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AI商业效用低23%!跨境人避坑指南!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是在中国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领域,AI的潜力曾被寄予厚望,从智能翻译、市场分析到客户服务,似乎无处不在。然而,近期围绕AI的热度似乎有所降温,市场对这项技术的预期正趋于理性。这种转变,对我们跨境行业从业者来说,既是审视,也是机遇。
市场波动:从狂热到理性回归
今年早些时候,华尔街对AI的热情达到了顶峰。在2025年6月18日,作为AI相关硬件市场主导者——美国英伟达公司(Nvidia)的股价一度冲高至136.33美元。该公司生产的高端计算机芯片,正是众多AI实验室开发聊天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所需的“算力核心”。然而,自那以后,英伟达的股价回调明显,截至最近一次交易日,累计跌幅已超过22%。其中,当日的9.5%跌幅,更是导致其市值蒸发了2790亿美元,创下了美国股市史上最大单日市值跌幅记录。
对于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而言,其账面财富在当日缩水近100亿美元。但这背后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市场动向可能正传递出关于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热门技术,其发展现状的某些信号。许多公司出于“不愿错过”的心理,纷纷涉足AI市场,期望能发现有用的新应用,但实践中却发现其效用并非唾手可得。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龙·阿西莫格鲁教授(Daron Acemoglu)指出:“过度乐观和炒作可能导致尚未准备就绪的技术被过早投入使用。”
AI“幻觉”与实用性之困
在AI开发领域,一些紧迫的问题,如如何防止聊天机器人在无法回答问题时“编造”答案(即开发者所称的“幻觉”),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有该领域的专家报告称,随着每次迭代更新,部分机器人的表现反而“越来越笨”。即便是领先的AI机器人开发者OpenAI,也曾在2024年承认,其GPT-4聊天机器人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不如其前身”。
至于AI能够帮助企业以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工作的前景,现实是这项技术生成的错误过于频繁,用户可能需要增加人手来复核机器人的输出。一家利用AI分析高管在早期财报电话会议中对投资分析师承诺内容的公司CEO表示,其AI系统“60%正确,40%错误”(该系统甚至把他的名字都弄错了)。尽管他没有直言,但一个将近一半时间都在犯错的系统,其价值显然大打折扣。对于依赖数据准确性进行国际市场分析、客户沟通的跨境企业而言,这种不稳定性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企业用户有充分理由对在没有人为监督的情况下使用AI机器人感到担忧。即使在相对简单的任务上,例如生成常规法律文件或回答简单的客户服务咨询,AI也曾出现失误,有时甚至是令人震惊的。在近期的一个案例中,一位营销顾问使用AI为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新电影制作预告片时,AI竟然编造了对科波拉早期作品(包括《教父》)的负面评论,并将其归到实际上曾赞赏这些作品的影评人名下。
2024年,新西兰一家连锁超市的AI食谱机器人甚至建议用户将漂白剂和氨水混合制成“解渴饮料”,而事实上,这种混合物具有潜在致命性。这些任务本应是当前AI模型擅长的领域——生成模板化的文字、广告文案、可通过按键获取的客户服务信息。这是因为机器人通过学习海量的已发表作品、互联网帖子以及其他大多是通用性的书面材料来开发。开发者随后应用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输出类似人类语言的回复,但这些回复是基于给定单词后面出现另一个单词的概率,这也是机器人行为常被戏称为“嗑药版自动补全”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系统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智能的”。它们能模拟出连贯的思维,但在执行需要人类判断力的任务时,例如医疗诊断和治疗,其表现常常不尽如人意。
AI应用:辅助而非替代
今年7月发表的一项英国研究,对1020份乳腺X光检查结果进行了人类专家和AI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人类专家发现了AI系统漏诊的18例乳腺癌,而AI系统仅发现了人类漏诊的2例。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迈克尔·森贝莱斯特(Michael Cembalest)在本月对AI市场的分析中提出疑问:“到2025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是否应有更优表现?”其他研究表明,AI在诊断医疗状况方面可能有所帮助,但前提是将其作为人类医生监督下的技术工具来使用。
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在本月早些时候指出,诊断和治疗患者需要“情商和道德判断力,这些是AI可能模仿但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属性”。对于需要高度精准和人文关怀的跨境客户服务、合规咨询等领域,AI的辅助作用不容忽视,但其核心决策与最终责任仍需由人类承担。
风险与监管:全球共识
对AI的一个持续担忧是其潜在的恶意滥用,例如使得破坏电网、扰乱金融系统变得更容易,或者制造“深度伪造”内容来欺骗消费者或选民。关于这一点,加州此前曾提出的参议院第1047号法案就是针对性的立法尝试。该法案要求对先进AI模型进行安全测试,并强制实施“护栏”机制,以确保它们不会脱离开发者或用户的控制,也不能被用于制造“生物、化学和核武器,以及具有网络攻击能力的武器”。这项法案曾获得部分AI开发者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开发者谴责其限制过多,可能导致AI开发者离开加州。
诚然,一些设想的风险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不太可能发生。该法案的发起人、加州参议员斯科特·维纳(Scott Wiener)表示,法案的起草考虑的不仅仅是遥远的未来。他提到:“这项法案的重点是这些模型在不久的将来将如何被使用。反对者通常试图贬低这项法案,称其都是关于科幻和‘终结者’式的风险。但我们关注的是非常现实的世界风险,这些风险是大多数人能够预见的,并非未来主义的。”
商业效用:被高估的预期
除了AI的风险,关于其在商业中的实际效用也存在疑问。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使用AI并发现它被“过度宣传”,这种疑虑正在行业内蔓延。例如,波士顿咨询集团在2024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解决商业问题”方面,使用OpenAI最先进的GPT聊天机器人,“其表现比对照组低23%”。咨询师们指出:“新技术何时(或是否)适合并不明显,而且该工具的说服能力使其难以发现不匹配之处……即使被警告该工具可能给出错误答案,参与者也没有质疑其输出。”
一些投资分析师认为,AI领域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微软、Meta和谷歌等大型开发者可能需要数年才能看到回报,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回本。高盛分析师在今年6月的报告中指出:“科技巨头及其他公司未来几年将在AI上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那么,这笔巨额支出最终能否得到回报?”
