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新海底光缆2028年投运!美欧AI提速冲破320Tbps!

2025-11-04云计算

Image

亚马逊云科技(AWS)近期宣布了“Fastnet”跨大西洋海底光缆系统项目的最新进展。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一全新的、先进的光纤电缆系统将连接美国马里兰州与爱尔兰科克郡,旨在构建连接美欧大陆的数字桥梁,以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云服务和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需求。该项目预计于2028年投入运营,届时将为AWS客户提供更为快速、可靠的跨大西洋云和AI服务。
Red vessel ship with 'SURVEY' label sailing near distant shore

Fastnet项目的核心在于其提供的关键多样性。通过构建具有独特登陆点的新数据路径,即使其他海底电缆发生故障,也能确保服务持续运行,显著提升网络的弹性。这对于全球互联互通以及满足当前云计算和AI领域爆发式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

Fastnet项目:构建数字高速公路,应对AI时代挑战

AWS宣布的Fastnet项目是其全球光纤网络扩张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举不仅是对现有基础设施的补充,更是面向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激增的战略布局。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亚马逊云科技(AWS)主导并投资建设。
    • 何事:宣布建设一条名为“Fastnet”的全新跨大西洋海底光缆系统。
    • 何时:该项目于2025年正式公布,计划在2028年全面投入运营。
    • 何地:光缆将连接美国东海岸的马里兰州和欧洲西海岸的爱尔兰科克郡。
    • 为何:主要目的是为AWS客户提供更加稳定、多样化且高容量的数据传输路径。此举旨在增强跨大西洋网络的韧性,尤其是在云服务、人工智能(AI)及边缘计算等领域对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确保关键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性能表现。
    • 如何:通过部署具有先进技术和独特登陆点的海底光缆,建立新的数据通道,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整体网络抗风险能力。

此项投资体现了AWS在不断扩展其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承诺。伴随云原生应用和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对基础网络设施的带宽、延迟和可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Fastnet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高标准的需求,支持客户在云计算领域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AWS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OpenAI保持着多年代的战略合作关系。外媒曾报道,这项合作使得OpenAI能够利用AWS世界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来运行其先进的AI工作负载。Fastnet光缆的建成,将进一步强化AWS为包括OpenAI在内的众多AI客户提供强大、低延迟基础设施的能力,从而加速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OpenAI and AWS logos

提升网络韧性: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Fastnet的设计理念将“系统多样性”置于核心位置,旨在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弹性,降低服务中断的风险。

  • 独特的战略登陆点
    Fastnet系统精心规划了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登陆点,避免了过度依赖传统的电缆走廊。这种独特的地理布局,不仅在其他电缆遭遇故障时提供了备用路线,更构建了一个能够适应云计算、人工智能及边缘应用(如Amazon CloudFront和AWS Global Accelerator)日益增长需求的网络设计。

  • 先进的光学交换技术
    Fastnet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光学交换分支单元技术。这种尖端单元被战略性地部署在光缆线路上,可以根据未来的拓扑需求,实现数据的无缝重定向。这意味着随着网络需求的演进,数据可以灵活地被引导至新的登陆点。这种可扩展的架构专为应对不断增长的AI流量负载而设计,允许客户在数据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系统也能随之调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 卓越的可靠性与保护
    为了确保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性能,Fastnet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防护措施。系统采用了坚固的电缆铠装技术,并在近海区域额外增加了多层保护性钢丝,以有效抵御自然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损害。
    Anatomy of submarine communications cable with labeled layers

  • 超高数据传输容量
    Fastnet光缆的设计容量超过320兆兆比特每秒(Tbps)。为了直观理解这一巨大容量,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该系统每秒可以传输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化藏书三次,或者同时播放1250万部高清电影。这种强大的传输能力将直接整合到AWS全面的全球网络中,实现快速数据重新路由和多层冗余,从而确保客户业务的连续运行。

  • 与AWS全球网络的无缝集成
    与传统的公共互联网不同,AWS的集中式实时流量监控系统对全球网络中的每一个链路都拥有完整的可见性。该系统每天执行数百万次优化,确保客户流量始终使用可用且性能最佳的路径,从而在拥堵和其他问题影响应用程序之前就将其规避。
    A data center technician walking within a data center hall near UltraServers.

