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占41%!亚太圆盘耙12亿市场爆赚
农机市场新动向:亚太地区圆盘耙市场稳健增长,中国力量持续领跑
在广袤的亚太地区,农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各国对农业现代化投入的不断增加,机械化耕作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在众多农机设备中,圆盘耙作为土地整备的核心工具,其市场表现与区域农业发展态势紧密相连。当前,对这一市场的最新观察显示,亚太地区的圆盘耙市场正呈现出稳健的增长势头,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2025年发布的市场前瞻数据,亚太地区的圆盘耙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市场销量有望在2035年达到54.4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同期市场价值预计将增至1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2.0%。这些预测反映了区域农业对效率和技术升级的持续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区域的圆盘耙消费量已增至49万台,市场总价值达到9.6亿美元,其中,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国构成了主要的消费市场。

市场展望与核心趋势
在亚太地区对圆盘耙需求日益增长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十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的消费趋势。市场表现预计将延续当前的发展模式,从2024年到2035年,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0%,到2035年末,市场销量将达到54.4万台。在价值方面,市场预计将以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价值将达到12亿美元(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也为相关农机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市场分析: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主要驱动力
2024年,亚太地区圆盘耙的消费量首次突破性增长0.2%,达到49万台,结束了自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从2013年到2024年,总消费量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尽管在某些年份出现过显著波动。其中,2017年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4.8%。在整个考察期内,消费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50.7万台,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消费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已在2024年开始回升。

价值方面,2024年亚太地区圆盘耙市场价值温和上升至9.6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3.7%。这一数字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从2013年到2024年,市场价值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趋势保持一致,但在某些年份也观察到显著波动。其中,2017年增速最快,增长9.9%。消费水平在2024年达到峰值,预计在近期内仍将保持增长。

主要消费国数据对比:
国家 | 2024年消费量 (千台) | 2013-2024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2024年消费价值 (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消费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 (%) |
---|---|---|---|---|
中国 | 205 | +1.3 | 229 | +0.9 |
印度 | 82 | +1.8 | 256 | +4.8 |
巴基斯坦 | 41 | +1.6 | 125 | — |
其他国家 | — | — | — | |
总计 | 490 | +1.4 | 960 | +2.6 |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市场的圆盘耙消费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在其他主要消费国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8%和1.6%。
在市场价值方面,印度(2.56亿美元)、中国(2.29亿美元)和巴基斯坦(1.25亿美元)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圆盘耙市场,合计占据了总市场价值的64%。其中,印度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最高,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而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市场增速相对温和。
生产格局:中国作为全球农机制造重镇
在经历了三年的下降之后,2024年圆盘耙的产量增长了1.2%,达到52.4万台。从2013年到2024年,总产量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尽管在某些年份出现过显著波动。2020年增长率最为突出,较前一年增长26%。因此,产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61万台。从2021年到2024年,产量增长未能恢复到之前的势头。

在价值方面,2024年圆盘耙的生产价值估计为10亿美元(以出口价格计算)。从2013年到2024年,总产值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但在某些年份也出现过显著波动。2020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18%。在整个考察期内,产值在2021年达到峰值10亿美元;此后,到2024年保持平稳。

主要生产国数据对比:
国家 | 2024年产量 (千台) | 2013-2024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2024年市场份额 (%) |
---|---|---|---|
中国 | 216 | +1.4 | 41 |
印度 | 84 | +1.6 | — |
泰国 | 44 | +10.5 | 8.3 |
总计 | 524 | +1.8 | 100 |
中国(21.6万台)是亚太地区圆盘耙的最大生产国,约占总产量的41%。中国的产量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8.4万台)的三倍。排在第三位的是泰国(4.4万台),占8.3%。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4%。同期,印度和泰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和10.5%。泰国以其显著的生产增长速度,显示出其在区域农机制造中的新兴潜力。
进出口动态:贸易格局与价格差异
进口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圆盘耙的进口量约为1.3万台,较2023年激增14%。回顾整个考察期,进口量呈现显著增长。2015年进口量增长62%,增速最为显著。进口量在2022年达到2.8万台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进口量未能恢复之前的势头。
在价值方面,2024年圆盘耙的进口额显著缩减至4400万美元。总体而言,进口额呈现出蓬勃的扩张态势。2022年进口额增长40%,增速最为显著。因此,进口额达到6600万美元的峰值。从2023年到2024年,进口额未能恢复之前的增长势头。

