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甜甜圈盒子:省几分钱,铸就680家店传奇!
南加州的阳光总是那么明媚,但除了阳光,这里还有一种独特而深入人心的日常符号——粉色甜甜圈盒子。清晨时分,无论是在圣克莱门特(美国加州南部城市)的一处购物中心,还是洛杉矶街头巷尾的任何一家甜甜圈店,这款熟悉的粉色盒子随处可见,它默默地承载着无数甜美的瞬间,成为了南加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haron Vilsack,一位二十多岁的当地居民,每次看到这粉色盒子,都会本能地感到食欲大开。她说,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一样,只要看到粉盒子,就知道里面装着美味。一份经典的古老风味甜甜圈、几份裹满糖霜的、撒着彩色糖粒的,还有那松软的枫糖棒,它们都被精心摆放在这再普通不过,却又充满魅力的粉色容器里,等待着被分享。
这粉色盒子,绝不是偶然的流行,而是一种根植于南加州文化的区域性传统。在美国东海岸,人们或许更熟悉Dunkin’ Donuts那荧光橙与粉相间的盒子;而在南方,Krispy Kreme的波点包装深入人心。然而,在洛杉矶,没有繁复装饰的粉色盒子才是主角,它简单朴素,却又带着甜甜圈的油渍印记,在办公室、候诊室乃至警局的柜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一位名叫彼得·严的本地包装制造商曾风趣地表示,如果一部背景设定在纽约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粉色甜甜圈盒子,那多半是在洛杉矶取景的。这足以说明其在当地的标志性。
令人好奇的是,与纽约那些备受称颂的希腊咖啡杯不同,粉色甜甜圈盒子虽普及,其起源却鲜为人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现象只可能在南加州发生。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甜甜圈之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这种可以在驾驶时方便享用的美食有着独特的热爱。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仅洛杉矶县就有至少680家甜甜圈店,比纽约市多出约200家,是芝加哥库克县的两倍。这不仅是数字的体现,更是当地经济活力和大众消费习惯的缩影。
在南加州的甜甜圈行业,你很难看到大型全国连锁店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由移民经营的家庭小店。这其中,柬埔寨裔美国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躲避红色高棉的战乱,大批柬埔寨难民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发现甜甜圈生意尽管辛苦,却提供了一条生存的生命线。凭借着勤劳与智慧,这个东南亚族裔群体迅速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不仅为无数洛杉矶人带来了甜蜜的味蕾享受,也无意中推动了一项无名美食文化的传播。
曾几何时,美国一位名叫斯坦·伯曼(Stan Berman)的甜甜圈店主,会将他那著名的甜甜圈装在光滑的白色粘土涂层盒子里出售。然而,到了80年代初,当白色盒子供应商去世后,伯曼转向了当时当地最大的分销商——一家名为Westco的公司。这家自20世纪20年代就存在的公司,为伯曼提供了粉色盒子。彼时的伯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改变背后隐藏的深远意义。
就在伯曼不经意间使用粉色盒子的时候,一股变革的浪潮正在南部的奥兰治县悄然兴起。一位名叫泰德·吴(Ted Ngoy,柬埔寨裔美国人)的雄心勃勃的柬埔寨裔难民,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庞大的甜甜圈店网络。他通过赞助签证,帮助数百名同胞在美国安家立业,并在自己的店里找到工作。泰德·吴从拉哈布拉(美国加州城市)起步,业务迅速扩展到富勒顿、阿纳海姆和布埃纳帕克(均为美国加州城市)。很快,由柬埔寨裔经营的甜甜圈店也蔓延到洛杉矶县,彻底颠覆了长期由Winchell’s Donuts连锁店主导的市场格局。
泰德·吴的财富如滚雪球般增长,他一度拥有了占地7000平方英尺的豪宅、度假屋以及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著名海滨城市)的分时度假产权。然而,命运的逆转也令人唏嘘,他最终将大部分财富挥霍在赌桌上。他的亲友曾回忆道,泰德·吴是个天生的商人,能言善辩,精明能干,但每次前往拉斯维加斯,都可能意味着他失去一家甜甜圈店。最终,泰德·吴的婚姻破裂,一度落魄到只能寄宿在朋友的房车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泰德·吴所做出的一个选择,让粉色成为了洛杉矶人心中甜点的代名词。
