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DTC广告无效?LINE私域近亿用户,靠信任狂飙增长!

2025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下来,你是不是也深有体会,获客的成本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而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却像沙漏里的细沙,一点点流失,变得越来越稀缺?
过去几年,无论是海外的Meta还是Google,他们的广告投放成本都呈现出令人咋舌的增长趋势。很多原本充满活力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品牌,即使投入了巨额的广告预算,却发现首购转化率依旧徘徊在1%到1.5%的低位。这就像是钱撒出去了,只换来了一些点击量,却难以赢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与信任。当广告触达的效果开始触顶,传统的获客方式渐渐失灵,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陷入沉思: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如何才能用更智慧的方式、更低的成本,与消费者建立并维系更长久、更深入的关系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咱们平时总挂在嘴边的“私域生态”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日本这片特殊的市场,私域生态的主角并非咱们熟悉的邮件营销或社群裂变,而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国民级应用——LINE。它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更是日本消费者日常消息、支付、积分乃至品牌会员体系的连接枢纽,将近一亿的用户生活与它紧密相连。对于日本的DTC品牌来说,LINE正是它们从“被看见”走向“被信任”的关键路径,是构筑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基石。
日本市场的新趋势:从广告转化到深耕信任关系
放眼日本的DTC品牌和跨境电商企业,它们几乎都经历了一个相似的发展周期:数字广告确实还能带来流量,但这些流量却越来越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随着互联网广告媒体费用和广告单价(CPC/CPM)的持续攀升,大家普遍感受到,即便投入了同样的预算,最终带来的转化效果却大不如前。这就像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街市,你的吆喝声虽然还在,却很难再引人驻足。
广告成本水涨船高、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注意力被碎片化——这些现象并非日本市场独有,但在这里却显得尤为突出。日本消费者以其独特的消费习惯而闻名:他们对信任的建立有着更高的门槛,复购决策周期较长,并且在购买前会进行深入的信息验证。对他们而言,一次广告点击更像是一次初步的试探,真正促使他们完成购买并持续回购的,往往是品牌所构建的稳定、可靠的信任关系,以及言行一致的品牌形象。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日本品牌开始重新审视和构建自己的增长模型:他们不再满足于“广撒网式”的广告投放,而是将重心转向“用户关系的长期经营”。在这个重要的转型过程中,LINE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理想、最自然的私域载体。截至2025年6月,LINE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9900万大关,这相当于覆盖了日本超过70%的人口,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们了解到,LINE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且均衡。无论是男性用户还是女性用户,比例都相当接近;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都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5至49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比最高,他们往往是日本家庭的消费决策核心力量。在职业构成上,公司职员占据了近一半,主妇、兼职和学生群体也贡献了不小的比例。从地域分布来看,LINE的用户遍布日本全国,从繁华的关东地区到近畿、中部,再到其他各县,都保持着稳定的用户比例。这意味着,LINE真正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LINE已经成为日本用户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且“唯一接触点”最多的数字平台。有数据显示,仅使用LINE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占比超过四成;而在所有智能手机的常用服务中,有近两成的日本用户几乎只使用LINE来获取信息和完成数字交互。
这背后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如果你希望与日本用户建立持续、有效的连接,那么LINE几乎是唯一且无法替代的私域阵地。这些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事实:品牌要想在今天被消费者“看见”,已经不能仅仅依赖冰冷的广告算法;而要想被用户“记住”并产生情感连接,就必须真正融入他们的日常语境之中。与其他市场常见的私域逻辑有所不同,日本的私域运营并不一味强调社群裂变或者高频次的推送,它更侧重于关系的深度和沟通的温度。在日本独特的消费语境中,私域的本质,是一种可持续的信任沟通。这也就是说,品牌不追求无差别的、高频次的打扰式触达,而是追求每一次推送都能让用户感受到“值得被打开”;不依赖夸张的话术来刺激消费,而是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陪伴用户;最终目标也不仅仅是促成一次转化,而是以赢得长久的信任作为一切经营的前提。
日本的“私域”为何与众不同:不只是推送,更是关系经营
既然LINE已经成为日本品牌私域经营的主阵地,那么接下来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日本的用户到底希望品牌如何与他们沟通?品牌又该如何在LINE中构建起那种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呢?最近的一些市场调查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核心趋势:日本消费者并非拒绝与品牌互动,他们真正拒绝的是那种“被打扰”的感觉;他们希望品牌能够“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占据他们的生活空间”。
既然广告投放的边际效益持续下降,品牌们又该如何才能建立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用户关系呢?
