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硅市场复苏:中国独占68%份额,抢占百亿商机!

日本,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强国,其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关键基础材料的支撑。硅,正是这些产业的核心“骨架”之一。近年来,日本的硅市场呈现出复杂而动态的变化,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为全球,特别是中国的跨境行业观察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号。
回顾2024年,日本的硅消费量实现了一次关键性的增长,达到18万吨,结束了自2023年以来的连续两年下滑态势。然而,市场的总价值却略有缩减,降至11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的硅进口量攀升至18.6万吨,其中,中国是其最主要的供应国,占据了高达68%的市场份额。尽管进口量增加,但进口总价值却有所收缩,降至10亿美元。与进口市场的活跃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的硅出口量在同期大幅下滑,仅为6600吨。
展望未来,日本硅市场预计将在下一个十年内保持温和增长。根据一份海外报告的预测,从2024年到2035年,其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0.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35年末达到19.4万吨。在价值层面,市场预计将以2.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届时市场价值有望达到14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来源的进口硅与不同目的地的出口硅之间,存在显著的价格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产品类型、纯度及应用领域的多元化。
日本硅消费市场观察
2024年,日本的硅消费量达到18万吨,实现了9.3%的增长。这一增长标志着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上升,从而结束了之前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从整体趋势来看,日本硅消费量的长期模式相对平稳,尽管在2014年曾达到28.4万吨的峰值。此后,尽管经历波动,但整体消费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日本硅市场的总价值在2024年略有下降,达到11亿美元,较上一年减少了4.2%。这一下滑发生在消费量有所增长的背景下,可能意味着单位产品价格的调整或市场产品结构的细微变化。市场的最高价值曾出现在2014年,达到17亿美元,但在随后的2015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价值未能恢复到这一高点。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和贸易从业者而言,观察这种消费量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更精准地判断日本市场对硅材料的实际需求和价格敏感度。
硅作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合金制造以及化工等多个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消费量的波动往往是下游产业景气度的晴雨表。2022年和2023年消费量的下降,可能与全球宏观经济的调整、国际供应链的阶段性波动以及日本国内相关制造业的去库存周期有关。而2024年的反弹,则可能预示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的逐步回暖,以及日本在部分先进制造领域的生产活动恢复活力。对于希望拓展日本市场的中国供应商来说,这提供了积极的信号,表明需求侧存在新的机遇。
进口市场分析
2024年,日本的硅进口量终于恢复增长,达到18.6万吨,结束了自2021年以来持续两年的下滑趋势。尽管整体进口量波动不大,但2021年曾出现48%的显著增长,使进口量达到29.9万吨的峰值。此后,进口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并在2022年至2024年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价值层面看,2024年日本的硅进口总额缩减至10亿美元。整体而言,进口价值呈现出显著的收缩趋势。与进口量相似,2021年曾出现进口价值的快速增长,较上一年增长了52%。历史数据显示,日本硅进口价值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达到18亿美元,但在2015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值未能恢复到这一水平。
主要进口来源国与价值分析
在2024年的日本硅进口市场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以12.6万吨的供应量占据了日本总进口量的68%的市场份额,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硅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供应量远超第二大供应国巴西(1.3万吨)的十倍。挪威以5.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供应了1.1万吨。
| 进口来源国(按吨计) | 2024年进口量 (千吨) | 市场份额 (%) | 
|---|---|---|
| 中国大陆 | 126 | 68 | 
| 巴西 | 13 | 7 | 
| 挪威 | 11 | 5.9 | 
| 其他国家 | 36 | 19.1 | 
| 总计 | 186 | 100 |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对日本的硅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1.7%,显示出量的方面有所调整。与此同时,巴西和挪威对日本的硅供应量则分别实现了9.4%和7.2%的年均增长率,表明这些国家在日本市场上的活跃度有所提升。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4年日本主要的硅供应国包括美国(4.22亿美元)、中国(2.82亿美元)和巴西(3800万美元),这三个国家合计占据了总进口价值的72%。挪威、澳大利亚、老挝和马来西亚紧随其后,共同贡献了另外8.6%的市场份额。
| 进口来源国(按价值计) | 2024年进口价值 (百万美元) | 市场份额 (%) | 
|---|---|---|
| 美国 | 422 | 42.2 | 
| 中国大陆 | 282 | 28.2 | 
| 巴西 | 38 | 3.8 | 
| 挪威 | 32 | 3.2 | 
| 澳大利亚 | 15 | 1.5 | 
| 老挝 | 13 | 1.3 | 
| 马来西亚 | 11 | 1.1 | 
| 其他国家 | 187 | 18.7 | 
| 总计 | 1000 | 100 | 
马来西亚在进口价值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6.4%,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价值增长则较为温和。这可能意味着马来西亚在特定类型或高附加值硅产品的供应方面取得了进展。
进口价格趋势与差异
2024年,日本硅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5504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17.7%。在过去的观察期内,进口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尽管2022年曾出现43%的增长,但整体价格走势在2014年达到每吨8458美元的峰值后未能持续回升。
不同供应国之间的平均进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在美国的硅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53503美元,而马来西亚的进口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2217美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可能反映了硅产品在纯度、形态、加工深度以及应用领域上的巨大差异。例如,高纯度半导体级硅与冶金级硅的价格可能相去甚远。
