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2000万到营收10亿!JisuLife小风扇全球狂卖6千万!
何志强,这位 JisuLife 品牌的创始人,在回顾品牌初创时期,曾这样感慨。在浩瀚的中国品牌出海故事里,小风扇这个品类,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实在算不上是“好赛道”。它客单价不高,并非生活必需品,还深受季节性影响。怎么看,这都不像是能孕育出一个响当当“品牌”的地方。然而,JisuLife 却偏偏在这条看似冷门的赛道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速度,硬是把小小的“解暑神器”卖到了全世界。
这不仅仅是在亚马逊同类目中傲视群雄,连续四年稳坐全球 USB 小风扇销量榜首,全球出货量突破 6000 万台的骄人成绩;更让业界为之侧目的是,根据公开数据,JisuLife 在 2024 年的年营收已经成功突破了 10 亿元大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如今颇具规模和实力的行业头部品牌,它的起点,却和无数普通创业者一样,最初不过是茫茫网海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网店。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份成就的背后,有着一段充满挑战与智慧的奋斗历程。
从电商“运营”到品牌“创始人”:摸爬滚打,经历阵痛,终成大器
何志强的创业故事,要从他大学毕业后说起。彼时,这位年轻人怀揣着一腔热血,渴望通过实战业务积累经验,最终独立创业。他选择留在广州,目标是找到一份电商运营的工作。然而现实的骨感,让他一度碰壁——“应届生只能当助理”似乎是道跨不过的门槛。但他并未气馁,凭借着一股韧劲和对未来的憧憬,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提供电商运营岗位的公司。唯一的条件是,底薪只有 2500 元。何志强在入职时便坦诚地告诉老板,他愿意拿最低的工资来学习和积累,但他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期限,一年后便会离开。
结果呢?这一年里,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何志强为公司创造了超过 30 万元的利润。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提成后,他如期提出了离职。
时间来到 2014 年,彼时的深圳,消费电子产业正蓬勃兴起,吸引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华强北”的魅力,也让何志强决定转战深圳。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同事合伙,开起了自己的网店。他们紧跟市场潮流,销售当时炙手可热的充电宝、音响和灯具等产品。与此同时,他们也承接来自日韩客户的 ODM 业务,为品牌代工。
很快,他们的店铺凭借一款亮眼的“蒂芙尼蓝”、容量高达 1 万毫安的小巧充电宝,迅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日销售量一度突破 200 单。那些设计可爱、便携实用的音响和灯具产品,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在电商红利刚刚显现的初期,这个年轻的团队就已经实现了年营收近 1 亿元的佳绩。到了 2016 年,羽翼渐丰的他们,决定正式成立“几素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品牌化的新篇章。
几素(JisuLife)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步都充满着探索与蜕变。
第一个阶段,是 2016 年到 2018 年的探索期。 几素的 ODM 业务在这个阶段发展得相对稳定。然而,长期从事代工业务,也让何志强和团队逐渐感受到了压力。那些贴牌客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一味地要求“降本”,这使得几素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代工模式虽然带来了稳定的订单,却也限制了他们对产品品质和创新理念的追求。这种内在的矛盾,最终促使几素下定决心,在 2019 年彻底放弃了贴牌业务,正式推出自有品牌 JisuLife,并同步着手制定宏伟的出海战略。
第二个阶段,是 2019 年到 2022 年的增长期与“阵痛期”。 放弃贴牌业务后,JisuLife 的业绩曾一度“腰斩”,公司也因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转型期。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前期代工的经验,让 JisuLife 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上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团队凭借这些积累,接连开发出了小风扇、加湿器和暖手宝等多款爆品,市场反响热烈。何志强回忆起那段时光,直言当时“信心爆棚”,一股脑儿地拓展了二十多个品类。从毛球修剪器到烘鞋器,从灭蚊器到几乎囊括所有小电器,产品线一度变得十分庞杂。
