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100万欧金融创新,激活3900农户造血!

2025-09-18非洲市场

Image

在广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农业是许多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数百万人口生计的来源。然而,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当地小农户的顽疾。传统的金融机构往往对风险较高的农业项目望而却步,使得许多怀揣希望的农民寸步难行。当全球都在关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时,塞内加尔达加纳地区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创新融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鲜活案例。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农业生产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社区互助、金融创新如何赋能基层,以及如何让世代耕耘的土地焕发新生的故事。

在塞内加尔北部广阔的洋葱田里,巴拉·法尔的身影显得格外忙碌。他正专注于他的垄沟灌溉系统,水流沿着田间挖出的沟渠缓缓渗入。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对巴拉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正是这套灌溉方案,拯救了他的农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当地合作社所提供的创新融资模式。

回溯至2022年,当时60岁的巴拉曾一度因缺乏资金而萌生放弃耕作的念头。长久以来,达加纳地区沿塞内加尔河一带的农民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巴拉回忆道,当地的村级组织虽然也尝试与金融机构合作,但由于这些机构自身存在流动性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持续,许多农户因此不得不停止生产。面对资金链断裂和未来前景不明,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陷入低谷,不少农民几乎准备放弃这份世代相传的营生。

然而,转机在2023年4月悄然出现,瓦洛农业复兴合作社(CRAW)正式成立。这个合作社的诞生,得益于欧盟资助、国际贸易中心(ITC)协调实施的“西非竞争力计划—塞内加尔子项目”(PACAO-Senegal)。为了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心与当地农业银行(La Banque Agricole)携手,专门为农业合作社调集了一笔高达100万欧元(约合6.65亿西非法郎)的资金,设立了专项金融工具。

这笔资金以周转基金的形式发放给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可以向基金借款,并在收获后按时偿还,从而确保资金的持续周转和系统的良性运行。这种创新且可持续的融资机制,犹如一场及时雨,挽救了CRAW这样的合作社,也为面临困境的农民带来了希望。

对于CRAW合作社而言,其在农业银行的账户获得了一笔1900万西非法郎的资助。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自身也向这笔基金注入了330万西非法郎的资金,这意味着所有成员都成为了基金的共同所有者,对合作社的整体成功拥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合作社主席奥马尔·迪奥普表示,有了这笔资金,CRAW的成员便能顺利获得所需的农资投入。银行会直接向供应商付款,极大简化了流程,也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
Senegalese farmer kneels in a green field, where he farms through an innovative financing scheme

2025年,塞内加尔加亚 – CRAW农业合作社董事会主席奥马尔·迪奥普。图片来源:国际贸易中心/法蒂·迪恩

CRAW合作社的规模不小,在达加纳地区覆盖了10个市镇,拥有超过3900名成员。其中,阿米娜塔·迪亚涅·尼亚斯便是受益者之一。尽管她拥有交通和物流专业的大学学位,但在当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却并非易事。最终,她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农业生产。阿米娜塔坦言,在这项基金设立之前,想要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在创新融资机制的支持下,像阿米娜塔这样的年轻人看到了在家乡发展的潜力,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有效保留。合作社主席奥马尔强调,这种模式不仅在收获季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在整个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催生了新的岗位。他解释说:“我们始终将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严格的分类和分拣,以及将收成运送到集散点的运输服务。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我们就无法获得必要的物资供应,所有这些进步都将无从谈起。”
Senegalese farmer stands in her green field, which she works through an innovative financing scheme

2025年,塞内加尔加亚 – CRAW合作社成员阿米娜塔·迪亚涅·尼亚斯。图片来源:国际贸易中心/法蒂·迪恩

由于融资机制的组织严密且监管到位,当地的企业也愿意与合作社展开合作。奥马尔介绍说:“CRAW与当地一家工厂签订了协议,由工厂收购合作社成员生产的所有洋葱。工厂会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合作社的账户。待合作社的贷款偿还完毕后,剩余的资金再返还给农户。”这种模式确保了农产品的销路,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也让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更加顺畅。奥马尔补充道:“合作社通过销售佣金获得服务报酬。这些资金反过来又能为其他合作社成员的下一个耕种季节提供资金支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实现了资金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达加纳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创新的融资模式如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让奥马尔、巴拉和阿米娜塔等农户的农场得以重焕生机,更直接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稳定了农村人口的生计。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使得达加纳的居民能够扎根故土,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塞内加尔达加纳地区农业合作社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视角。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和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寻求商业合作机会,也可以关注并参与到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农业融资难题,塞内加尔的经验表明,结合国际组织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合作以及社区合作社模式,能够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种模式的启示在于:

  • 本土化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援助与本土金融机构及合作社的深度结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
  • “造血”机制的构建: 通过周转基金、农民自筹资金以及与下游企业的产销合作,形成了可持续的资金流和产业链,而非简单的输血式援助。
  • 赋能基层组织: 合作社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是资金的管理者,更是农户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提升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解决就业、稳定收入、留住人才、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中国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以及普惠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这些经验与非洲等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借鉴塞内加尔的创新模式,探索更多符合当地国情的合作方案,无疑将为中国与全球的经济合作注入新的内涵,也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相关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国际援助以及跨境投资领域的同仁,不妨持续关注此类动态,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enegal-1m-euro-fund-boosts-3900-farmer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塞内加尔达加纳地区农业合作社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如欧盟资助、国际贸易中心协调、与当地银行合作设立专项基金等,解决了小农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种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发布于 2025-09-18
查看人数 18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