从2013年到2024年,老挝的硅价格增长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0.7%,而其他主要供应商的价格则呈现出混合趋势。这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来说,意味着在选择日本市场供应商或进入日本市场时,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细分市场的价格结构和产品标准。
出口市场洞察
2024年,日本的硅出口量显著下降至6600吨,较上一年减少了24.7%。整体而言,日本的硅出口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在过去的观察期内,出口量曾于2017年出现27%的增长,但自2013年达到2.1万吨的峰值后,出口量未能恢复增长势头。
从价值层面看,2024年日本的硅出口总额大幅缩减至2.77亿美元。与出口量相似,出口价值也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尽管2021年曾出现34%的增长,但历史数据显示,出口价值在2013年达到6.25亿美元的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这表明日本在硅产品出口方面,可能正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全球供应链调整或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主要出口目的地与价格
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1800吨)、中国大陆(1500吨)和波兰(1400吨)是日本硅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这三个地区合计占据了日本硅总出口量的71%。
| 出口目的地(按吨计) | 2024年出口量 (千吨) | 市场份额 (%) | 
|---|---|---|
| 中国台湾地区 | 1.8 | 27.3 | 
| 中国大陆 | 1.5 | 22.7 | 
| 波兰 | 1.4 | 21.2 | 
| 其他国家 | 1.9 | 28.8 | 
| 总计 | 6.6 | 100 | 
从2013年到2024年,波兰从日本进口硅的增长率最高,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8%,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出货量则有所下降。这表明波兰市场对日本特定硅产品的需求可能有所增加。
在出口价值方面,2024年日本硅产品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台湾地区(8500万美元)、中国大陆(5700万美元)和韩国(5400万美元),这三个地区合计占据了总出口价值的71%。英国、马来西亚、美国和波兰紧随其后,共同贡献了另外22%的市场份额。
| 出口目的地(按价值计) | 2024年出口价值 (百万美元) | 市场份额 (%) | 
|---|---|---|
| 中国台湾地区 | 85 | 30.7 | 
| 中国大陆 | 57 | 20.6 | 
| 韩国 | 54 | 19.5 | 
| 英国 | 19 | 6.9 | 
| 马来西亚 | 18 | 6.5 | 
| 美国 | 14 | 5.1 | 
| 波兰 | 7 | 2.5 | 
| 其他国家 | 23 | 8.3 | 
| 总计 | 277 | 100 | 
在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波兰在出口价值方面增长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0%,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出口价值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日本硅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41981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2.6%。然而,在过去的观察期内,出口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上涨趋势:从2013年到2024年,其价格以平均每年3.2%的速度增长。其中,2022年曾出现30%的增长,是增长最快的年份。尽管2023年曾达到每吨43118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在2024年略有回落。
不同出口目的地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要供应商中,出口到英国的价格最高,达到每吨143025美元,而出口到波兰的平均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4785美元。这种价格差异再次印证了硅产品的高度细分市场,以及不同国家对特定品类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
从2013年到2024年,出口到中国台湾地区的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而其他主要目的地的价格增长则相对温和。这可能表明中国台湾地区在获取特定高附加值硅产品方面的需求旺盛。
对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的启示
日本硅市场的最新动态,为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
首先,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硅供应国,占据了日本总进口量的近七成。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硅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对于中国的硅材料供应商而言,稳定并深化与日本市场的合作关系,探索在高纯度、特殊用途硅材料方面的技术交流与贸易往来,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其次,日本在进口硅产品时,对来自美国等国家的高价值硅产品需求旺盛,这表明日本在高端半导体、精密电子等领域对特定规格和高纯度的硅材料有持续需求。与此同时,日本出口的硅产品平均价格显著高于其进口均价,且出口目的地价格差异巨大,这暗示日本在将进口的初级或中级硅材料加工后,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再出口,尤其是在半导体级硅或特种合金硅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的相关企业可以从中借鉴,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单纯的原材料供应者向高技术产品提供者转变。
再者,波兰市场在日本硅出口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价值的增长率都位居前列。这可能预示着欧洲新兴市场对硅材料,特别是来自日本的精加工硅产品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和贸易企业而言,这提供了一个拓展欧洲市场的观察视角,即不仅要关注传统工业强国,也要留意新兴经济体的潜在需求。
最后,日本硅市场消费量的回暖,以及未来十年稳健的增长预测,无疑为全球硅产业链注入了积极的信号。硅作为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石,其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应持续关注日本以及全球硅市场的供需变化、技术创新和政策导向,抓住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机遇,共同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japan-silicon-rebound-china-grabs-68pc-billion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