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万吨绿色钢材产能爆棚!SSAB重塑供应链,跨境抢先机
在全球经济结构持续转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钢铁这一基础产业,其生产过程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实现钢铁生产的绿色化、低碳化,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格局重塑的关键环节。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正面临着全球市场对绿色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与转型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瑞典钢铁巨头SSAB公司在2023年取得了在近零碳钢生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成为了全球首批能够生产符合国际能源署(IEA)和“先行者联盟”(First Mover Coalition)所设定严格碳排放阈值钢材的企业之一。这项成就的公布发生在大约2023年9月底,彼时正值GE Vernova公司(美国)年度风能行业供应商大会。这一进展不仅是SSAB公司的里程碑,更预示着重工业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步伐。
SSAB公司成功推出的SSAB Zero钢材,其核心生产理念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碳足迹。该产品主要通过HYBRIT技术实现氢气还原铁矿石,从而避免了传统高炉生产中依赖化石燃料产生的巨大碳排放。具体而言,SSAB Zero钢材在美国爱荷华州蒙特彼利尔市的工厂进行商业化生产,其工艺流程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其中包括使用回收废钢作为原材料、完全依赖化石燃料零排放的电力供应、引入生物炭以及利用可再生天然气。通过将氢气还原的铁加入到生产过程中,使得这种钢材能够全面满足国际能源署(IEA)的严苛要求,实现了近乎零碳排放的目标。
这种新型的绿色钢材,其应用前景广阔,已面向多个关键工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采矿、农业机械、建筑工程、重型设备、交通运输以及能源产业等,都能从SSAB Zero钢材的低碳特性中受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SSAB公司与美国GE Vernova公司达成了合作,SSAB Zero钢材已开始应用于美国各地GE Vernova公司的风力发电机塔架。SSAB公司和GE Vernova公司均是“先行者联盟”的重要成员,这体现了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上的协同效应与共同担当。
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钢铁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扩大产能,SSAB公司在2023年9月还宣布了其在瑞典吕勒奥(Luleå)建设一座全新绿色钢厂的正式动工。这座新钢厂旨在取代现有基于高炉的传统生产模式,设计年产能高达250万吨。届时,该厂将配备两座先进的电炉、一套精密的二次冶金系统、一体化的热轧机以及一套冷轧联合机组。这不仅是SSAB公司在生产规模上的拓展,更代表了其在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上的全面升级,标志着钢铁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全球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钢铁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等全球气候目标具有关键意义。当前,国际社会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在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碳定价机制等方式,加速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
除了氢还原技术,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脱碳路径。例如,通过将电弧炉(EAF)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实现电力来源的清洁化;或者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净化和再利用或封存。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正在积极推动绿色氢能的生产与应用,为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转型提供清洁能源保障。然而,这些转型之路并非没有挑战。高昂的初期投资、绿色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脱碳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如何平衡绿色转型成本与市场竞争力,都是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现实课题。
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全球绿色钢铁的进展与趋势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它预示着全球供应链的重塑。随着国际市场对“绿色制造”和“零碳足迹”产品的偏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型企业将面临来自客户和消费者对上游原材料(包括钢铁)“绿色化”的更高要求。如果所采购的钢铁等原材料不符合国际碳排放标准,可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遭遇贸易壁垒。这要求企业审视并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优先选择具有绿色认证或低碳足迹的供应商。
其次,这关乎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升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步伐,将直接影响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积极借鉴和引入国际先进的脱碳技术,例如氢还原炼钢、电弧炉(EAF)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等,不仅能提升中国钢铁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国际绿色采购标准,更能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注入动力。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新规则逐步建立的背景下,拥有绿色生产能力的中国企业,将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再者,绿色钢铁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投资与合作机遇。推动钢铁行业的深度脱碳,将带动对绿色氢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发电、高效节能设备、环保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巨大投资。中国在这些领域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储备,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挑战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可以与沿线国家共同探索绿色钢铁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应用,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国际绿色钢铁的发展,也提醒中国跨境从业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政策与标准动态。随着各国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国际组织对碳排放标准的不断更新,中国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这包括产品碳足迹的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各类绿色认证体系。提前布局,加强自身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表现,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信任和认可。
综合来看,绿色钢铁的崛起是全球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颠覆”,而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链协作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的。尽管面临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和绿色能源供应等诸多挑战,但其发展方向明确且不可逆转。
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与钢铁及相关重工业产品有密切关联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和制造业企业,应密切关注全球绿色工业的发展动态。这包括但不限于深入了解国际碳排放标准、积极评估自身供应链的绿色化潜力、探索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脱碳技术,并主动参与到全球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中。通过提前谋划、战略布局,中国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抓住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sab-25m-green-steel-cap-shifts-sc-cb-opp.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