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巨省!中国跨境支付8强登榜,0.2%费率震撼全球!

2025-09-03跨境支付

Image

在当今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跨境支付如同经济脉络中的血流,支撑着国际贸易与合作的蓬勃发展。提到这个领域,很多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响当当的国际金融巨头,比如国际银行、或是像维萨、贝宝、斯特赖普、艾迪安、速汇金、派安盈等一些知名的国际支付服务商。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早已声名显赫。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企业身上,会发现情况有些不同。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根据一家外媒机构发布的2024年全球跨境支付企业榜单,中国背景的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正在展现出独特的活力。这份榜单中,只有八家华人背景的企业入选,它们分别是蚂蚁集团、腾讯、SHEIN、Temu、连连国际、PingPong、Airwallex和Sunrate。其中,蚂蚁和腾讯作为国内的支付巨头,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积累,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跨境业务;而SHEIN和Temu则作为跨境电商的翘楚,其支付体系更多是服务于自身全球化的业务需求。连连国际、PingPong、Airwallex和Sunrate这四家,则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纯粹跨境支付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连连国际在2024年成功登陆港股,这无疑是中国跨境支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其目前的市值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每一次的突破都代表着我们向世界一流迈进的坚定步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超过二十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也已超过十年。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为何在全球支付这一核心环节,我们尚未看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资背景巨头呢?这并非简单一句“国际化程度不够”就能概括。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市场机制、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我们自身需要反思和提升的空间。

价格竞争的浪潮,推动市场高效前行

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极致性价比”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基因。我们的创业者们,从一开始就以“让利于客户”为己任,致力于为广大的中国出口商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价格。从早期“伟大的1%”服务费,到如今可能已经降至“伟大的0.3%”甚至“0.2%”,这种对成本的精细化控制和对效率的不断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卖家的负担。

每年,这种价格优化为中国出口企业节省的开支,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动辄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元人民币。这笔巨大的成本节约,让更多的中国商品得以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竞争力持续提升,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压缩了支付服务商的利润空间,但也倒逼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提升和服务优化。

当然,利润空间的收窄,也确实对支付服务商的规模化发展和技术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市场蛋糕不断被“优化”的情况下,经营者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从“跟随”到“引领”:中国跨境支付的创新之路

我们或许会听到一些声音,认为中国的跨境支付企业在创新和探索方面显得“慢半拍”,似乎总是在被动地响应市场需求,或者跟在国际巨头的身后。例如,当海外的代购、进口电商模式已经成熟时,我们才开始系统性地思考如何提供进口电商的支付解决方案。当游戏、金融、社交、工具、电商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远航深海,在全球市场乘风破浪时,中国的跨境支付似乎还在相对“浅海”区域摸索。

这种说法,既是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客观描述,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殷切期盼。但换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创新上的步伐并非不快,而是有其独特的路径。例如,荷兰的艾迪安、乌拉圭的德罗卡尔,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支付企业,在全球支付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它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只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中国企业在跨境支付领域,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像蚂蚁集团,通过对全球机构的深度整合与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全球化布局。而腾讯则更多地采取了战略投资的方式,与全球伙伴共同构建生态。这种依托国内庞大互联网生态和强大资本实力进行全球布局的模式,正是中国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

我们必须认识到,跨境支付作为一种类金融业务,其发展速度和创新路径必然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金融无国界,但金融的监管却有国界。如何在全球复杂的监管框架下,探索出一条既合规又高效的创新之路,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坚信,凭借中国企业一贯的韧劲和学习能力,未来定能从“跟随者”逐步成长为“引领者”,在全球支付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规范发展,基业长青:中国跨境支付的合规之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跨境支付行业。在早些年,尤其是在中国跨境支付业务尚未完全规范和发牌之前,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规”支付方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传统业务的空白,为当时新兴的跨境贸易提供了一些便利。为了规避监管,这些操作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充满“创新”。

然而,这种“创新”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快速获取收益,而非着眼于构建一个长期合规、健康发展的行业基础。这不仅为后续的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跨境支付市场全面开放和规范化发展的进程。

正如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缺乏合规和长远规划的发展路径,最终可能导致行业缺乏深度、市场不够成熟、参与者裹足不前,甚至留下“一地鸡毛”的困境。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国家对跨境支付行业的日益重视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已经看到了行业向着合规化、专业化、健康化方向迈进的坚定步伐。

这其中,既有监管部门高瞻远瞩,逐步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也有行业参与者积极响应,主动拥抱合规,深耕技术和产品创新。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是构建行业基石、实现长远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坚实的合规基础上,中国的跨境支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全球市场的信任。

拥抱专业化,共筑行业未来:人才与生态的融合发展

我们常常会用一些形象的说法来描述行业的人才结构,比如“高层是老外,中层是洋派,底层是小白”。这固然有些戏谑,但也反映出中国跨境支付行业在人才结构和专业素养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跨境支付的四大主流产品——全球账户、钱包收单、卡收单、全球发卡,其发展路径和专业要求都大相径庭。账户业务源自传统银行体系,钱包收单得益于互联网巨头的创新,而卡收单及发卡则离不开国际卡组织的支撑。然而,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互联网巨头的高级人才,鲜有大规模投身跨境支付创业的。这意味着,这个新兴行业在专业人才的储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过去,一些企业的发展更多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或顺应某个周期性的客户需求而快速崛起。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固然令人振奋,但如果缺乏坚实的技术基础、卓越的产品创新、精细化的运营服务以及强大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撑,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长期的蓬勃发展。

新媒网跨境认为,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这包括但不限于:

  1. 多元人才融合:既要吸收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经验的专业人士,也要培养熟悉本土市场、具备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2. 专业能力提升:加强对行业从业者的系统性培训,提升他们在金融科技、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全球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3. 构建职业归属感: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路径、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以及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展望未来,中国的跨境支付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引擎,必然需要与之匹配的世界级支付服务体系。我们应当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全球市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推动技术创新,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培养专业人才。

慢下脚步,立足长远,仔细思考我们自身的基础盘、利润盘、未来盘,这不仅是对行业的负责,更是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从业者的负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探索,中国的跨境支付行业定能成就一番世界级的成功事业。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境支付领域绽放光芒。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446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4全球跨境支付企业榜单显示,中国企业如蚂蚁、腾讯、SHEIN、Temu、连连国际等展现活力。中国跨境支付虽起步晚,但凭借价格优势和创新,正从跟随走向引领。行业需重视合规和人才培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市场绽放光芒。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境支付领域绽放光芒。
发布于 2025-09-03
查看人数 21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