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非原创Meme靠长文案触达率暴增30%。

Instagram负责人亚当·莫塞里(Adam Mosseri)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平台每周举行的Instagram Stories问答环节中,对一个广受用户关注的问题给出了明确回应。该问题聚焦于“长文案是否会影响帖子触达率”。
莫塞里的解释清晰而直接:他指出,发布冗长的文案本身并无不妥。用户若希望撰写长篇内容,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他强调,文案的长度并不会对帖子的触达率产生显著影响。莫塞里提到,确实有一些用户巧妙地利用文案讲述更长的故事,但此举仅是“锦上添花”,并非必要条件,也不会对帖子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决定文案的篇幅。
这番表态,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近期,许多用户,特别是运营Meme(表情包/梗图)账号的博主,开始在Instagram帖子中附带极长的文案。这些文案往往与图片内容毫无关联,有时甚至会嵌入专业的技术文档,例如详尽的汽车规格描述。
这些奇特的文案现象中,最常见的例子是那些与汽车主题无关的Meme帖子,却配上关于本田思域Type R或梅赛德斯CLR GT等车型的详细技术说明。这种做法背后的动机和逻辑,成为社群内部热议的话题。
针对这种现象,社群中流传着多种猜测。根据一些博主和外部观察者的报告,部分人认为在帖子中添加这种与内容不相关的长文案可能带来以下“益处”:
- 算法欺骗效应: 认为此举能误导算法,让对汽车感兴趣的用户看到这些Meme帖子。
- AI推荐影响: 推测长文案中包含的关键词可能影响ChatGPT等AI工具的推荐,当用户询问汽车相关信息时,可能会推荐包含这些内容的帖子。
- 增加视频观看时长: 认为用户为阅读冗长文案会花费更多时间,从而间接增加视频的观看时长。
- 关键词堆砌策略: 通过大量关键词堆砌,意图混淆Instagram的算法,从而提高帖子曝光。
- 吸引高消费广告受众: 推测提及豪华车信息可以吸引到更具购买力的高消费广告受众。
- 信息内容加权: 认为算法可能会将包含大量信息内容的帖子判定为高质量内容,从而提高其触达率。
然而,新媒网跨境分析认为,这些猜测多为臆想,并非该行为的真正驱动因素。
事实的深层原因,需要追溯到2024年4月。Instagram彼时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旨在检测并惩罚“非原创内容”。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聚合型账号(Aggregator Accounts)的活跃度,通过将其内容从推荐展示(如推荐帖子和“探索”页面)中移除,从而降低其曝光。Meme聚合账号正是这类政策的重点打击对象,因为它们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对其他账号和平台热门内容的重新发布。政策实施后,这些账号的表现受到显著影响,触达率和互动量均可能大幅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Meme账号开始探索规避新政策的方法。如果帖子中的Meme图片是复制的,但文案却是完全不相关的、原创的,并且包含大量技术性或信息量丰富的内容,情况又会如何呢?
这种做法,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似乎确实能够绕过Instagram的预排名检测系统,从而避免被识别为重复的Meme内容。因为该检测系统无法仅依赖视觉识别来判断内容是否原创,当缺乏匹配的文案信息作为辅助时,系统识别这些重新发布的帖子就变得不那么容易。
通过这种方式,Meme账号在享受其Meme内容带来的流量和互动的同时,其无关的冗长文案实际上并未被多数用户真正阅读。本质上,添加这种不相关的文案,使得这些帖子在形式上与原始素材产生足够大的差异,从而避免因内容复制而受到惩罚。
据部分发帖者声称,当他们在Meme帖子中使用这种不相关的文案时,其平均触达率能提高约30%。尽管莫塞里在回应中并未提及这种“巧妙”的文案使用方式,但这极有可能是用户最初提出关于长文案影响触达率问题的核心动机。
因此,当用户在Instagram上看到一些看似普通的Meme帖子,却配有描述非相关事物的“奇特”文案时,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为了规避平台“非原创内容”惩罚而重新发布的帖子。尽管此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奏效,但并非平台鼓励的健康内容创作模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