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发凉!跨境99%死在上架前,月投7.5万美金!

2025-08-28Shopify

Image

最近,跟两位从南京远道而来的老朋友深入交流了两天。我们从创业的初心聊到方向选择,再到具体的产品策略,这样高强度的思想碰撞,在过去几年里还是头一次。交流中,一个愈发清晰的感受是:很多时候,一门生意的成败,其实早在它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不少朋友在创业路上,并非输在技术不足,也非败在资源匮乏,真正欠缺的,是对商业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是对一项事业发展脉络的系统性认知,以及在茫茫商海中如何精准定位方向,抽丝剥茧解决问题的智慧。我常听到有朋友提起:“我对某个产品很有兴趣,或者在某个行业有些资源。”每每这时,我心里总会咯噔一下。难道创业不应该首先聚焦用户需求,深入挖掘市场痛点,审视自身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并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突破吗?

在跨境电商的圈子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同行在产品正式上架前,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定价、成本、利润以及预期的销量。他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我们手中握有的资源、我们积累的技术、我们拥有的经验,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转化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说,这些优势能否真正在这款产品上落地生根,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新媒网跨境获悉,其实对于大部分优质产品而言,我们在上架之前,就已经完成了99%的核心工作。这包括了扎实的前期市场调研,透彻的竞品分析,以及对产品功能、品质、供应链等环节的精雕细琢。可以说,一旦产品完成这些基础性的筹备,正式上架后,我们的核心任务反而变得相对从容和清晰:主要是精准投放广告,持续分析销售与用户数据,及时优化广告策略,积极参与平台促销活动,并确保库存的充足与及时补给。

那些真正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道理的创业者,会在产品上架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入微的调研和分析,彻底打磨好产品的基础功。这样一来,产品上架后,他们便能以一种更加从容的心态去应对市场的变化。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同行往往在产品上架后才发现,许多推广渠道无法有效触达目标用户,产品本身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升竞争力,他们不得不仓促地启动促销活动、进行价格战,甚至为了获取评价而采取不规范的“刷单”行为。可这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挽回。因为产品一旦定型,想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难度大,而且还会受到现有库存、预算压力、漫长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更何况,对于许多初创团队而言,其试错的容错率本身就不高,产品如果未能“一炮而红”,往往会严重打击团队的信心,让他们失去继续“开几枪”的勇气和资本。

我的朋友在交流中还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款产品或一个项目的投入周期?很多创业伙伴,尤其是新手,常常难以承受新品推广初期可能出现的“账面亏损”,结果做着做着就容易心态失衡,甚至中途放弃。但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有一个反问:即使我们的产品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更好,即使我们的功能比别人更全面,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顾客都理所当然地会为一款没有任何评价、价格不够吸引人、品牌从未听说过的产品买单呢?

既然我们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不是应该先努力吸引足够多的“愿意尝鲜的访客”,让他们率先成为我们的用户?从这些早期用户身上积累真实的评价和反馈,逐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岂不是一种更符合实际,也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吗?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长远的布局去赢得市场。

谈到这里,肯定会有小伙伴说,这跟“亏损”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我们前期会精心评估产品的视觉呈现、详情页面设计、以及价格定位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即使我们自认为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也绝不能保证所有的潜在客户都能立刻接受我们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在产品从“默默无闻”到“广受欢迎”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拐点出现”的过程。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在确保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备足充足的货源,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更大规模的“精准流量”,让我们的产品能够产生更多的订单。因为随着订单数量的持续增长,用户评价也会陆续积累起来,平台给予的促销资格和资源也会逐渐向我们倾斜,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便会不断提升,转化率自然而然也会一点点地爬升。然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备货量不足,就意味着我们可投入推广的“利润规模”就没有那么大。在这种每天需要额外从自己兜里掏钱出来“砸推广”的状态下,创业者的心态是非常容易崩溃的,这会严重影响决策和执行。

新媒网跨境认为,跟许多同行惯常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团队的推广预算并非额外从公司账户中“掏腰包”,而是巧妙地从产品的“库存”利润中提取出来的。举个例子,假设我的一件产品拥有15美金的毛利,而我手头有300个库存,这就相当于我最大可以投入4500美金的推广费用,即便极端情况下,也能做到在产品维度上的盈亏平衡。但是,如果我拥有5000个库存呢?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最坏的条件下,我依然可以拥有高达75000美金的推广预算?这样一来,我们能够获取的流量规模,自然会比一般的小卖家大得多,我们有机会进行的产品测试和市场验证,也会比一般卖家多出很多,从而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

其实,这里面最残酷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多寡。有些朋友一开始选择的,本身就是一个天花板很低的小众市场。这样的市场,不仅产品的销量上限有限,用户的需求也少得可怜,而且往往还被少数巨头高度垄断。这导致我们即使想投入大量广告、想进行大规模推广,都找不到合适的门路,效果也微乎其微。更何况,不少朋友选择的产品,不论是从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还是从推广的难度角度来看,都非常高。结果就是,他们付出了超越别人几倍的努力,但最终拿到的回报,可能还不如别人的十分之一,这确实令人唏嘘。

之前与一位小伙伴聊天,我提到我们团队上架不到一个月的新品,就成功获得了平台重量级的秒杀推荐。结果,同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又陆续拿到了平台客户经理(BD)的专属促销推荐和欧美地区“黑五网一”这样的年度大促推荐。这位朋友听后非常惊讶,他说他有一个上线运营了两三年的链接,别说BD推荐了,就连平台最基础的秒杀推荐都没见过一次。我看了他的后台数据,发现他那个产品两年多的总流量加起来,甚至还赶不上我们一个月的流量规模,这才是他产品销量和发展速度迟缓的真正原因。可见,前期的精准规划和市场卡位有多么重要。

我们完全可以花上半年时间,去精心规划我们的产品线布局;再花三四个月时间,去扎实做好产品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后,用一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去吸引流量,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我们关注的永远不是那些稍纵即逝的市场热点或者短暂的需求,而是那些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始终存在的用户痛点和刚性需求。永远不要等到产品上架销售了一年半载,才恍然大悟淡旺季的存在,发现市场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更不要在辛苦坚持了一两年之后,才追悔莫及地发现自己最初选择的方向,其市场天花板竟然如此之低,发展空间极其有限。事后诸葛亮式的智慧,永远抵不过未雨绸缪的战略远见。

新媒网 纵横商海时间越长,我心头的敬畏感就越深。每当看到一些既没有丰富经验,又缺乏必要资源,甚至对商业运行缺乏底层认知,仅仅凭借着一腔孤勇和对“赚大钱”的极度渴望,就毅然投身创业浪潮的朋友,我都会为他们感到后背发凉。市场是残酷的,但这样的“事故”每天都在上演。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在很多时候选择闭口不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最终,还是那句话:尊重他人命运,学会善待自己。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4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本文讲述了创业者在跨境电商中常犯的错误,强调产品上架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同时,讨论了创业初期可能面临的亏损问题和如何利用库存利润进行推广,最后强调了选择市场的重要性及长期规划的必要性。
发布于 2025-08-28
查看人数 175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