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占34%!亚洲改性淀粉2035年冲刺141亿!
亚洲改性淀粉市场深度观察:趋势、格局与中国机遇
改性淀粉,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在食品加工、医药、造纸、纺织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能够满足日益复杂和精细化的工业需求。在全球经济版图中,亚洲市场因其庞大的体量和活跃的经济发展,在改性淀粉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一份海外报告的观察,截至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市场展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并预计在未来十年,即到2035年,将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这份洞察为我们理解当前市场格局、预判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市场概览与未来展望
整体而言,亚洲改性淀粉市场正处于一个稳健的发展阶段。根据2024年的数据,该市场预计将以每年0.6%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向前推进,到2035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300万吨。这一持续的增长,体现了该产品在亚洲地区广泛而稳定的应用需求。
从价值层面来看,市场增长的预期更为积极。预计从2024年到2035年,市场价值将以每年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总价值预计将达到141亿美元(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表明除了销量的增长,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定价也可能呈现上升趋势。
消费市场深度解析
亚洲整体消费情况
截至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的消费量约为1200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1.6%。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消费趋势保持相对平稳。其中,2022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相较于2021年增长了3.6%,达到了1200万吨的消费高峰;此后到2024年,消费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价值上看,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市场价值略有收缩,达到121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4.9%。然而,从2013年到2024年的整体观察,市场价值年均增长率为1.2%,期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2021年,市场价值的增长最为突出,较前一年增长了10%。2022年市场价值达到129亿美元的峰值,但此后到2024年略有回落。
各国消费格局
在亚洲改性淀粉的消费格局中,中国展现出显著的主导地位。
国家/地区 | 2024年消费量 (千吨) | 占亚洲总消费量份额 (%)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4100 | 34 | +1.1 |
印度 | 1700 | 14 | +1.2 |
巴基斯坦 | 753 | 6.3 | +1.5 |
中国以约410万吨的消费量位居首位,占据了亚洲总消费量的34%。这一数字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170万吨)的两倍多。巴基斯坦以75.3万吨的消费量位列第三,占据6.3%的市场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改性淀粉的消费量年均增长1.1%。同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1.5%,均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
在价值方面,中国市场同样领先,2024年市场价值达到44亿美元。巴基斯坦位居第二,市场价值为13亿美元,印度紧随其后。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6%。同期,巴基斯坦市场价值年均下降0.8%,而印度则保持了1.1%的年均增长。
人均消费透视
人均消费量是衡量市场成熟度和应用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家/地区 | 2024年人均消费量 (公斤/人)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日本 | 5.7 | (趋势混合) |
韩国 | 5.4 | (趋势混合) |
土耳其 | 4.3 | (趋势混合) |
根据2024年的数据,日本、韩国和土耳其是亚洲地区人均改性淀粉消费量最高的国家,分别为每人5.7公斤、5.4公斤和4.3公斤。这可能反映了这些国家在食品加工和相关工业领域的发达程度。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人均消费量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7%。
生产能力与区域分布
亚洲整体生产情况
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的产量略微上升至1200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2.3%。总体来看,生产趋势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2022年生产量增长最快,增幅达到4%。2024年的产量达到了历史峰值,预计在短期内将保持增长。
从价值层面评估,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的生产价值小幅下滑至133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从2013年到2024年,总产值以1.6%的年均增长率稳步提升,期间波动较小。其中,2020年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9.9%。2023年,生产价值达到139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有所回落。
主要生产国概况
中国在改性淀粉生产方面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
国家/地区 | 2024年产量 (千吨) | 占亚洲总产量份额 (%)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3800 | 32 | (相对稳定) |
印度 | 1700 | 14 | +1.2 |
泰国 | 1300 | 11 | +1.0 |
中国以380万吨的产量位居亚洲首位,贡献了总产量的32%。这一数字是中国第二大生产国印度(170万吨)的两倍。泰国以130万吨的产量位列第三,占据11%的市场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改性淀粉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同期,印度和泰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1.0%,均呈现出稳步增长。
进口动态与需求侧观察
亚洲整体进口情况
2024年,亚洲地区改性淀粉的进口量约为18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到2024年,总进口量年均增长1.4%,整体趋势保持稳定,尽管在某些年份存在小幅波动。2021年,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增长了10%。2022年进口量达到190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和2024年未能恢复这一势头。
从价值上看,2024年改性淀粉进口额降至19亿美元。然而,从2013年到2024年的整体数据表明,进口总额呈现出显著的扩张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7%。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21年,增长了17%。2023年进口额达到20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有所收缩。
