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预警:AI≠暴富!基建投资过快或致经济崩盘?

2025-08-01人工智能

Image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人工智能(AI)对人类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其影响的显现将会是一个“本质上缓慢”且“充满风险”的过程。

该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技术炒作,而将是人类生产力领域的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道路将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

美联储理事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从长远来看,围绕生成式AI的炒作可能并非泡沫。这项技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力量,其对劳动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堪比电力和显微镜的发明。自OpenAI的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热潮以来,生成式AI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这一观点已得到企业高管和众多AI支持者的赞扬。而美联储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机构,对这项技术的潜力表示出显著的信心,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AI或将成为“下一个显微镜”

该报告将技术创新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诸如灯泡之类的创新,这些创新最初通过让工人不再受限于白天工作而显著提高了生产力。然而,一旦这项技术被广泛采用,灯泡对工作场所生产力的额外价值便会停止增长。

研究人员写道:“相比之下,有两种类型的技术对生产力增长具有更持久的影响”,而AI兼具这两种技术的特征。第一种是“通用技术”,例如电力发动机或计算机。电力发动机是第一台实用的发电机,即使在广泛应用之后,它仍持续推动生产力加速增长,因为它刺激了相关的创新并不断改进自身。

研究人员表示,生成式AI已经显示出符合这一特征的迹象。目前已经出现了针对特定领域的专业LLM(大型语言模型),例如OpenAI的LegalGPT,旨在协助处理法律事务;以及“副驾驶”类的产品,例如微软的Copilot,旨在通过将生成式AI集成到企业工作流程中来提高办公效率。

美联储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衍生创新,而数字原生公司将引领这一浪潮。显而易见的是,核心技术正在迅速创新,并且随着公司致力于开发通用人工智能,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同时,该报告指出,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诸如Agentic AI和Deepseek R1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I模型等进一步的创新。

第二种技术被称为“发明方法之发明”,最突出的例子是显微镜或印刷机。虽然显微镜现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工具,但它通过支持研究和开发项目,不断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生成式AI在模拟以理解宇宙的本质、新药发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告还指出,从2023年开始,在研发背景和企业盈利电话会议中引用AI的公司数量出现了巨大增长,这表明AI与企业创新的整合可能已经开始。

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这种信心并非没有保留条件。AI将对经济和生产力增长有所助益,但这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美联储的报告称,目前生成式AI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让人们和企业真正使用它。虽然研究人员已开始更多地采用它,但除金融业外,大多数科技和科学领域之外的公司尚未将其纳入日常运营。行业调查显示,大型公司中AI的采用率远高于小型公司。

因此,虽然生成式AI可能会提高整体生产力,但其影响将是缓慢的。这是因为需要时间、资金和其他支持性技术(如用户界面、机器人技术和AI代理)才能使AI在整个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作者将其与过去重大的技术变革(如计算技术的进步)进行了比较,这些进步积累了数十年才引发生产力繁荣。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美国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认为,AI对美国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的影响将从2027年开始显现,并在2030年代加速达到顶峰。美联储指出的另一个风险来自为预期需求建设基础设施。广泛采用生成式AI意味着需要大量投资于数据中心和发电。但美联储警告说,如果需求没有如预期增长,过快投资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类似于19世纪铁路过度扩张如何导致世纪末的经济萧条。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美联储仍然坚信生成式AI将对生产力产生变革性影响。但这种转变是否会持续加速并产生与电力发动机或显微镜一样大的影响,将取决于该技术的采用程度和速度。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9082.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联储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缓慢且充满风险的过程。生成式AI被认为是生产力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长期来看影响堪比电力和显微镜。但也面临采用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挑战,对经济和生产力的影响不会一蹴而就。
发布于 2025-08-01
查看人数 31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