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海公司“套路”儿童视频,YouTube Kids被父母怒删!

数字时代,孩子们的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曾几何时,当我们还在为孩子寻找一些能够安抚情绪、让他们安静片刻的“法宝”时,视频应用平台往往是不少家庭的首选。这其中,某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版本,比如外媒普遍提及的YouTube Kids,就曾走进许多家庭的视线。它凭借海量内容和触手可及的便捷性,一度成为家长们短暂喘息的“帮手”。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许多父母最初选择这类平台,往往是出于生活中的真实需求。比如,在家人身体不适,需要安静休息的时候;又或者是在处理家务、工作,需要孩子自行玩耍片刻时。一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视频应用,似乎能完美解决这些燃眉之急。它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卡通片、歌曲和教育内容,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为忙碌的父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家长也开始发现,这种便捷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小插曲”。起初,我们相信平台的内容筛选机制,也寄希望于其“学龄前儿童适用”的广泛分类。孩子们确实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可爱又无害的内容。比如,有关于各种工程车辆的动画,或是由遥控汽车主演的活泼节目,它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
但渐渐地,一些奇怪的“算法怪圈”开始显现。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由电脑生成(CG)的动画视频:卡车不断地冲下斜坡,落入不同颜色的油漆桶中,美其名曰教孩子辨认颜色;怪兽卡车、鲨鱼、校车、飞机等题材,也都有着无休止的类似变体。这些视频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内容核心却异常趋同,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更让人不解的是,还有一类视频,是由成年人(大多时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开箱并玩弄大量玩具。其中,一位名为Blippi的美国儿童艺人及其模仿者们,在室内游乐场里蹦蹦跳跳,声称要“教孩子们一些东西”,但其教育意义却往往模糊不清。甚至还有一些模拟农场经营的游戏录像,其出现于儿童内容平台的原因,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面对这些日益增长的“奇怪”内容,许多家长开始意识到,是时候深入研究一下平台的设置了。
这些平台通常会提供一些家长控制功能,比如可以将内容限制在特定的白名单频道、设置观看时长,或者屏蔽不喜欢的频道。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确实给了家长一定的掌控权。从好的方面看,这些应用在内容审查上做了努力,至少避免了那些明显不适宜儿童观看的内容。
然而,仅仅“不完全不合适”还远远不够。一些家长发现,即使是那些被标记为“教育”的内容,也常常让人感到疑惑。比如,一位被称为“牛仔杰克”的人,在参观美国特斯拉汽车的Cybertruck展厅时,其内容与早期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之间,究竟能有多大关联?我们当然不期望每个儿童娱乐节目都像传奇的罗杰斯先生那样充满温情与智慧,但以“教育”之名带领孩子参观汽车经销商,其真正的价值何在,的确值得我们深思。除非父母投入大量精力,仔细筛选并创建白名单,否则,这类内容仍然会以诱人的缩略图形式,出现在推荐列表和视频播放完毕后的下一集预览中。
长此以往,即使我们费尽心力,只将少数几个尚可接受的频道加入了白名单,那些重复性高、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容,依然会时不时地冒出来。正如外媒报道中提到,有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反复观看一部名为《超级赛车》的动画片,其中一集叫《臭臭车》。最初看起来似乎无害,但在反复观看了十多次后,家长感到忍无可忍。这部动画的对白听起来像是草率的英语翻译,剧情也显得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消耗了家长的耐心。于是,不少家庭开始对这类平台采取了长时间的“禁播”措施。而这一“禁播”,最终往往演变成了彻底删除应用。
许多家长会花时间反思,为什么自己对某些儿童视频应用会如此反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容创作者的身份常常模糊不清。比如,一部名为《超级赛车》的动画,其版权方是名为Lefun Entertainment的公司,这家公司自称是“全球备受喜爱的儿童内容品牌”。然而,在其简陋的官网上,却找不到任何关于其母公司的信息。深入探究后才发现,一个相关的YouTube频道名为Lefun Kids TV,其电子邮箱地址指向一家名为Beilehu的中国品牌,而这家品牌又隶属于一家位于中国上海的乐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很多孩子正在观看的,可能是由一家中国上海公司制作的、配有一般英语翻译的会说话汽车的卡通片。这本身并非问题,反而展现了全球文化交流的广泛性。然而,对于家长而言,仅仅是想了解这些基本信息,却需要花费近半小时的时间去网上搜索,这种信息不透明度确实令人感到不适。新媒网跨境认为,无论内容来自何方,其制作背景和版权信息的清晰呈现,对于家长更好地为孩子选择内容至关重要。
更让家长感到不安的是,这些视频的制作目标似乎过于明确:以最低的成本,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并留住孩子的注意力。简单的电脑生成动画、重复使用的背景音乐,以及视频末尾“请搜索我的名字,B-L-I-P-P-I!”这样直接的“行动召唤”,无一不体现着这种商业策略。尽管这些平台上的广告本身可能并非特别冒犯(付费订阅可以移除广告,但在一个30分钟的视频开头出现一个玩具广告也并非不可接受),但真正让父母们感到不适的,是那些为了让孩子长时间“黏”在频道上的策略。即使购买了高级会员服务,这些内容的内在质量和“黏性”设计也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我们当然理解,这是一个商业社会。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也并非一家非营利组织,但其内容制作的方式,却很少让家长感觉他们的孩子正在被直接地“商品化”其注意力。订阅模式固然有帮助,但即使是在一些视频应用上播放的迪士尼片段,我们也从未听过米老鼠在视频结尾教孩子们如何输入它的名字去搜索更多内容。这或许是传统优质内容品牌与新兴平台之间,在内容理念和商业模式上存在的微妙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停,许多家庭重新引入了屏幕时间,但通常会将其限制在诸如美国迪士尼Plus和亚马逊Prime Video等提供儿童专属内容的平台。一些家长甚至选择付费购买整季的节目,比如在Prime Video上购买《Zerby Derby》,就是为了彻底告别那些令人困扰的儿童视频应用。事实上,一些智能电视上的儿童视频独立应用也逐渐消失,几年前就被整合进了主应用。虽然体验上大同小异,可以通过选择儿童档案进入,但这种“大杂烩”式的整合,多少还是让家长们感到一丝不安,尽管独立的儿童应用也仅仅是主应用的一个内容筛选器而已。
回顾过去,如果能回到从前,许多父母或许会选择让孩子只看一个频道,那就是教育电视台的儿童节目。他们可能不会知道平板电脑除了可爱的益智游戏和计算器之外,还能播放流媒体视频。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数字时代已不可逆转。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确实需要那些观看卡通片的时刻,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喘一口气。如今,这意味着更多的《汪汪队立大功》和美国迪士尼那些关于“狗狗建筑队”的动画片。这些内容,是否比曾经在其他平台观看的那些视频更好呢?或许是的,很可能。至少,我们不必再听那首《臭臭车》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价的解脱。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hanghai-tricks-kids-youtube-kids-gone.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