主要进口国格局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改性淀粉的主要进口国,反映了其国内工业和食品加工的旺盛需求。
国家/地区 | 2024年进口量 (千吨) | 占亚洲总进口量份额 (%)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514 | 29 | (增速温和) |
日本 | 397 | 22 | (增速温和) |
韩国 | 148 | 8.4 | (增速温和) |
印度尼西亚 | (约6.1%份额) | 6.1 | (增速温和) |
菲律宾 | (约5.3%份额) | 5.3 | (增速温和) |
土耳其 | 74 | (约4.1%份额) | (增速温和) |
中国台湾 | 63 | (约3.5%份额) | (增速温和) |
越南 | 56 | (约3.1%份额) | +9.2 |
印度 | 56 | (约3.1%份额) | (增速温和) |
马来西亚 | 51 | (约2.8%份额) | (增速温和) |
2024年,中国(51.4万吨)和日本(39.7万吨)是改性淀粉的主要进口国,分别占据总进口量的29%和22%。韩国以14.8万吨的进口量位居第三,占比8.4%。印度尼西亚(6.1%)和菲律宾(5.3%)也占据了重要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主要进口国中,越南的采购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速则相对温和。
在价值方面,中国(5.4亿美元)、日本(3.95亿美元)和韩国(1.59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改性淀粉进口市场,总计占亚洲总进口额的58%。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越南紧随其后,共同贡献了另外27%的份额。越南在进口价值增长方面表现突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
进口价格趋势
2024年,亚洲地区的改性淀粉进口均价为每吨1071美元,较2023年下降了7%。从2013年到2024年,进口均价以1.3%的年均增长率稳步上升。其中,2023年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增长了11%,达到每吨1151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有所回落。
在主要进口国中,进口价格差异明显。印度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1479美元,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价格则相对较低,为每吨793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土耳其的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4.1%。
出口格局与供应侧洞察
亚洲整体出口情况
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的出口量显著增长至170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5.9%。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量年均增长3.2%,期间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出口量增长最为强劲,增幅达到17%。2022年,出口量达到170万吨的峰值,随后到2024年保持稳定。
从价值上看,2024年改性淀粉出口额小幅增至15亿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出口总额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7%。基于2024年的数据,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了76%。2022年,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较前一年增长了20%。2024年的出口额达到历史峰值,预计在短期内将保持平稳增长。
主要出口国表现
泰国是亚洲地区改性淀粉出口的主导者,这与其丰富的淀粉原料(如木薯淀粉)供应密切相关。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量 (千吨) | 占亚洲总出口量份额 (%)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泰国 | 1100 | 63 | +1.5 |
越南 | 229 | 13.5 | +11.5 |
中国 | 199 | 11.7 | +4.6 |
印度 | 74 | 4.4 | +4.7 |
土耳其 | 58 | 3.4 | +26.1 |
2024年,泰国以110万吨的出口量成为最大的改性淀粉出口国,占据亚洲总出口量的63%。越南(22.9万吨)和中国(19.9万吨)位居第二和第三,共同占据了总出口量的约25%。印度(7.4万吨)和土耳其(5.8万吨)也贡献了7.8%的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土耳其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1%,成为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国。越南(+11.5%)、印度(+4.7%)和中国(+4.6%)也展现出积极的增长。在此期间,越南、土耳其和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而泰国则略有下降。
在价值方面,泰国(9.65亿美元)依然是亚洲最大的改性淀粉供应国,占据总出口额的62%。中国(2.29亿美元)位居第二,占比15%,越南紧随其后,占比10%。
从2013年到2024年,泰国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长3.4%。同期,中国和越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11.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洲改性淀粉的出口均价为每吨916美元,较2023年下降4.1%。从2013年到2024年,出口均价以1.5%的年均增长率稳步上升。2019年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20%。2023年出口均价达到每吨955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4年有所回落。
在主要供应国中,出口价格差异明显。中国的出口价格最高,为每吨1149美元,而土耳其的出口价格则相对较低,为每吨666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的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2.7%。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
亚洲改性淀粉市场的这些动态,对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和思考空间。中国作为该市场的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区域乃至全球的市场平衡。
首先,市场整体的稳健增长预示着行业仍有发展潜力。对于致力于改性淀粉及其相关产品出口的中国企业,深入了解各进口国的具体需求、价格敏感度和法规要求至关重要。例如,面对日本和韩国较高的人均消费量,可能意味着这些市场对高端、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更为突出。同时,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温和增长,也值得关注,这些新兴市场可能蕴藏着新的商机。
其次,泰国的出口主导地位提醒我们,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是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除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也需关注原材料采购、生产效率和物流成本控制。
此外,进口价格的波动和国别差异,提示着市场定价策略需要更加灵活。对于中国这样的主要进口国,如何在保障国内供应的同时,优化进口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总的来看,亚洲改性淀粉市场在稳健中蕴含着结构性变化和增长机遇。中国跨境从业者应持续关注这些市场动态,审慎分析数据,以更精准的策略,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与突破。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sia-mod-starch-141b-2035-china-34.html

评论(0)