地(按价值):
| 目的地 | 出口价值(百万美元) | 占比(%) |
|---|---|---|
| 墨西哥 | 66 | - |
| 加拿大 | 59 | - |
| 德国 | 18 | - |
| 韩国 | - | - |
| 中国 | - | - |
| 英国 | - | - |
| 爱尔兰 | - | - |
| 日本 | - | - |
| 法国 | - | - |
| 荷兰 | - | - |
| 沙特阿拉伯 | - | - |
| 新加坡 | - | - |
| 巴西 | - | - |
注:部分国家具体数值原文未提供,仅提及共同占比。
2024年,美国工业机器人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台2.7万美元,较上一年上涨了6.5%。总体而言,出口价格持续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价格增长最显著的年份是2017年,当年平均出口价格增长了9.8%。在考察期内,平均出口价格曾在2015年达到每台2.8万美元的峰值,但从2016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则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不同目的地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显著。在主要供应目的地中,韩国的单位价格最高,达到每台3.5万美元,而出口至新加坡的平均价格最低,为每台1.8万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出口至韩国的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价格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尽管本土生产有所调整,但其对自动化技术的强劲需求以及高价值产品出口的定位,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这其中蕴含着多重机遇:
- 深耕技术创新: 关注美国市场对先进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协作机器人、柔性制造等前沿领域的进展,加强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竞争力。
- 优化供应链合作: 鉴于美国对工业机器人进口的依赖,中国企业可以在零部件、特定功能模块或整机解决方案上寻求与美国市场的合作机会,参与到其供应链体系中。
- 洞察细分市场: 深入研究美国不同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具体应用需求,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物流仓储、医疗健康等,开发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关注政策与贸易环境: 密切关注美国相关产业政策、贸易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的变化,确保出口合规性,并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虽然市场会有短期波动,但全球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对于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跨境企业来说,是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robots-5k-in-27k-out-gold.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