经验丰富的甜甜圈师傅都深知,制作美味甜点绝不能在食材上偷工减料。如果用廉价的土豆粉代替普通小麦粉,甜甜圈就会变得黏牙;一个本来不错的果酱甜甜圈,也可能因为劣质、淀粉过多的馅料而功亏一篑。几十年来,甜甜圈制作者一直从Westco公司采购优质原料。然而,就连糖霜和撒料供应商也无法避免行业整合的趋势。1992年,Westco被CSM公司收购。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荷兰糖加工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烘焙用品巨头,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郊区。Westco的业务随后整合到CSM于1998年推出的BakeMark品牌旗下。
根据行业流传的故事,大约四十年前,一位柬埔寨裔甜甜圈店主向Westco询问,是否有比标准白色纸板更便宜的盒子。Westco公司随即找到了库存剩余的粉色纸板,并将其制成一种9英寸×9英寸×4英寸的容器,带有四个半圆形翻盖,可以折叠起来。直到今天,业内人士仍将这种盒子称为“9-9-4盒子”。BakeMark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帕克(Jim Parker)表示,这正是装一打甜甜圈的完美尺寸。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节俭的难民企业家来说,这种粉色盒子比标准白色盒子便宜了几美分。对于每周消耗数百甚至数千个盒子的店铺来说,哪怕只是几美分的节约,累积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此外,粉色恰好是红色系的几度浅色,而红色对于许多有华人血统的难民而言,是代表幸运的颜色。相比之下,白色在亚洲文化中则常与哀悼联系在一起。这无形中也为粉色盒子的普及增添了一份文化认同感。
莱诺·贝尔(Len Bell),拉米拉达(美国加州城市)Evergreen Packaging的总裁,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担任Winchell’s区域经理时,就注意到了粉色盒子的大量涌现。在明尼苏达州工作几年后回到南加州,贝尔惊讶地发现,甜甜圈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柬埔寨难民彻底改变。这些移民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商业才华。他说:“粉色盒子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它真正流行起来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仅仅因为它的生产和购买成本更低。”
这股粉色盒子的热潮甚至蔓延到了其他州。Evergreen公司目前也向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销售粉色盒子,这些买家通常是南加州柬埔寨裔甜甜圈店主的亲戚。而波特兰(美国俄勒冈州城市)Voodoo Doughnut甜甜圈店里那些独特的粉色盒子,更是备受追捧。这家以推出NyQuil甜甜圈而闻名的创意店铺,其创始人肯尼思·“猫爸爸”·波格森(Kenneth “Cat Daddy” Pogson)正是15年前的一次加州之行,激发了他采用粉色包装的灵感。至今,Voodoo Doughnut的口号依然是:“好东西都装在粉色盒子里。”
苏珊·林(Susan Lim,柬埔寨裔美国人)的童年充满了颠沛流离。1979年,12岁的她与父母、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为了躲避红色高棉的战乱,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一家人受到了泰德·吴——苏珊·林的舅舅的接济,住进了他在拉哈布拉的一栋五居室房子。抵达舅舅家时,苏珊·林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冰箱。她回忆道:“我当时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座豪宅!我们能每天有饭吃,再也不用担心今天或明天是否会被杀害,那份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不到五年,苏珊·林的父母就经营起了多家甜甜圈店。父亲负责烘焙,母亲则在前台忙碌。孩子们被分配到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其中最枯燥的莫过于折叠成堆的粉色盒子。苏珊·林说:“我们会坐在后面,一折就是几百个。每到周末,需求量更大。久而久之,我发现这活儿竟然有点像冥想。”
如今,49岁的苏珊·林经营着Rose Donuts & Cafe。这家奥兰治县的甜甜圈店,自苏珊·林的父母在1984年买下后,就一直使用粉色盒子。然而最近,苏珊·林将她那款用于装两打甜甜圈的大号粉盒子,换成了一种价格更高、无需折叠的棕色盒子。她本以为顾客不会察觉,没想到一位顾客回来反映,她的孩子们对棕色盒子感到不满。“他们问妈妈,‘粉色盒子去哪儿了?’” 苏珊·林虽然坚持使用新盒子,但这个小插曲也让她感受到了粉盒子在顾客心中的分量。