英伟达在AI硬件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引发了对其财务或技术一旦受挫,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担忧。摩根大通的森贝莱斯特将其对市场未来的分析命名为“严重的COVIDIA(AI版流行病)”。他指出,AI正在“驱动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在今年上半年,它催生了超过40%的新增“独角兽”(市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初创企业),并贡献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估值增长的60%以上。这种不稳定性对投资市场的影响在当日就可见一斑,英伟达的下跌也导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超过577点,跌幅达3.26%。
英伟达的股价下滑部分源于对其增长放缓的预期,而在此之前,其增长一直非常迅猛。同时,也有报告称,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曾就反垄断问题向该公司发出传票(英伟达随后否认收到传票)。整体市场也出现下跌,部分原因是美国就业增长放缓的迹象。
理性看待:回归技术本质
其他机构也曾警告称,AI热潮已经达到顶峰,或者这项技术的潜力被过度夸大。外媒Gartner在上月警告:“在金融界过高期望的顶峰,就是生成式AI。”其指出:“AI工具在过去两年为这项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关注,但当财务部门采用这项技术时,它们可能不会发现其转型作用如预期般巨大。”
这可能也适用于更广泛的AI带来的经济收益预测。在近期一份报告中,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预测,在未来十年内,AI对美国生产力的提升仅约为0.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约为1%,这与标准的经济预测相去甚远。
在接受采访时,阿西莫格鲁教授指出,经济预测者很少计算AI潜在的社会成本。他表示:“能够提供有用信息的技术也可能提供错误信息并被滥用。在深度伪造上投入一万亿美元,可能会使GDP增加一万亿美元,但我认为大多数人不会对此感到高兴或从中受益……过度乐观和炒作可能导致尚未准备就绪的技术被过早投入使用。”
炒作仍是当前围绕AI未来讨论的突出特征,其中大部分源自OpenAI等AI公司及其企业赞助商,包括微软和谷歌。一个由这项看似神奇的技术重塑世界的愿景,吸引了数千亿美元的投资。但如果这一切因为愿景被证明是模糊的而瞬间瓦解,那也并非意料之外。这并非此类事件首次发生,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来说,面对当前AI市场的波澜,我们需要保持一份务实与理性。AI作为一项工具,其潜能依然巨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涉及跨文化沟通、法律合规、供应链管理等复杂环节时,更应强调人机协作,以人工智慧弥补机器之短。我们应关注AI技术的实际迭代进展,而非被短期热度所裹挟。
给跨境从业者的建议:
- 保持学习与观察: 持续关注AI技术的最新发展,理解其核心原理与局限性,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 审慎评估与试点: 在将AI引入跨境业务流程时,建议从小范围试点开始,充分验证其在特定场景下的效用和准确性,而不是盲目大规模投入。
- 强调人机协作: AI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但绝非完全替代人工。尤其在客户关系维护、关键决策制定、风险管理等环节,人工的判断力、情商和责任心不可或缺。
- 关注全球监管动态: 各国对AI的伦理、安全和数据保护法规日趋完善,跨境企业需密切关注并提前合规,以规避潜在风险。
- 发掘真正价值: 聚焦AI在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辅助决策方面的真正价值,例如在海量数据分析、初步的市场调研、标准化客服回复等场景,而非追求“颠覆性”的过度承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mazon Echo Show 5 (newest model), Smart display with 2x the bass and clearer sound, Charcoal
$ 64.99

Blink Mini 2 (newest model) — Home Security & Pet Camera with HD video, color night view,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and built-in spotlight — 1 camera (White)
$ 3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White)
$ 2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Black)
$ 29.99

Ring Floodlight Cam Wired Plus — Outdoor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motion-activated 1080p HD video and floodlights, (2021 release) White
$ 11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