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9万!欧盟反倾销突袭中国产品,暴增57%引危机!
金秋九月,全球贸易的舞台依旧风云变幻,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我们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每一次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也考验着我们应对变局的智慧和能力。新媒网跨境获悉,就在2025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则公告,决定对原产自中国的聚酯无纺布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无疑给相关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着我们,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贸易摩擦依然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这次调查并非空穴来风,其源头来自欧洲本土的两家重要企业——弗罗伊登贝格高性能材料公司(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和约翰斯·曼维尔公司(Johns Manville)的申请。作为在技术纺织品和建材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外资企业,它们的动向往往能折射出欧洲相关行业的某种考量。欧盟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依照其贸易救济程序,正式启动了本次调查。
那么,究竟是哪些产品被卷入了这次风波呢?公告中明确指出,本次调查涉及的产品,具体来说是“非织造针刺聚酯长丝片材”。这些材料有一些特定的规格要求:比如,它们的单位面积重量要超过70克/平方米,厚度则介于0.5毫米到1.8毫米之间。此外,这些片材还会用一种或多种粘合剂进行浸渍处理,但玻璃纤维的含量按重量计必须低于30%,并且产品本身未经过涂层或覆盖。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技术参数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事实上,聚酯无纺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我们通常没有察觉。它是一种多功能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汽车制造、过滤材料、医疗卫生以及家纺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它常被用作防水卷材的基材,增强屋顶和地下结构的抗渗能力。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它又成了重要的土工布,用于加固路基、隔离不同土层,延长工程寿命。在汽车制造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内饰材料、隔音垫,提升驾乘舒适度。此外,高性能的过滤材料、医用防护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也都离不开聚酯无纺布的身影。可以说,这种材料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其市场需求量一直都很大。
这次调查涵盖的关税编码也清晰列明,主要涉及CN编码(ex)56031390、56031420以及(ex)56031480,对应的TARIC编码是5603139070和5603148070。这些代码如同商品的“身份证”,明确了涉案产品的范围。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计划,倾销调查期将追溯至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我们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聚酯无纺布的价格,将是此次调查的核心考量点,委员会将评估是否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行为。而损害调查期则设定得更长,从2022年1月1日一直持续到倾销调查期结束。这个阶段,欧盟将重点考察在此期间内,中国产品的进口是否对欧盟本土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对于我们的企业而言,每一次反倾销调查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是一次审视自身、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引擎,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我们始终坚信,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才是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繁荣的基石。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从宏观数据来看,在本次倾销调查期内,也就是从2024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贸易额达到了7789万美元。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高达57%的显著增长。这组数据本身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制造的聚酯无纺布在欧盟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并受到了当地市场的青睐。这种增长既是我们在技术、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效率方面优势的体现,也反映了欧盟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旺盛需求。
当然,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也可能成为贸易摩擦的诱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看来,进口量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有时会被解读为潜在的“倾销”迹象,从而引发保护本土产业的行动。因此,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同时又能有效应对各类贸易壁垒,是我们中国企业需要长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从地域分布来看,此次涉案产品的主要出口企业,集中在我国的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等多个省份。这几个省份都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
比如,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其工业门类齐全,纺织业历史悠久,在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河北省在非织造布领域也有深厚的积累,不少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湖北省和湖南省,近年来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制造业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江苏省,更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镇,拥有众多国际领先的纺织企业,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一直走在前列。这些省份的企业,凭借着精湛的工艺、稳定的品质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面对这次反倾销调查,我们中国的企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姿态。首先,要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反倾销调查程序复杂、时间跨度长,对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都是不小的消耗。其次,要积极应诉,配合调查。这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企业需要及时整理和提供相关财务数据、生产成本、销售记录等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法律团队,协助分析案情,制定应诉策略,并在调查过程中与欧盟委员会保持良好沟通。
在应诉过程中,我们的企业不仅要证明自身不存在倾销行为,还要充分论证中国产品对欧盟市场并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害。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欧盟市场的竞争格局、本土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产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时,中国产品的进入,反而能提升市场活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甚至弥补当地产能的不足。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品牌建设。了解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价值竞争”,这是我们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应诉支持,协调行业力量,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形成合力,这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至关重要。
新媒网跨境认为,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贸易摩擦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开放的必经之路。面对挑战,我们更要坚定信心,秉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我们的企业有韧性、有智慧,能够从每一次磨砺中学习成长,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我们相信,通过坦诚对话和建设性合作,任何贸易争端最终都能找到解决之道。我们的企业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公平竞争,也期待与国际伙伴一道,共同维护稳定、互惠互利的全球贸易秩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anti-dump-china-goods-57pc-surge-hit.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