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海外首店开业!中国车2025震惊世界,改写格局!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浪潮中,全球化战略正成为越来越多品牌寻求新增长的关键。当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大车企纷纷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舞台。近日,新媒网跨境获悉,我们熟知的理想汽车便迈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其首家授权零售中心盛大开业。
此次开业的零售中心,将主要销售理想汽车备受市场青睐的三款增程电动车型:理想L9、理想L7和理想L6。这不仅是理想汽车在海外设立的首家授权零售中心,更像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标志着理想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正式启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智能制造的实力和魅力。
与在国内市场普遍采用的直营销售模式不同,理想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初期拓展,选择的是更加灵活和适应当地情况的授权经销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经销商的网络和经验,帮助品牌迅速融入异域市场,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学习、开放合作的姿态。
根据规划,下个月,理想汽车还将加速在中亚地区的布局,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以及经济重镇阿拉木图,相继开设新的零售中心。未来,这些海外网点将不仅仅是销售车辆的场所,更将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官方服务,包括车辆质保、专业的检修维护、原厂备件配送、及时的技术支持,乃至便捷的OTA远程升级等,确保海外用户也能享受到与国内一致的高品质服务体验。
回溯理想汽车的全球化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了不少策略上的调整和深思熟虑。记得在2023年7月,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先生曾明确表示,在2025年之前,理想汽车将专注于深耕国内市场,暂不考虑拓展海外业务。到了2024年10月,内部更是有过一番讨论,甚至考虑将出海计划延后至2028年之后。
然而,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烈度持续升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群雄逐鹿,你追我赶。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理想汽车也如同逆水行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增长路径。曾经的计划,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也需要灵活应变。
在去年一季度,理想汽车推出的首款纯电车型Mega,在上市初期收到了一些市场反馈,订单增长未及预期。同时,其增程车型的订单增长也未能达到最初的设想。面对这些挑战,理想汽车展现出了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战略韧性与调整能力。他们果断地将年度销量目标从最初雄心勃勃的80万辆,调整至更为务实的56万至64万辆区间。
到了年中,市场上甚至有消息传出,理想汽车内部再次对目标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审视,将其进一步调整至约48万辆左右。尽管经历了这些调整,但最终在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际交付量达到了50.05万辆,实现了33.1%的同比增长。虽然这一数字略低于年初设定的最高目标,但足以证明其在激烈竞争中的强大生命力和市场认可度。
进入全新的一年,汽车市场依然充满变数。在9月份,理想汽车的单月交付量为33951辆,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已是自今年6月以来,理想汽车连续第四个月度交付量出现波动。这番场景,无疑让理想汽车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寻求多元化的增长路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海”这一战略选择,被理想汽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拉动未来增长的关键引擎。理想汽车也坦诚地表示,2025年,正是理想汽车全面落实其全球化战略的“元年”。这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预示着理想汽车将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当然,对于一家有远见的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的内涵绝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将产品卖到海外。它更深层次地包含了技术输出、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品牌文化的全球传播等多个维度。在海外零售中心落地之前,理想汽车就已在德国和美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提前布局了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的设立,旨在推动产品和技术的本土化创新,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理想汽车的规划,预计在2026年上市的新车型,都将是经过精心打磨和调整的全球化产品。它们会充分考虑当地的法规要求、气候条件、使用习惯以及审美偏好,力求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驾乘体验。这种对本土化的深度融合,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赢得尊重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来,理想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将持续深入推进。继在中亚地区成功落子之后,中东和欧洲市场已然被理想汽车列入了下一步的重点扩张区域。中东地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对智能电动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欧洲作为传统汽车工业的摇篮,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高,市场规范成熟,无疑是中国汽车品牌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舞台。理想汽车正以其稳健而富有远见的步伐,一步步将中国智能电动车的风采展现给世界。
中国汽车出海大势所趋,驶向全球新征程
事实上,将出海作为新战略焦点的,远不止理想汽车一家。纵观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那些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能力卓越的汽车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全球化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股“中国汽车出海”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
进入今年以来,多家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纷纷推进本地化生产计划,进一步深化其全球布局。2月份,奇瑞汽车就宣布,将在马来西亚的雪州高科技汽车城设立一座智能汽车工业园,预计到2026年便可建成投产。这不仅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将带动马来西亚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紧接着,5月份,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标志着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深耕细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到了8月份,长城汽车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南美大陆,其收购的奔驰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升级后,也已正式投入生产。这些举措都清晰地表明,中国汽车品牌正从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更深层次的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
除了这些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的“老牌劲旅”,一些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锐势力”也在加速海外落地。例如,今年年中,小米汽车业务团队就曾远赴欧洲进行实地调研,积极为后续发展合作伙伴、扩大销售网络做准备。到9月份,小米汽车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首个欧洲研发中心已正式启用,展现出其在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布局的雄心。
根据小米的战略规划,小米汽车很可能在2027年正式开启海外之旅,通过智能电动车,填补小米全球互联生态系统中“人、车、家”这一关键的环节,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无缝连接的智能生活体验。
在同一时期,甚至一些“跨界选手”也积极投身造车大潮,扛起了出海大旗。以智能扫地机器人闻名的追觅科技,便宣布了其宏大的造车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追觅科技的CEO俞浩先生已经亲自率队前往德国考察,为追觅汽车工厂的选址进行规划。有消息称,这座工厂可能选址在德国柏林,而且距离著名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不远,这无疑将为追觅汽车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遐想。
此外,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无人驾驶汽车也愈发成为中国企业出海赛道上的璀目光点。与传统汽车仅仅是销售整车不同,无人车出海更注重核心技术的落地应用,目标是将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深度嵌入当地的交通运营网络,从而提供智能化、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务。
今年7月份,百度旗下享誉盛名的无人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就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Uber达成了战略合作。这意味着“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技术和运营模式,将有机会接入Uber庞大的全球出行网络,在世界各地区域市场落地生根,为全球用户带来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体验。
紧随其后,9月份,国内另一家自动驾驶领军企业——小马智行,也宣布成功获得了迪拜的自动驾驶路测许可。首批搭载其先进技术的无人驾驶车辆,已在迪拜这座对未来科技充满热情的城市开启了实际路测。这不仅是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也预示着中国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正逐步走向世界,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由此可见,历经百年沧桑与积淀的汽车工业,如今在中国市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而这股充满活力的生机,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积极拓展海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全球市场蔓延。新媒网跨境认为,所有人都明确地看到,这股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过去的追赶者,强势蜕变为引领全球汽车发展潮流的领先者,成为改写世界汽车市场格局的关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ideal-auto-first-overseas-store-2025-remakes-worl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