1. 关注动机:优惠是入口,互动是维系关系的起点
有调查指出,有近一半的用户关注品牌LINE账号是为了领取优惠券或获得免费表情包。然而,仅仅为了“薅羊毛”而关注的用户比例正在悄然减少。
数据描绘出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 20多岁的年轻人,更关注能否“直接在聊天中咨询商品或服务”,他们渴望更便捷的即时互动体验;
- 30多岁的人群,则更看重“信息收集”的效率和“手续办理”的便捷性;
- 而40岁到60岁甚至更年长的用户,则偏好“积分卡功能”、“定期资讯”以及各种“生活便利信息”。
这意味着,优惠券或许能为品牌带来用户初次点击的冲动,但真正能够维系长期关系的,是品牌能否让用户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LINE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推送折扣信息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可以提问、确认、解决问题的窗口。当品牌从一个单纯的“信息发布者”转变为一个真正能够“陪伴用户”的角色时,那份珍贵的信任关系才能真正扎下根来。
2. 沟通方式:从“触达”到“闭环服务”
在今天的日本市场,LINE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广告触点”,它更演变成为一个强大的“服务终端”。相关数据显示:
- 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希望能够直接在LINE内完成咨询与办理各种业务;
- 在20至30岁的年轻用户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七到七成五;
- 绝大多数用户(95%)认为人工客服聊天非常方便,而同时,也有大量用户(94%)认可聊天机器人能够同样高效地解决问题。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对于在聊天界面中直接完成各种操作有着强烈的偏好——无论是请求商品再配送、进行服务预约,还是办理会员变更、查询积分,只要是“能在LINE里一次性搞定”的事情,都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品牌的好感度,并增强留存意愿。
要实现这种“恰到好处”的服务,品牌首先需要精准地洞察用户“究竟想咨询什么”。比如,一个用户在你的独立站上反复浏览某款商品却迟迟没有下单,当他添加你的LINE账号时,你是否能够及时推送关于这款商品的专属问答,或者展示这款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这背后,离不开先进的用户行为分析工具。这些工具能够通过热力图等功能,深入洞察用户在独立站上的真实意图,进而将这些宝贵的数据洞察赋能给LINE的精细化沟通,让每一次服务都能精准地触及用户痛点,提供他们真正所需。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也是日本私域运营与其他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日本,品牌靠的是“可用性”来赢得用户信任,而非靠单纯的“存在感”去刷屏,制造不必要的打扰。
3. 用户边界:过度推送等同于最大的信任损耗
在一项调查中,一个最具警示意义的数据是:高达七成的用户曾经屏蔽(Block)过品牌LINE账号。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
- “信息推送过于频繁”是导致用户屏蔽的最主要原因,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 “账号整理”和“内容无用”也分别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 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对“频率过高”的推送尤为敏感。
反之,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品牌账号你愿意继续关注”时,有超过六成的用户给出了三个共同的条件:
- 推送频率恰到好处(例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两到三次);
- 信息内容有用且不冗长(最好与生活密切相关,节奏自然);
- 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如优惠活动、便利操作、积分福利等)。
这充分说明,在日本市场,“被看见”并不意味着“被欢迎”;高频次的推送也绝不等于高转化率。真正有效的私域沟通,必须建立在恰当的节奏感和高度的共情力之上,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
4. 关系质量:LINE被视为“最自然的品牌接口”
当被问及“你是否认为LINE是与品牌沟通最便捷的方式”时,令人惊讶的是,超过八成的用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且,这一认同度在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中都保持着高度一致,无论是20多岁的年轻人,还是30多岁的中年用户,甚至是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都普遍认为LINE是他们与品牌互动最自然、最习惯的入口。
这表明,无论年龄几何,LINE都已经深深融入日本人的日常,成为他们与品牌建立连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首选平台。品牌不再需要通过大声疾呼来“夺取注意力”,而是要学会“融入语境”,在用户熟悉且舒适的环境中与他们进行互动。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私域运营,更像是一场“信任复利”的经营:每一次真诚的对话,每一次节奏适度的推送,都可能成为影响用户复购意愿和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节点。
因此,在日本市场,私域经营的成败,关键不在于你“推送了多少次”,而在于用户“是否愿意持续打开你的消息”。私域的核心不是冰冷的触达率,而是温暖的信任率。LINE,在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推送工具,它更是一个承载着品牌与用户之间深厚关系经营的载体。
日本品牌如何通过LINE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三个启发性的实践
前面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了日本私域市场的独特趋势,接下来,新媒网跨境就带大家看看这些趋势是如何被日本的品牌们巧妙地落地实践的。以下三个案例,代表了日本私域经营在统一会员、轻量体验和品牌共鸣方面的创新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案例① 中川政七商店:用LINE连接“实体店×电商”的会员关系经营