主要进口国数据对比:
国家 | 2013-2024年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2024年进口价值 (百万美元) |
---|---|---|
柬埔寨 | +12.7 | 7.3 |
泰国 | +16.3 | — |
缅甸 | +15.4 | — |
日本 | +12.4 | 7.0 |
菲律宾 | +5.7 | — |
老挝 | +1.8 | — |
澳大利亚 | -11.7 | 15 |
从2013年到2024年,柬埔寨圆盘耙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2.7%。与此同时,泰国(+16.3%)、缅甸(+15.4%)、日本(+12.4%)、菲律宾(+5.7%)和老挝(+1.8%)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泰国以1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进口国。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同期则呈现下降趋势(-11.7%)。
在价值方面,澳大利亚(1500万美元)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圆盘耙进口市场,占总进口额的34%。柬埔寨(730万美元)位居第二,占总进口额的16%,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同样占16%。在澳大利亚,圆盘耙进口额在2013年至2024年间以年均11.7%的速度增长。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年均进口增长率分别为柬埔寨(8.1%)和日本(12.0%)。
进口价格差异:
2024年,亚太地区的圆盘耙进口价格为每台3300美元,较上一年下降28.5%。总体而言,进口价格呈现出显著的扩张趋势。2023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101%。因此,进口价格达到每台4600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急剧下降。
价格因目的国而异:在主要进口国中,澳大利亚的进口价格最高(每台3.2万美元),而泰国的价格则较低(每台577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澳大利亚的价格增速最为显著(26.4%),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价格增速则较为温和。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表明了市场对产品功能、品牌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出口情况:
在经历了三年的下降之后,2024年圆盘耙的海外出货量增长了17%,达到4.7万台。总体而言,出口量实现了显著增长。2020年出口量增长876%,增速最为显著。因此,出口量在2020年达到13.1万台的峰值。从2021年到2024年,出口量增长未能恢复之前的势头。
在价值方面,2024年圆盘耙的出口额飙升至3700万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额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然而,在整个考察期内,趋势模式显示出一些显著波动。2021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45%。因此,出口额达到4100万美元的峰值。从2022年到2024年,出口额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数据对比:
国家 | 2024年出口量 (千台) | 2013-2024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2024年市场份额 (%) | 2024年出口价值 (百万美元) | 2013-2024年出口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 (%) |
---|---|---|---|---|---|
泰国 | 32 | +25.2 | 69 | 13 | +7.0 |
中国 | 11 | +3.8 | 23 | 11 | — |
印度 | 2.6 | -3.4 | 5.5 | 8.6 | — |
澳大利亚 | 0.966 | -8.7 | — | — | — |
总计 | 47 | — | 100 | 37 | +1.6 |
泰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圆盘耙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为3.2万台,接近总出口量的69%。中国(1.1万台)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量的23%,其次是印度(5.5%)。澳大利亚(966台)占据了总出口的一小部分。
从2013年到2024年,泰国的圆盘耙出口量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增速最快。同期,中国(+3.8%)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相比之下,印度(-3.4%)和澳大利亚(-8.7%)则呈现下降趋势。
在价值方面,泰国(1300万美元)、中国(1100万美元)和印度(860万美元)是2024年出口额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出口额的88%。泰国以7.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主要出口国中实现了最高的出口价值增长。
出口价格差异:
2024年,亚太地区的圆盘耙出口价格为每台789美元,较上一年上涨13%。总体而言,出口价格持续呈现急剧下降趋势。2021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62%。出口水平在2014年达到每台2700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15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在主要供应商中,澳大利亚的价格最高(每台3400美元),而泰国的价格则最低(每台393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印度在价格方面的增长率最为显著(4.0%),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则呈现出混合趋势。这种价格的悬殊反映了不同市场对产品定位和质量标准的不同偏好。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参考意义
亚太地区圆盘耙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在此区域内作为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双重角色,为国内相关行业带来了多重启示。
- 区域市场潜力巨大: 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在圆盘耙消费和进口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增长势头。这些新兴市场对农机设备的需求,无疑为中国农机制造商和出口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产品策略需差异化: 澳大利亚高价位进口和出口市场与泰国、中国等低价位市场的巨大反差,表明区域内存在高端和大众化产品的不同需求。中国企业在出海时,应根据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技术需求及购买力,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例如针对高端市场提供智能化、高性能的圆盘耙,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则提供性价比高、维护简便的普适性产品。
- 强化供应链与合作: 泰国的生产和出口增长,以及其相对较低的出口价格,可能意味着其在成本控制和区域供应链整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国企业可以考虑与区域内的合作伙伴加强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共同优化供应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 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亚太各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一,但整体趋势是向现代化转型。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各国农业政策导向和技术升级需求,将圆盘耙等农机设备的智能化、环保化作为研发方向,以适应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总体而言,亚太地区圆盘耙市场的稳健发展,是中国农机行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数据,把握区域需求特点,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中国跨境从业者有望在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41-ap-disc-harrow-1-2b-market-boo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