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港口巨头揭秘:非洲贸易激增28%!
新媒网跨境获悉,在全球贸易格局持续震荡的当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 World)首席执行官苏丹·艾哈迈德·本·苏拉耶姆(阿联酋)近日接受外媒采访时,展现了对全球贸易的坚定信心。作为全球最大港口运营商之一的掌舵人,他管理的60多个码头和贸易枢纽横跨中东、非洲、欧洲、亚洲及美洲,其中迪拜杰贝阿里自由区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我们在国际贸易领域深耕数十年,见证过地缘政治冲突、市场垄断和政府保护政策的冲击,但贸易的韧性始终超乎想象。”本苏拉耶姆的这番话,被业界视为对当前关税争议的积极回应。尽管美国近年来持续加征关税,但他观察到,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的商品正加速流向其他地区,尤其是非洲市场增长显著。
贸易版图重构:新兴市场成新增长极
杰贝阿里港的运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这座全球第九大集装箱港口不仅服务中东地区,更辐射印度次大陆、欧亚大陆及非洲内陆国家。“从伊拉克到中亚的独联体国家,蕴藏着1.5万亿美元的贸易潜力。”本苏拉耶姆特别提到,非洲大陆的贸易需求正在快速释放,仅过去三年,经杰贝阿里港转运至非洲的货物量就增长了28%。
这种区域贸易的活力,与部分传统市场的收缩形成对比。外媒报道显示,美国中型企业正面临“新经济现实”——关税压力已从“是否影响运营”转变为“如何平衡成本与客户维系”。据某机构2025年8月调研数据,90%的实体商品企业和超70%的服务企业选择提价应对成本压力传导,但四分之三的中型商品企业仍遭遇利润率下滑。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消费端的变化同样显著。约75%的企业反映,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客户,需求均呈现疲软态势。有分析指出,单纯依靠涨价可能削弱品牌忠诚度,甚至加速利润萎缩。这种“成本转嫁困境”促使更多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部分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关税影响较小的新兴市场。
港口经济的“韧性密码”
面对复杂局势,本苏拉耶姆强调了基础设施的“战略缓冲”作用。以杰贝阿里港为例,其数字化码头系统可将货轮平均等待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自动化仓储体系则使物流成本降低15%-20%。这种效率提升,为应对贸易波动提供了技术支撑。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创造价值,而不仅是应对政策变化。”他举例说,DP World在非洲投资的铁路网络与内陆物流中心,已帮助赞比亚铜矿出口周期缩短40%,这种“港口+腹地”的联动模式,正在重塑区域贸易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多个港口近期纷纷加码技术升级。新加坡港启用人工智能调度系统后,集装箱处理效率提升30%;鹿特丹港则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贸易文件实时核验。这些创新实践,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注入新动能。
未来图景:多元平衡与创新驱动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三年全球贸易将呈现“区域深化”与“技术突围”双重特征。一方面,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内部贸易网络加速成型;另一方面,智能物流、数字通关等技术创新,将有效对冲关税带来的效率损耗。
对于企业而言,构建多元化市场布局已成必然选择。某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对中东非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长67%,其中机械配件、新能源设备、智能家居品类增长最快。这种结构性变化,印证了本苏拉耶姆关于“贸易转移创造新机遇”的判断。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全球化的形态或许正在改变,但正如沙漠中的骆驼总能找到水源,国际贸易的韧性,终将在变革中开辟新航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dubai-port-giant-africa-trade-up-28.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