“中川政七商店”这家拥有超过三百年历史的生活杂货品牌,以其“将日本传统工艺现代化”的独特理念,通过LINE巧妙地实现了会员体系与销售渠道的一体化管理。
他们的关键做法包括:
- 将LINE账号设定为用户加入品牌“会员体系的第一入口”,有效替代了传统网站上复杂繁琐的注册流程,大大降低了用户成为会员的门槛;
- 通过精细化的用户集群分类,实现了精准的分群推送。例如,他们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购买场景,将用户分为“内祝い”(送礼)、“手土产”(伴手礼)、“アパレル”(服饰)等8个不同的客群。针对每一个群组,品牌都会定制不同的内容、沟通语气和商品展示,让信息更具针对性;
- 善用LINE的卡片型消息功能,以更具视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热门商品和推荐商品,让品牌信息能够更自然地融入用户“生活中的场景”,而非硬生生的广告。
这种精准的用户分群,绝非简单的人工标签所能完成。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背后往往需要一个强大的CDP(客户数据平台)或用户数据分析平台作为支撑,能够将用户在独立站的浏览行为(如页面停留时间、点击偏好)、购买历史,以及在LINE上的互动数据进行多维度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动态地生成“准备购买伴手礼”或“关注最新款服饰”这样的高价值客群画像,从而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增长闭环。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日本用户更愿意留在那些“有温度、有连接”的系统中。当品牌能够在LINE上同时满足用户购物、会员管理和内容体验等多重需求时,用户的信任感就会从一次单纯的购买,自然而然地延伸成为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
案例② BAKE:引导“路过型顾客”向“品牌忠实粉丝”的转化
知名甜点品牌BAKE在疫情之后,通过OMO(线上线下融合)战略成功重塑了品牌增长模式。他们通过LINE官方账号与小程序的深度整合,巧妙地让更多“偶然路过”的顾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品牌的忠实会员。
BAKE的核心策略在于:
- 巧妙地利用LINE小程序作为会员证的载体,极大简化了用户注册会员的门槛,提升了用户体验;
- 通过精准投放LINE广告的“加好友”功能,有效地吸引潜在顾客关注品牌账号;
- 基于用户在LINE内外的行为数据,进行用户分层,并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内容,例如生日优惠券、购物车提醒等,精准触达用户需求;
- 在LINE上统一品牌的视觉风格和沟通语调,全方位强化品牌的一致性和辨识度。
更重要的是,BAKE将LINE不仅仅视为一个销售渠道,而是将其定位为“品牌体验的延长线”。从用户第一次关注品牌,到逐步成为会员,再到跨品牌内容的流畅触达,LINE在BAKE的生态中不仅是一个CRM(客户关系管理)工具,更是用户感知和认可品牌的重要入口。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日本市场,LINE绝不只是一个冰冷的销售触点,它更像是“品牌生态系统的中枢”。当用户能够在同一个熟悉的界面中,轻松完成关注、积分、沟通与购买等一系列操作时,他们对品牌的“亲近感”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自然而然地汇聚成对品牌的深厚“信任”。
案例③ タカラトミー:用LINE强化多品牌的情感连接
トミカ(多美卡小汽车)、プラレール(Plarail火车模型)、リカちゃん(莉卡娃娃)——这些几乎陪伴了几代日本儿童成长的经典品牌,如今都通过LINE平台,在同一个企业账号下,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情感沟通”模式。
タカラトミー(Takara Tomy)采取的关键策略包括:
- 巧妙地用一个企业总账号来整合旗下多个品牌的内容,既保持了品牌之间的独立性,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 通过在LINE内发起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用户的偏好和他们希望收到信息的时间,从而实现更个性化的沟通;
- 实现了根据用户喜好自动切换品牌主题的“富媒体菜单”(Rich Menu),例如在トミカ活动期间显示トミカ风格菜单,在リカちゃん活动期间则显示リカちゃん风格菜单,提升了用户体验的趣味性和专属感;
- 积极利用CPD(Cost Per Download)贴图、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以及LINE广告来吸引新用户关注品牌账号;
- 将客服咨询、抽奖活动、最新通知等所有互动功能全部整合到LINE内完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タカラトミー的思路非常清晰:与其为每一个品牌单独建立无数个短期、孤立的营销入口,不如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平台。通过在统一的LINE平台上承载多个品牌的内容和服务,不仅让沟通变得更加“简单、连续”,也更容易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记忆”。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LINE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更是“品牌人格的延伸”。当一个品牌账号能够持续不断地给用户带来惊喜、亲切的体验和实用的便利时,用户所产生的情感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TV,就会自然而然地持续提升。
总结:信任,是日本市场最稳固的增长力量
在日本市场,私域经营从来不是一场短跑冲刺。它不单纯追求广告点击率的提升,也不是为了多一次信息推送的曝光,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在用户的心中,占据一个“被信任”的重要位置。无论是中川政七商店通过精心连接线上线下,构筑“接心好感”的策略;还是BAKE品牌以轻量化的OMO模式,实现“路人转粉”的转化;亦或是タカラトミー通过整合多品牌,深化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它们都在用同一种方式向我们证明:当品牌选择去“理解”用户而非一味“打扰”,当品牌与用户的沟通开始充满温度、富有节奏、并能引发情感共鸣时,那份建立起来的信任,就会成为品牌最稳固、最具复利效应的增长力量。
这,就是新媒网跨境认为的,日本市场私域经营的真正答案,也是所有品牌在深耕用户关系时,都值得思考和践行的真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line-japan-100m-users-drives-dtc-growth.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