通过Fastnet,客户能够获得长期保障的容量和可快速扩展的带宽,以支持其最关键的业务运营,包括生成式AI、云原生应用程序、前沿研究、跨大西洋商业连接以及国际贸易等。这项对网络多样性的投资确保了客户可以可靠地访问其云资源,并能够灵活地根据需求快速扩展容量。

推动社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责任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建设,离不开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从项目启动之初,AWS就与美国马里兰州东海岸及爱尔兰科克郡的当地组织、非营利机构和居民保持密切沟通,以了解当地社区的需求和期望。

作为对这些社区承诺的一部分,AWS正在为马里兰州东海岸和爱尔兰科克郡设立社区福利基金。AWS将与利益相关者直接合作,以确定并支持能够满足每个社区独特需求和优先事项的举措。这些由社区驱动的基金可能支持一系列当地项目,例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计划、健康与福祉服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未来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与领导力培训、包容性与多样性倡议,以及解决无家可归和饥饿问题的项目。
AWS data center with sunset in the background

爱尔兰总理米歇尔·马丁表示:“亚马逊的新Fastnet跨大西洋海底电缆代表了对爱尔兰数字未来的信心,有助于推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波创新浪潮。通过将科克郡与美国马里兰州连接起来,爱尔兰将成为海底电信电缆通往欧洲的真正门户。这项投资将增强我们的全球互联互通,巩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韧性,并提升我们的经济竞争力。”

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则指出:“建设马里兰州首条海底光缆的成就超越了宽带连接本身——它关乎确保马里兰州作为创新、就业创造和高科技投资的全球枢纽地位。要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需要优先发展未来产业。这正是该项目所助力的目标,它与对社区参与有深厚承诺的当地领导人紧密合作。”
Transatlantic route between Maryland and County Cork on world map

AWS全球基础设施:构建下一代数字基石

AWS的全球基础设施目前涵盖38个地理区域和120个可用区,并已宣布计划新增10个可用区和3个AWS区域。这些区域和可用区由超过900万公里的陆地和海底光纤电缆连接,其总长度足以往返地球与月球11次以上,且每一层都内置了冗余设计。

AWS网络配备了自动化网络管理工具,能够持续监控网络健康状况,并通过Elastic Load Balancing、Amazon EC2 Auto Scaling和Amazon CloudWatch等服务,自动解决96%的网络事件,无需人工干预。其实时流量监控系统确保客户流量始终使用可用且性能最佳的路径。
Illustration showing infrastructure of intercontinental network connection

随着数字服务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类组织机构对其任务关键型操作对云服务的持续不间断访问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在不同地理区域间保持无缝连接,不仅关乎速度,更关乎数据在各大洲之间传输时所依赖的安全可靠路径。

自2006年以来,AWS在建设和运营全球最安全、最可靠、最广泛的云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Fastnet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这一长期承诺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个电缆系统,更是全球互联网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让人们能够利用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现代科技。

通过增强多样性和韧性,扩展网络容量,并投资当地社区,AWS持续为下一代云计算和数字创新奠定基础。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ws-fastnet-2028-us-eu-ai-cloud-320tbp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云科技(AWS)宣布Fastnet跨大西洋海底光缆项目,连接美国马里兰州与爱尔兰科克郡,预计2028年运营。旨在提升美欧云服务和AI基础设施连接,增强网络弹性,满足AI时代数据需求。该项目是AWS全球光纤网络扩张的关键一步,与OpenAI等AI企业合作,加速AI研发与应用。
发布于 2025-11-04
查看人数 18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