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巧克力之战”:400美元差价引发供应链巨变!

2025-08-29跨境电商

Image

全球可可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与变革。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可可豆的生产与贸易,不仅牵动着数百万农民的生计,也影响着全球巧克力市场的稳定发展。近年来,围绕可可豆价格、农民收入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主要可可生产国与大型巧克力制造商之间,对于如何确保可可种植者获得“生活收入差价”(Living Income Differential, LID)的争议,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场被称为“巧克力之战”的博弈,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价值分配、公平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一次集中体现。

可可主产国提出“生活收入差价”

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和加纳是全球最大的可可生产国,两国可可产量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七成。为了改善本国可可农民的收入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以维持生计的报酬,两国政府在约2020年达成协议,决定向可可买家征收每吨400美元的“生活收入差价”。这一举措旨在直接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而非仅仅依赖市场价格的波动,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球可可供应链。

然而,这一良好愿景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挑战。约在2020年末,科特迪瓦和加纳的可可监管机构通过外媒披露的信息及相关信函指出,美国好时公司(Hershey Co.)和美国玛氏公司(Mars Inc.)等大型巧克力制造商被指试图规避支付这笔旨在提升农民收入的附加费用。

据两国可可监管机构的说法,美国好时公司采取了不同寻常的策略,即直接通过交易所采购可可豆。此举被认为旨在绕开对主产国可可豆的直接采购,从而规避“生活收入差价”。这种行为改变了市场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可期货市场。同时,美国玛氏公司也被指调整了其采购模式,倾向于通过传统加工商购买可可脂,而非直接采购原豆,此举同样被认为是为了避免支付额外费用。

面对这些指控,科特迪瓦和加纳方面反应强烈。两国决定取消与美国好时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所有可持续发展项目。同时,替这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巧克力制造商运营相关项目的公司,也将被禁止在两国开展业务。科特迪瓦可可咖啡委员会的总经理伊夫·科内(Yves Kone)和加纳可可局的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博亨·艾杜(Joseph Boahen Aidoo)在外媒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一些巧克力制造商和贸易公司采取了“隐蔽策略”,试图规避农民收入改善机制,其目的是使其崩溃。他们强调,将竭尽所能保护本国超过300万可可农民免于贫困。两国还警告称,若相关公司不遵守规定,可能会失去在当地的经营许可。

行业声誉与供应链挑战

这些指控,无疑进一步冲击了巧克力制造商的行业声誉。长期以来,全球巧克力行业因涉及毁林、童工以及农民贫困等问题而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最新的争议,再次凸显了可可豆生产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与将成品销售给富裕消费者的公司之间,复杂而敏感的关系。

一份由美国政府支持的海外报告在2020年指出,巧克力行业在过去十年承诺减少童工现象后,该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所加剧。这表明,在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行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好时公司对此回应称,他们已全面参与了对约2020年至约2021年可可采购的“生活收入差价”支付,并强调将继续支持可可农户的生计。该公司还表示,担心取消行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会对可可农民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农民将不再获得这些实地项目带来的益处以及认证可可的价格溢价。

除了美国好时公司和美国玛氏公司,其他公司也受到了关注。科特迪瓦和加纳还指控美国芝加哥可可加工商布洛梅尔巧克力公司(Blommer Chocolate Co.)与好时公司合作,帮助其规避费用。两国因此退出了美国可可贸易商协会。美国玛氏公司则否认了指控,并强调它是首批支持“生活收入差价”的主要制造商之一。此外,新加坡奥兰国际公司(Olam International Inc.),作为第三大可可加工商,也被指试图减少其配方中科特迪瓦和加纳可可豆的使用量。奥兰国际的可可业务负责人格里·曼利(Gerry Manley)重申了公司对农民和提升其收入的“坚定支持”,表示作为科特迪瓦和加纳可可的最大买家之一,其承诺是坚定不移的,并将继续支持并采购两国可可。

这些争议也给科特迪瓦和加纳带来了风险。美国J. Ganes咨询公司总裁朱迪·加内斯女士(Judy Ganes)指出,两国仍有大量可可待售。科特迪瓦和加纳过去曾威胁暂停巧克力制造商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此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奏效。但加内斯女士认为,目前市场条件“大不相同”,且两国,特别是科特迪瓦,未能如约限制产量。

两国可可监管机构还在审查其在伦敦可可贸易联合会(Federation of Cocoa Commerce)的会员资格,并“重新考虑”授予该联合会成员的激励措施和许可证,因为这些成员“直接或间接地拒绝”支付“生活收入差价”。加内斯女士认为,科特迪瓦和加纳可能正在向贸易界发出严厉警告,但它们也需要能够出售自己的可可,而且库存量不少。这无疑是一场需要双方智慧和定力的博弈。

对中国跨境行业发展的启示

全球可可产业的这场博弈,为中国的跨境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与思考。随着中国企业日益深入参与全球供应链,了解并适应国际贸易中的伦理标准、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公平贸易原则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关注产业链上游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农产品、原材料还是工业制成品,其供应链的源头都可能存在类似可可行业的价值分配不均问题。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采购或建立合作关系时,应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环境,评估并规避潜在的社会责任风险,确保合作模式能够真正惠及当地生产者,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重视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在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品牌在生产环节的透明度、对供应商的伦理要求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都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品牌DNA,通过实际行动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灵活应对国际贸易规则与市场变化。可可行业的“生活收入差价”争议,反映了全球贸易规则可能受到主产国政策调整、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地缘经济影响。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需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获取并分析国际贸易政策、行业标准和市场动态,以便快速调整经营策略,化解潜在风险。

最后,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一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在全球经济合作中意味着要促进更加公平、普惠的全球发展。在类似可可这样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中国企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投资当地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这场关于可可豆的“博弈”,不仅仅是价格与利润的争夺,更是对全球供应链公平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一次深度考验。对于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跨境从业人员而言,关注并研究此类全球性产业动态,从中汲取经验,对于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278.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全球可可产业面临“生活收入差价”争议,主要可可生产国与大型巧克力制造商就农民收入分配展开博弈。好时、玛氏等公司被指规避费用,引发供应链挑战和行业声誉危机。此事件对中国跨境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品牌声誉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2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