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机告急!芯片暴涨,小米预警2026年全面涨价!

2025-11-23消费电子

全球智能手机告急!芯片暴涨,小米预警2026年全面涨价!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面临一场内存芯片的供应紧张局面,其影响正逐渐传导至终端产品价格。近期,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的高层就内存成本上涨趋势发出了预警,同时,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电子也因内存和应用处理器(AP)成本的攀升而面临提升智能手机售价的压力。这一系列动态表明,消费者在未来购买智能手机时,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内存紧缺:小米预警2026年手机价格上涨

新媒网跨境获悉,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于11月18日向分析师透露,公司已基本锁定2026年全年的内存供应,然而,他同时警告称,内存芯片的短缺可能会推动智能手机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将直接反映零部件价格的攀升。这一表态揭示了智能手机供应链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卢伟冰指出,内存芯片价格在2023年触底反弹,而当前内存价格的飙升趋势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他分析认为,全球市场对高带宽内存(HBM)的强劲需求,正成为推动内存整体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这种由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所驱动的需求,使得HBM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焦点。然而,新内存产能的释放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大规模实现,这意味着在当前周期内,市场需求旺盛,但行业供应依然有限。

外媒分析指出,小米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升其智能手机产品的市场定位,通过推出如小米17系列等高端机型,以期提升盈利能力,并与苹果iPhone 17等高端产品展开竞争。此前,在10月份,小米旗下的Redmi K90旗舰手机就因内存成本上涨等原因进行了价格调整。

与此同时,另有外媒援引卢伟冰的观点称,内存芯片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挤压智能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其中,对中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可能尤为显著。他表示,部分公司可能会因此掉队,甚至被迫退出市场。尽管面临这些压力,小米仍报告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季度业绩,其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3%至人民币113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电动汽车业务也在该季度首次实现了盈利,展现了公司在多元化业务布局上的韧性。

成本压力:三星面临涨价抉择

另一方面,尽管内存价格的飙升为三星电子的设备解决方案(Device Solutions)部门带来了更高的营收预期,但这种上涨同时也对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特别是移动体验(Mobile eXperience,简称MX)业务的利润构成威胁。外媒报道称,如果三星为抵消不断上涨的零部件成本而提高手机售价,其MX业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该报道指出,三星正在其Galaxy S26系列手机于明年2月发布前,评估其定价策略。然而,内存成本的上涨并非三星面临的唯一挑战。数据显示,高通应用处理器(AP)的成本同比大幅增长了25.5%,进一步加剧了生产环节的压力。据外媒统计,三星在第三季度为应用处理器支付了约11万亿韩元。此外,外媒也曾报道,三星在本月已将部分内存芯片的价格上调了30%至60%,这无疑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制造商。

市场展望:全球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预警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对2026年全球宏观经济前景的预期依然疲弱,但内存产业已然进入了一个强劲的上涨周期。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整体系统成本的增加。为应对这些市场变化,TrendForce已下调了其对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预测。

具体而言,全球智能手机的年度出货量预计将同比下降2%,而此前的预测是增长0.1%。同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量预计将萎缩2.4%,也低于此前预测的增长1.7%。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内存成本的持续高企,叠加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正促使制造商和消费者在产品定价与需求之间进行艰难的平衡,从而影响了终端产品的整体出货量预期。这表明,即便内存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但如果终端产品价格过高,也可能抑制市场需求,从而影响整体产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memory-chip-surge-smartphone-prices-up-202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面临内存芯片供应紧张,小米和三星均面临成本上涨压力。小米预警2026年手机价格上涨,三星也在评估Galaxy S26系列的定价策略。TrendForce下调了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预测。
发布于 2025-11-23
查看人数 15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