然而,这种缺乏清晰定位的“大而全”战略,很快就带来了问题。杂乱无章的产品分类,让何志强意识到,当时的 JisuLife 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更严重的是,这些小家电产品大多技术壁垒不高,一味地追随“热点”,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低价竞争泥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往往只有一年多,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到了 2021 年,由于品类过于宽泛,研发和生产投入巨大,公司出现了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金额高达 2000 多万元。虽然这笔亏损对彼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 JisuLife 来说,并不算致命,但它却发生在团队最有信心、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何志强在回首这段经历时,认为这是一次“刚好的”警醒。他坦言:“当时有一堆售后和产品问题,我们压根没有精力去改善,也很难解决。”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让 JisuLife 团队开始深刻反思。次年,他们痛下决心,砍掉了绝大多数品类,几乎“All in”小风扇,只保留了加湿器、暖手宝等少数品牌擅长的品类,作为满足国内冬季需求的补充产品。最直观的改变是,JisuLife 在电商平台的店铺界面,一下子变得“干净不少,看着舒服多了”,产品定位也更加聚焦。
选择“All in”小风扇这个品类,何志强坦言其中“有赌的成分”。在与新媒网跨境的对话中,他不止一次用“鸡肋”来形容当时的小风扇市场。彼时,市面上的小风扇产品大多价格低廉,普遍在 20 元以下,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不良商家会回收电子垃圾的零件,进行简单组装后便拿来销售。对于消费者而言,小风扇更是随手买一个应急的“快消品”,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牌忠诚度”或“品牌认知”。
但另一方面,JisuLife 团队也看到了这片“鸡肋”市场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早在 2018 年,JisuLife 就曾推出过一款小风扇,它的市场表现远远超出了团队的预期。这款风扇的研发,源于 JisuLife 团队对市场痛点的敏锐洞察——当时同类产品的平均续航时间普遍只有 3 小时左右。JisuLife 经过大半年的潜心研发,推出了首个具备 24 小时超长续航的小风扇产品。一经上线,这款风扇便在国内市场和韩国市场获得了海量积极反馈,日销售量一度突破数千台。
JisuLife 首款小风扇项目的成功,让他们对这个品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发现,小风扇虽然谁都能做,但从来没有人真正用心、认真地去深耕它。这激发了何志强的一个大胆设想:“假如我们成为第一个认真做小风扇的品牌,成为大家的首选,不就有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吗?”基于这样的思考,JisuLife 团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来“泛而全”的路线,转而走向了“一米宽,百米深”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All in”小风扇之后,何志强和团队深入研究发现,这个品类之所以被大家戏称为“鸡肋”,除了续航问题,其最核心的降温能力也存在“风力不足”的硬伤。对于 JisuLife 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当时他们的研发能力,还难以在长续航和大风量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何志强分享说,很多优秀的初创品牌在投入巨额研发后,反而因此陷入困境甚至“夭折”,因为谁都无法确定加大研发投入后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同时,东南亚作为 JisuLife 的重要市场之一,团队也担心增强产品性能后,必然导致的单价提升会影响销量。
在犹豫与权衡之间,何志强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看到了新的可能性。他回忆道:“我们当时在东南亚实地调研,在曼谷街头,我发现有不少外卖小哥和 Grab 司机,他们用的手机都是最新款的智能手机。这让我意识到,当地消费者并非只追求低价。另外一个例子是,大疆的无人机价格也不便宜,但在东南亚市场卖得挺好。而且我最早接触无人机的时候,续航大概也就 20 分钟,后来却可以飞将近 1 小时了。”这些观察让何志强明白,一个市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产品能否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否交付远超价格的价值。
于是,JisuLife 迎来了它的第三个阶段——突破期。2022 年到 2023 年,JisuLife 从零开始,投入巨资定制生产设备,重新设计了风扇的整体方案。最终,他们成功推出了自研的“高速节能风机”,在确保风量强劲、带来显著降温效果的同时,实现了令人惊叹的“两天续航”能力。这款革命性产品在年中上线,尽管当时夏季已经过半,但依然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卖爆了”。何志强曾在与“天下网商”的对话中分享到,这款产品的出现,让 JisuLife 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拔高了一个层级,在一些海外国家,它甚至成为了消费者心中具有高度国民认知度的品牌。仅 2023 年,JisuLife 的营收就相较 2022 年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JisuLife 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2022 年,JisuLife 在东南亚多个国家的电商平台上,成功登顶便携风扇品类第一品牌。至 2024 年,它更是连续四年保持着全球 USB 小风扇销量第一的霸主地位,真正实现了从“鸡肋”到“爆款”的华丽转身。