对于到底是谁最先向Westco公司提出要更便宜的盒子,苏珊·林也无法确定。但在咨询了包括泰德·吴前妻在内的亲戚后,她推测很可能是宁延(Ning Yen)。宁延是泰德·吴的门徒,后来不仅开了甜甜圈店,还创办了甜甜圈用品分销公司B&H(该公司于2005年被BakeMark收购),随后又成立了盒子制造商Santa Ana Packaging。苏珊·林补充说,也有可能宁延和泰德·吴,这对商业伙伴,曾共同提出过对粉色盒子的需求。
宁延的儿子彼得·严,一位32岁的Santa Ana Packaging销售经理,也认同他父亲可能最先联系了Westco。他记得在80年代,父亲曾希望订购红色盒子,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社区带来好运。“我知道他们想要红色盒子,”彼得·严说,“但工厂送回来的却总是粉色的。”新媒网跨境获悉,这种成本优先的决策,无意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泰德·吴,这位在1992年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柬埔寨金边(柬埔寨首都)的传奇人物,如今看到家乡也有甜甜圈店时,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自己多少有些责任。他表示:“一切都从我和一家店开始,然后发展成了成千上万的人。”他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那些粉色盒子。尽管他对究竟是自己还是宁延要求便宜的盒子记忆有些模糊,但他坚定地说:“我们这些甜甜圈制作人,都专注于省钱。为什么要买更贵的白色盒子呢?省下几分钱,就能赚大钱。”
粉色盒子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或许不仅仅是金钱成本的考量。专家们认为,颜色本身就能触发人们对甜食的情感连接,让甜甜圈变得更加诱人。帕萨迪纳(美国加州城市)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教师金伯利·马特(Kimberly Marte)曾协助特斯拉汽车开发色彩方案,她认为:“粉色浪漫又充满童趣,它能引诱你,让你渴望糖分。”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心理学的巧妙运用,也为粉色盒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也有迹象表明,粉色盒子或许很快会成为过去式。Evergreen公司收到了越来越多希望定制带图案和标识的盒子的订单。店主们渴望脱颖而出,他们深知定制包装所蕴含的品牌推广机会。Evergreen公司的印刷室里,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粉色和白色的糕点盒子,上面印有当地一些备受欢迎的面包店和甜甜圈店的标识,包括Du-par’s、格伦多拉(美国加州城市)的Donut Man、韩国城(洛杉矶著名街区)的California Donuts以及圣莫尼卡(美国加州城市)的DK’s Donuts。DK’s Donuts甚至在光滑的包装上宣传其社交媒体账号。
DK’s Donuts的定制盒子是梅利·陶(Mayly Tao,柬埔寨裔美国人)的杰作。近年来,她成功地为母亲的店铺进行了品牌重塑,使其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目前在Instagram上吸引了近7.9万名粉丝。早在2013年,“可颂甜甜圈”(cronut)风潮席卷纽约时,DK’s Donuts就率先在洛杉矶地区推出了类似的混合糕点,店里的生意因此增长了两倍,每天门外都排起长龙。
梅利·陶从小就折叠粉色盒子。然而,将职业生涯奉献给这份艰苦的工作,似乎与母亲希望她在美国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也是许多难民店主面临的困境:孩子们是应该接管家族生意,还是应该选择退出?梅利·陶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并乐在其中。推出一款全新的盒子——上面装饰着带翅膀的甜甜圈飞越海滩的图案——对于一家不愿改变的店铺来说并非易事。但尽管母亲有所保留,梅利·陶仍坚持要采用这种耳目一新的设计。
53岁的李珠昂(Chuong Lee,梅利·陶的母亲)表示:“顾客似乎喜欢新盒子。对我而言,我不太在意这些,人们来是为了好吃的甜甜圈。”但她又补充道:“我宁愿花一半的价钱买旧的粉色盒子。” 这份简单务实的理念,或许也正是这些移民创业者们成功的秘诀。未来,无论是坚守传统还是拥抱创新,甜甜圈背后那份勤劳与智慧的精神,都将继续传承下去。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pink-donut-box-save-cents-make-680-stores-legen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