年营收 10 亿背后的智慧:功能拓展不靠场景,但营销要嵌入场景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JisuLife 正是凭借着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才实现了如此优秀的开局。但要将一个以小风扇为主打的品牌做到年营收 10 亿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秘诀,在于它对风扇产品细分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比如,JisuLife 旗下目前主要分为风扇、加湿和取暖三大产品线。而在主营的风扇产品中,针对户外、桌面和亲子带娃等不同使用场景,又细致地推出了手持、挂脖、桌面以及可固定在婴儿车上等多种形态的 SKU,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其中,JisuLife 在新款风扇中新增外设喷嘴的特殊设计,尤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产品说明显示,JisuLife Ultra2 这款产品,巧妙地通过替换不同的喷嘴,可以将出风口变成吹尘器或“打气筒”,从而实现车内清扫、床垫充气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功能。而其手持部分内置的大容量电池,除了为风扇提供强劲续航和风力支持之外,还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便携式充电宝,随时为手机等设备充电,同时还能提供照明功能。这一系列创新设计,极大地拓宽了小风扇的常规使用场景。结合 JisuLife 为这款产品设置的关键词来看,品牌显然希望通过这些多元功能,将其应用场景扩展到露营、音乐节、徒步旅行和车内清扫等户外和日常情境中,从而大幅提升产品的使用率和实用价值。
通常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新功能的发现和拓展,和其他大多数品牌一样,是通过深入挖掘用户的使用场景而实现的。然而,何志强却表示恰恰相反。他提到,正是基于 JisuLife 自研的“高速节能风机”所带来强大风力特性,他开始设想能否赋予小风扇一些“不一样”的功能。基于这个核心优势,团队才开始集思广益,最终讨论出了通过新增喷头来实现功能拓展的方案,并由此进一步衍生出 JisuLife 产品在户外运动等场景下的巨大使用潜力。这种“先有技术优势,再拓展应用场景”的思路,无疑展现了 JisuLife 在产品创新上的独特视角。
目前,亚马逊平台上大多数手持风扇的价格仍然维持在 30 美元以下的水平。然而,从 JisuLife 官网显示的畅销产品来看,其不少产品定价已经高达 60 到 90 美元之间。对于如此高昂的定价,JisuLife 起初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何志强透露:“其实我们在立项会的时候,这款产品差点就被毙掉了。因为当时我们做完原型机,根据成本推算,最终定价可能要 70 美元往上。小风扇卖这个价格,遭到了团队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同类产品没有这么高的,这个价格几乎是翻倍的。当然也有犹豫,但本来产品导向就是为用户解决问题,最终因为价格而毙掉,总觉得有些遗憾。”
何志强坚信,只要用户拿到产品后,能够真正认可其功能和带来的价值,自然就不会觉得价格离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还是力排众议,推动了这款产品的上市。事实证明,这场看似冒险的尝试,最终拿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卖得太好了,评价也很好。”目前,在亚马逊上,JisuLife Ultra2 的单价为 75 美元,在过去一个月里,销量依然突破了 1000+,足以证明其高价值策略的成功。
谈及如何构建品牌,何志强分享了他独到的见解:“构建品牌其实没有想象中复杂,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开始你就要明确做品牌的目的。要做什么样的品牌?想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主张是什么?都要想清楚。只有目的清晰,后续的动作才不会乱。”他以 JisuLife 前段时间策划的一场看似“无用”的捡垃圾活动为例,深入阐释了品牌的营销智慧。
JisuLife 近期联合举办了两场公益活动,分别在海边和山上组织捡拾垃圾,并进行了线上直播。作为一次内部倡议的公益活动,线上观众峰值达到了 700 人左右。何志强强调:“活动全程不涉及任何销售行为,但通过‘公益+户外场景’的巧妙结合,无形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这样一来,当观众在未来遇到类似户外场景时,第一个想到的品牌,很可能就是我们。”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品牌传播方式,正体现了 JisuLife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文明”的践行。
在常规营销方式上,JisuLife 积极与各大音乐节合作。音乐节作为典型的高温户外场景,正是 JisuLife 小巧精致、便携实用的小风扇大显身手的好地方。产品自然地融入场景,既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又实现了有效的社交媒体曝光,可谓一举两得。此外,JisuLife 近两年还分别签约了泰国人气明星 Billkin 和中国知名演员李一桐作为品牌代言人,并与黄油小熊、线条小狗等国内外知名 IP 进行联名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热度和影响力。
“目的不明确,营销动作就无法形成合力,这可能让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失焦,最终得不偿失。”何志强特别强调了“品牌化”与“花钱做营销”之间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只有所有营销动作都方向正确,始终以提升顾客体验为价值导向,并能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形象才会越来越统一和完整。如此一来,品牌效应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显现,最终形成强大的“幂次效应”,让 JisuLife 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from-20m-loss-to-1b-rev-jisulife-fans-sell-60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